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民俗
/
索達吉堪布是誰,索達吉堪布是誰的轉世
索達吉堪布是誰,索達吉堪布是誰的轉世
更新时间:2025-11-07 22:35:22

  索達吉堪布是佛學藏傳人物,對于佛學有着極高的天賦。從小懷着慈悲之心。世間對索達吉堪布大師的神奇的傳言非常多,也有人說他是佛祖轉世。那麼這些傳言是真的麼?索達吉堪布是誰?他又是誰的轉世?本期的佛教人物就帶你了解。

  索達吉堪布,生于1962年藏曆六月初四,甘孜爐霍下羅科瑪人。師幼時即信佛,對三寶信心始終無退,師與生俱來對佛陀有着深厚的感情,每每看到佛像唐卡,其歡喜之情由衷而發、無法言喻。對一切衆生從小就有猛曆的大悲心。

  小時候,其家中鄰裡宰牛殺羊,根本不讓師見,倘若彼見到,則死命地護住被殺動物,懇求勿殺。若見痛苦的有情,悲心油然而生,淚水不禁自流。師學齡時沒有入校讀書,而是為公社放養300多頭牦牛,14歲才有機會進學校插讀。當時以自學為主,僅用兩年時間,即以優異成績考上初中。初中畢業後,考入甘孜師範學校就讀。

  1985年,師舍俗出家,前往喇榮十三大光身成就聖地(色達五明佛學院)依止大恩根本上師晉美彭措仁波切,潛研教理,精苦修持。在三年内,對中觀、般若、因明、俱舍、戒律等方面五部大論,善學善辨,業已通達。

  後通過講論、辯論、着論,而成為學院的大堪布。對《時輪金剛》、《大幻化網》、《大圓滿》等密乘甚深之義,能善修善講,證達不可思議的境界。其主要原因,師于傳承上師與根本上師具有不共之殊勝信心。特别對全知無垢光尊者>與全知麥彭仁波切具有極其不共之信心。

  從那時起十多年來,對藏漢學法弟子日日未斷傳講顯密經論、竅訣,尤其于1987年随法王及一萬餘僧俗,朝拜清涼聖地文殊菩薩,同發無上菩提心,共遵普賢行願之後,對漢地四衆弟子,深具大悲、大恩護持,志欲廣弘正法于漢土,每歎末法時期聖教衰危,邪外猖蹶,不忍目睹。于是至勤至精,日夜操勞,日不缺講,夜不乏譯,嘔心瀝血,竟于英年便重病纏身,但從不願多休息。講經餘外,一有空暇,便埋頭于閱覽經論之中。

  索達吉堪布,1985年舍俗出家,前往喇榮五明佛學院,依止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為根本上師,後通過堪布資格考試,成為學院大堪布,不僅對五部大論精通無礙,對甚深密續也能善修善講,證達不可思議境界。堪布以悲願培養造就了大批佛學人才。

  師深具慈悲與智慧,于國内外廣弘佛法,普利衆生,在國内外信衆中有很高的知名度,影響頗深。20世紀90年代起,随法王前往美、英、法、德等十幾個國家弘法。從2010年起至今,受邀在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及港大、北大、人大等衆多着名學府演講,發起并參與主辦多屆“世界青年佛學研讨會”,與衆多知識分子進行交流,将佛教真理與當今科學結合起來,引導世人正确面對學業、情感、工作、人生。

  師通過網絡、光盤等現代化方式,将大乘妙法傳至千家萬戶。師着作頗豐,令人歎為觀止,已付梓的法本就有一百多冊(其數量仍在不斷增加),其中,譯作系列39冊收集于“顯密寶庫”,着作系列31冊收集于“妙法寶庫”,講座系列50冊收集于“智悲寶庫”,深受人們珍視與喜愛。

  堪布所着《苦才是人生:索達吉堪布教你守住》、《做才是得到:索達吉堪布給你點滴加持》、《殘酷才是青春:索達吉堪布教你珍愛痛苦》、《能斷:金剛經給你強大》、《你在忙什麼》、《幸好有煩惱》等作品也深受人們歡迎。師多年來還對放生不遺餘力,故被尊稱為“放生堪布”,大師又發出“啟動愛心”的倡議,救助那些可憐的人們,并大力倡導加強對少年兒童的品德教育。

  有一種說法:格瓊活佛不是在監獄圓寂的,他從監獄中消失,在一個無人知曉的山洞中坐禅。有一天,法王如意寶出現在格瓊活佛的光明境界中,對格瓊活佛說:您難道忘記了我們兩人的誓言?格瓊活佛就此圓寂,轉生為索達吉堪布仁波切。

  上師的另一個前世是大譯師貝若紮那。貝若紮那是西藏曆史上最傑出的佛教大譯師。他把許多契經和密續帶入西藏并加以翻譯,特别是三部大圓滿法門中的兩部:心部和界部。他小時候就顯現許多神變,在虛空中飛行、在岩石上留下身體印痕以及預知未來事件。

  【結束語】索達吉堪布的一生都在運用各種方式傳播佛學,具有慈悲和智慧。對于僧徒的教導沒有一天斷傳,連生病了耶不願意多休息。可見他對佛學的傳播之用心。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推荐阅读
浙江地區結婚鋪床習俗
浙江地區結婚鋪床習俗
傳統婚禮中,新娘子要蓋上蓋頭,新人拜堂成親之後,還要來一句“送入洞房”。為啥要蒙上蓋頭,新房為啥被稱為洞房呢,這個習俗的起源,就要追溯很久遠了。相傳黃帝統治初期,一些部落之間還存在野蠻的群婚和搶婚風氣,漂亮的大姑娘會被别的部落搶去,出嫁的漂...
2025-11-07
七夕節吃什麼
七夕節吃什麼
每一年都有七夕節,又稱“乞巧節”,相傳它還有一個美麗傳說,下面就讓我給大家講述一下吧!七夕節很久以前,在一個小山村裡,有一個放牛郎,村裡的人們都叫他牛郎。牛郎家裡很窮,家裡面僅有一頭老黃牛和一間破茅草屋,日子過得很是辛苦。有一天,牛郎趕着老...
2025-11-07
四川元宵采青
四川元宵采青
自貢鹽商文化研究會會長陳茂君封面新聞記者鄧丹攝影報道在土生土長的四川自貢人陳茂君看來,過年是老祖宗留下的一道精美大餐,一菜一格、百菜百味,千百年來,人們百吃不厭、百品不煩。作為自貢鹽商文化研究會會長,這些年他對本土食飲頗有研究,“春節期間,...
2025-11-07
七夕的由來
七夕的由來
七夕的由來?七夕節由星宿崇拜衍化而來,為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因拜祭“七姐”活動在七月七晩上舉行,故名“七夕”拜七姐,祈福許願、乞求巧藝、坐看牽牛織女星、祈禱姻緣、儲七夕水等,是七夕的傳統習俗經曆史發展,七夕被賦予了“牛郎織女”的美麗愛情傳說...
2025-11-07
團團圓圓吃湯圓吃燒烤
團團圓圓吃湯圓吃燒烤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為食品,在我國也由來已久。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吃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後稱“元宵”,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元宵即"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
2025-11-07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