首页
/
每日頭條
/
生活
/
喜歡抱怨的人煩惱會越來越多
喜歡抱怨的人煩惱會越來越多
更新时间:2024-04-28 22:45:29

想想你或者身邊的人是否有下面這些類似的牢騷、抱怨:

“我的運氣不好,沒有遇到好的公司”。

“如果不是總有人和我作對,我不會這樣一事無成”。

“這個工作太無趣了,我隻能這樣幹一天算一天了”。

有的人抱怨,是希望聽到的人能有所改變,承擔起解決問題的責任。

有的人抱怨僅僅是為了宣洩心中的不滿,将氣憤、沮喪或者失望一股腦地發洩出來,希望獲得認同。

無論是哪一種抱怨,都是對于現狀不滿、而又無力改變現狀。

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這本書當中表達過這樣的觀點:“大多數尋求心理治療的患者都對改變現狀感到力不從心,其根源在于他們總想逃避自由。”也就是說,喜歡抱怨的人其實是在逃避自由。

喜歡抱怨的人煩惱會越來越多(喜歡抱怨的人其實是在逃避自由)1

1 真正的自由是擁有選擇的權利

一位因難侍候的病人而痛苦萬分的護士,分享了自己從積極主動的心态中獲得轉變的心路曆程。

“你們絕對想象不到我的經曆!我是一個護士,曾經看護過一個算得上世界上最挑剔、最難侍候的病人。我做什麼他都覺得不夠好,不但從來沒有一句感謝的話,而且還處處找茬,與我作對,結果我每天都過得十分痛苦,然後又不由自主地把壞心情發洩在家人身上。其他護士也有同感,我們簡直就希望他早點死掉。”

“第一次聽到有人大談積極主動,說什麼除非自己允許,否則沒有什麼事可以傷害到自己,所有痛苦都是自找的!這實在是讓人接受不了。聽上去像是我的煩惱都是咎由自取!”

“可是後來我又反複思考了這番話,從内心深處問自己:我真有能力選擇自己的回應方式嗎?

“結果居然發現我的确有這個能力。當我意識到在面對難以相處的病人的時候我其實可以有不同的選擇,并承認是自己選擇了痛苦之後,我漸漸認識到我的确可以選擇不痛苦。”

“所以那一刻我站了起來,感覺自己像是個重生的犯人,想向全世界狂呼:‘我自由了!我擺脫了牢籠!不再受制于别人對待我的方式。’”

真正決定我們是陷入在痛苦當中不能自拔,還是超脫于痛苦,取決于我們自己。正如史蒂芬·柯維所說,“傷害我們的并非悲慘遭遇本身,而是我們對于悲慘遭遇的回應。”盡管生活中的不幸和挫折的确會讓人身心受創,但是我們依然可以選擇積極的态度、走出負面影響的陰霾。甚至那些痛苦的經曆,可以被當作磨煉意志、開發潛能、提升自我的機會。

真正的自由是擁有選擇的權利。無論面臨怎樣的外在環境,我們都可以選擇自己的言行以及影響環境的方式。即使任何東西都改變不了,我們至少還可以選擇自己的态度和看法。我們永遠擁有這種選擇的終極自由。

喜歡抱怨的人煩惱會越來越多(喜歡抱怨的人其實是在逃避自由)2

2 自由意味着承擔責任

前些年總覺得每天的生活忙碌又單調,想培養個興趣愛好,又覺得沒時間。日子就這樣像複印機一樣,精确地重複相似的内容。有時候甚至夢想回到學生年代,似乎那時候最大的自由就是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日子就這樣在抱怨和白日做夢之間繼續着。

一切在三年前有了轉機。我開始看書學習,試着用書中的知識改變自己。在看了一些時間管理有關的書之後,慢慢地我發現,做自己想做的事,從來就不是一個奢望,而是一個真正可以實現的目标。沒有時間也從來不是一個解決不了的問題。現在我有了閱讀、寫作、正念、健走等穩固又不斷給我充電的愛好,感覺自我的小世界豐富多彩。

有一天我非常感慨,為什麼我居然有近十年的時間都沒有意識到,我居然可以靠自己的力量就獲得如此多的自由!在那麼長的時間裡,我都是在逃避問題,卻反被問題禁锢。與其說是身不由己地成為生活的犧牲品,不如說是我主動放棄了自由和權利。

按說人人都想追求自由。那為什麼說人們會逃避自由呢?

因為自由就意味着能按照自己的意志做出選擇,可是做出選擇的同時,就意味着要承擔相應的結果,對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比如,你想辭職,做自由職業者,想過自由自在的生活,就要承擔失去穩定的收入來源之後帶來的不安全感,甚至是生活水平的下降。

問題在于承擔責任會帶來痛苦。所以人們想要躲開這種痛苦。于是數不清的人甘願放棄選擇的權利,這實則是在逃避自由,不為自己的問題、自己的生活承擔責任。

喜歡抱怨的人煩惱會越來越多(喜歡抱怨的人其實是在逃避自由)3

3 逃避自由是因為我們不斷下定不要改變的決心

許多父母面對孩子的問題行為感到惱火又焦慮。他們束手無策,不知道如何去解決問題,隻能依賴一貫的招數,包括命令,懲罰,威脅,斥責,冷暴力,甚至辱罵。然而就像他們沒有改變自己的行為模式一樣,孩子的問題也沒有任何變化--如果不是更嚴重的話。

有的父母甚至讓孩子的問題拖延數年而沒有解決,這些父母也許心裡在想:“我原本以為等孩子長大一些他就會懂事,問題就會消失,但誰知道問題一直都存在,而且越來越厲害。”

最後,要麼問題嚴重到必須向兒童心理學家求助,要麼孩子的問題行為已經釀成苦果。如果你不教育孩子,孩子隻好被社會教育。

抱怨反映的是對無法改變現狀的不滿。個體心理學創始人阿德勒則認為,我們之所以無法改變是因為我們自己不斷下定“不要改變”的決心。因為改變意味着走出舒适區,要采取行動。而且改變之後的結果充滿了不确定性,也許有更多的痛苦。而保持現狀,雖然仍有不滿的地方,但一切都是熟悉的,可預測的。畢竟和改變并面對未知相比,抱怨要容易得多。我們缺乏選擇新的生活方式的勇氣,也就是缺乏“獲得幸福的勇氣”。正因為這樣,我們才會不幸。

喜歡抱怨的人煩惱會越來越多(喜歡抱怨的人其實是在逃避自由)4

4 擁抱選擇的機會,擁有更多的自由

在一味抱怨的時候,人們缺乏的是改變和前進的動力,缺乏的是選擇的勇氣。人們放棄了選擇的權利,放棄選擇度過一個有目标感的生活。

對現狀感到無奈,是因為我們放棄了自己的力量。如果能夠看到我們的一生其實都充滿了選擇的機會,就會擁有更多的自由。否則總覺得自己是個生活的犧牲品。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