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民俗
/
老人去世下地過後有什麼風俗
老人去世下地過後有什麼風俗
更新时间:2025-11-25 01:46:29

老人去世後的第三天,也就是最重要的一天,早上的時候早早的就有三聲炮響,幫忙的也就開始聚集,燒水的燒水,做飯的做飯。因為最後一天還有好多的事情要做,早早的吃飯是因為幫忙去“開足”也就是挖墳坑的人要去幹活,不能讓人家空着肚子去。一般是本家族的壯小夥子,由家裡的老人領着,到了去世老人的墳地,看好了相口,找好了方位,開始幹活。如果老人是第一個去世的還好說,如果是第二位,說法就大了,要保證陽在上,陰在下。也就是所謂的陰不壓陽。開足完成後就等着棺椁入土。

老人去世下地過後有什麼風俗(老人去世後的風俗和規矩)1

這是在外邊的事情,在家裡的事情就更多了,最後一頓飯是要有人在靈棚中吃的,陪着老人。吃完飯後,另外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填罐子”。所謂的“填罐子”就是這樣在簸籮中孝子賢孫一人拿兩個饅頭,掰碎了放到一個瓦罐中,這可是個重要物件,要随着棺椁一塊放到墳冢中。一遍放一遍還要念着,這是最後陽間 的飯了,你多吃幾口,等等。

老人去世下地過後有什麼風俗(老人去世後的風俗和規矩)2

填罐子完了,那就是起靈準備去墳地了,去墳地前還有件事情就是長子要用孝衣兜着幡。這個幡可大有講究,一般的幡分幾層,比方說去世的老人有從孫了,就需要有三層,第一層代表着兒子那一輩,如果有兩個兒子,兩個閨女,則需要有兩個三角形的和兩個圓形的紙,也就是男的用的是三角的,女的用的是圓形的,以此類推,原來的時候,聽老人說過路人一看插在墳頭的幡就能知道去世的是男的還是女的,去世的人有孩子,不過時至今日,好像沒有多少人能在乎這些。

老人去世下地過後有什麼風俗(老人去世後的風俗和規矩)3

擡着棺材一路走向墳地,最前面是長子打着幡,後面的人牽着靈,出了村就把手裡的兩個礙杖扔了,那意思就是你該去你該去的地方了,陽間的家不能在回來了,礙杖好像是起到了陰陽兩隔 的作用。到了墳地,入土,随後孝子需要正着三圈,反着三圈,和親人作最後道别。随身攜帶的兩個饅頭要扔進墳墓一個。随後叩頭和親人道别。

老人去世下地過後有什麼風俗(老人去世後的風俗和規矩)4

回到家,一般的會擺幾桌,請幫忙的人和自己本家族的人,感謝人家幫忙,在吃席的時候長子一般會磕頭緻謝。至此,人生最後一站終于到站。剩下的二七三七直到五七,那是以後的事情。

找到了一段孝子謝客的視頻。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推荐阅读
簡單元宵節習俗
簡單元宵節習俗
簡單元宵節習俗?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又稱上元節、春燈節、小正月、元夕節元宵節是春節後第一個重要節日,由于中國幅員遼闊,曆史悠久,所以關于元宵節的習俗在全國各地也不盡相同,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簡單元宵節習俗?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2025-11-25
什麼是民族唱法
什麼是民族唱法
什麼是民族唱法?民族唱法是由中國各族人民按照自己的習慣和愛好,創造和發展起來的歌唱藝術的一種唱法民族唱法包括中國的戲曲唱法、說唱唱法、民間歌曲唱法和民族新唱法等四種唱法,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什麼是民族唱法?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什麼是民...
2025-11-25
回族過春節還有哪些習俗
回族過春節還有哪些習俗
回族先民是13世紀由蒙古西征從中亞遷到中國生活的信仰伊斯蘭的民族(在元明許多史籍都記錄回回是“花拉子摸”(東伊朗人),說波斯語,關于回回來源和語言請參考當代曆史學者劉迎勝教授的著作或胡振華、胡軍主編《回回館譯語》,這裡不啰嗦。上圖是元代各色...
2025-11-25
複活節的由來和風俗有哪些
複活節的由來和風俗有哪些
複活節的由來和風俗有哪些?節日設立的因由:《聖經新約全書》有記載,耶稣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第三天身體活了,大家為了紀念這個救世主,從此便有了這個節日,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複活節的由來和風俗有哪些?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複活節的由來和風...
2025-11-25
潮汕民俗
潮汕民俗
潮汕民俗?冬節、勞熱、潮汕婚俗、吊燈習俗、出花園習俗,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潮汕民俗?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潮汕民俗冬節、勞熱、潮汕婚俗、吊燈習俗、出花園習俗。冬節:冬節即是二十四節候中的冬至,時逢農事空隙,一年将盡,因此也稱小過年...
2025-11-25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