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人自己票選了二十世紀最帥作家,你知道都有誰上榜嗎?下面按正序排名,首先是第一名:
馬雅可夫斯基(1893—1930)而我
在街道的閱覽室裡
常常翻動着靈柩的篇章
馬雅可夫斯基是蘇聯著名詩人,在蘇聯解體以前,馬雅可夫斯基曾有個“蘇維埃時代最偉大的詩人”的稱号。
上世紀二三十年,中國文學革命開始初期,曾把蘇俄的無産階級文學拿過來借鑒。當時未來派的詩人馬雅可夫斯基被視為是“俄國詩壇的今日”,受到列甯、托洛茨基等領袖的贊譽。
這樣極富盛名的詩人,受到了中國早期革命文學運動的關注。1921年,瞿秋白還以作者的身份到莫斯科親自采訪過馬雅可夫斯基。
後來瞿秋白還說他是“革命後五年中未來主義的健将,許多詩人之中隻有他最能完全迎受革命”,評價也是很高了。
馬雅可夫斯基這個人不僅有才,長得還特别帥,在俄羅斯人自己票選的高顔值作家中位列第一,看他這照片,實至名歸了。
帕斯捷爾納克(1890—1960)今夜
我的嗓音是一列被截停的火車
你的名字是俄羅斯漫長的國境線
帕斯捷爾納克是個比較悲劇的詩人和作家。1957年,他創作發表了長篇小說《日瓦戈醫生》,文中以二月革命、十月革命為大背景,通過一段三角戀及衆多小人物的人生際遇,表現了俄國兩次革命和戰争所帶來的殘酷、絕望和痛苦的一面。
因為這部小說,帕斯捷爾納克在1958年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然而因為文中涉及對十月革命的反思和批判,帕斯捷爾納克遭到了猛烈攻擊,最後在壓力之下,他隻能被迫拒絕了諾貝爾獎。
後來直到80年代起,蘇聯才開始逐步為帕斯捷爾納克恢複名譽。
多甫拉托夫(1941-1990)多甫拉托夫是美籍俄羅斯著名作家,《二十世紀俄羅斯文學史》的編者瓦·巴耶夫斯基說:“在美國,他是繼索爾仁尼琴、帕斯捷爾納克、納博科夫和布羅茨基之後最著名的、作品被人傳閱最多的作家。”
多甫拉托夫的小說挺有意思,他不以新奇刺激的故事情節取勝,也不循規蹈矩,而是在現實和虛構之間摸索出一條融洽的道路。
他以日常生活為素材,将真實情景和虛構故事相并置,模糊了真實與虛構之間的界限,有自傳性特征,甚至能呈現出一種僞紀實的感覺。
多甫拉托夫的代表作有《手提箱》、《我們一家人》(當然不是那個一家人)。
契诃夫(1860-1904)這位想必大家都知道,他與法國莫泊桑和美國歐·亨利并稱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家”,還是20世紀世界現代戲劇的奠基人之一,是當之無愧的大文豪。
契诃夫在中國人氣很高,他的幾乎所有作品都有中譯本。契诃夫去世的時候才44歲,創作生涯也不過二十幾年,就留下了七八百篇短篇小說和十多部劇本,簡直太高産了。
托爾斯泰對契诃夫評價很高,說他是“散文界的普希金”,兩人不僅是好朋友,後來還做了鄰居,契诃夫還說“愛托爾斯泰甚于愛任何人”。
當然,今天的主題是顔值和才華,契诃夫自然是才華橫溢的,而顔值更是不用說了。
攝于1883年,太優越了,人群中過于出衆了
别看人家一臉大胡茬,氣質是真的好,優雅中帶着點憂郁,顔值更是胡子也遮不住的帥氣,而且還是187的身高,是路過的螞蟻都要稱贊的程度了。
勃洛克(1880-1921)你的靈魂已經戴上枷鎖
狂風暴雨将它觸摸
我的靈魂自由:如一粒微塵
在藍天裡随風漂泊
勃洛克是個詩人,曾熱情地投身于革命,成為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熱忱‘歌手’,是俄國白銀時代最傑出的代表。
和馬雅可夫斯基一樣,國内的文學革命時期也引進過勃洛克的文學。
茅盾在1921年發表過《近代俄國文學家三十人合傳》,說勃洛克“以字句輕盈,意義含蓄,吞吐有緻著名”;魯迅對他也有很深的研究,說勃洛克是“現代都會詩人的第一人”。
勃洛克的詩帶着一種唯美主義色彩,而他本人也長得特别有貴族氣質,他出生在彼得堡一個貴族家庭,也在俄國最高貴、最儒雅的環境中成長、接受教育,真的是美貌與才華并存了。
葉賽甯(1895—1925)我不需要墳墓的歎息也不想領會神秘的教義隻是請教會我怎樣才能永遠永遠地不再蘇醒
葉賽甯是俄羅斯田園派詩人,一生也比較坎坷,生前和身後都在身份認同上遭遇過質疑與誤解。
他父親曾問他:“誰需要你的詩?誰明白你的詩?”
葉賽甯則回:“人們在一百年後将會理解我。”
葉賽甯曾被稱為“一個最純粹的俄羅斯詩人”,他經常描寫俄羅斯的農村,帶着濃濃的抒情意味,表現出對自然的熱愛,并透露出一種田野哀愁。
葉賽甯身上有一種獨特的憂傷感,長得相貌堂堂,眉眼間似乎也帶着一股憂郁的氣質。
人家是才華和美貌選一樣,他們是從顔值到才氣都是頂級的。這六位裡面,有誰是你特别喜歡的,讓你來重新排列,你會怎麼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