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民俗
/
葛洪是誰,葛洪對道教文化有何貢獻
葛洪是誰,葛洪對道教文化有何貢獻
更新时间:2025-11-07 22:35:18

  葛洪說:“欲求仙者,要當以忠孝和順仁信為本。若德行不修,而但務方術,皆不得長生也”。他是東晉道教學者,是着名的煉丹家。他繼承并改造了早期道教的神仙理論。本期道教文化将為你介紹葛洪對道教文化的貢獻。

  葛洪(公元284~364年)為東晉道教學者、着名煉丹家、醫藥學家。字稚川,自号抱樸子,漢族,晉丹陽郡句容(今江蘇句容縣)人。三國方士葛玄之侄孫,世稱小仙翁。他曾受封為關内侯,後隐居羅浮山煉丹。着有《肘後方》等。

  葛洪是中國東晉時期有名的醫生,是預防醫學的介導者。着有《肘後方》,書中最早記載一些傳染病如天花、恙蟲病症侯及診治。“天行發斑瘡”是全世界最早有關天花的記載。其在煉丹方面也頗有心得,丹書《抱樸子·内篇》具體地描寫了煉制金銀丹藥等多方面有關化學的知識,也介紹了許多物質性質和物質變化。例如“丹砂燒之成水銀,積變又還成丹砂”,即指加熱紅色硫化汞(丹砂),分解出汞,而汞加硫黃又能生成黑色硫化汞,再變為紅色硫化汞。描述了化學反應的可逆性。又如“以曾青塗鐵,鐵赤色如銅”,就描述了鐵置換出銅的反應,等等。《葛稚川移居圖軸》元王蒙繪,故宮博物院藏。《人物圖·葛仙吐火圖》明郭诩繪,上海博物館藏。

  道教

  葛洪繼承并改造了早期道教的神仙理論,在《抱樸子内篇》中,他不僅全面總結了晉以前的神仙理論,并系統地總結了晉以前的神仙方術,包括守一、行氣、導引和房中術等;同時又将神仙方術與儒家的綱常名教相結合,強調“欲求仙者,要當以忠孝和順仁信為本。若德行不修,而但務方術,皆不得長生也”。并把這種綱常名教與道教的戒律融為一體,要求信徒嚴格遵守。他說:“覽諸道戒,無不雲欲求長生者,必欲積善立功,慈心于物,恕己及人,仁逮昆蟲,樂人之吉,愍人之苦,赒人之急,救人之窮,手不傷生,口不勸禍,見人之得如己之得,見人之失如己之失,不自貴,不自譽,不嫉妬勝己,不佞谄陰賊,如此乃為有德,受福于天,所作必成,求仙可冀也。”主張神仙養生為内,儒術應世為外。

  他在《抱樸子外篇》中,專論人間得失,世事臧否。主張治亂世應用重刑,提倡嚴刑峻法。匡時佐世,對儒、墨、名、法諸家兼收并蓄,尊君為天。不滿于魏、晉清談,主張文章、德行并重,立言當有助于教化。葛洪在堅信煉制和服食金丹可得長生成仙的思想指導下,長期從事煉丹實驗,在其煉丹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認識了物質的某些特征及其化學反映。

  他在《抱樸子内篇》中的《金丹》和《黃白》篇中,系統地總結了晉以前的煉丹成就,具體地介紹了一些煉丹方法,記載了大量的古代丹經和丹法,勾畫了中國古代煉丹的曆史梗概,也為我們提供了原始實驗化學的珍貴資料,對隋唐煉丹術的發展具有重大影響,成為煉丹史上一位承前啟後的着名煉丹家。

  金城山有99座山峰、36處泉水、48個山洞。金城山又名金粟山、金山、金峰、金子嶺,據說藏金粟數萬石于廣福門内金庫中,裡面有金馬悠悠拉磨,倘若緊貼石壁,拉磨聲便會隐約傳來。金庫童謠:石馬(石馬寨)對石鼓(打鼓寨),黃金億萬五。誰能識得破,能買重慶府。進山門100餘米處是“小西天”;南京門傳說是明末農民領袖張獻忠所建。山上有“神仙洞”,據說東晉道學家葛洪曾在此修道,着有《抱撲子》等經書,每逢陽光燦爛之風,便将經書一一攤開,放在洞頂巨石上曬,以求得到真經,故名“曬經石”。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推荐阅读
浙江地區結婚鋪床習俗
浙江地區結婚鋪床習俗
傳統婚禮中,新娘子要蓋上蓋頭,新人拜堂成親之後,還要來一句“送入洞房”。為啥要蒙上蓋頭,新房為啥被稱為洞房呢,這個習俗的起源,就要追溯很久遠了。相傳黃帝統治初期,一些部落之間還存在野蠻的群婚和搶婚風氣,漂亮的大姑娘會被别的部落搶去,出嫁的漂...
2025-11-07
七夕節吃什麼
七夕節吃什麼
每一年都有七夕節,又稱“乞巧節”,相傳它還有一個美麗傳說,下面就讓我給大家講述一下吧!七夕節很久以前,在一個小山村裡,有一個放牛郎,村裡的人們都叫他牛郎。牛郎家裡很窮,家裡面僅有一頭老黃牛和一間破茅草屋,日子過得很是辛苦。有一天,牛郎趕着老...
2025-11-07
四川元宵采青
四川元宵采青
自貢鹽商文化研究會會長陳茂君封面新聞記者鄧丹攝影報道在土生土長的四川自貢人陳茂君看來,過年是老祖宗留下的一道精美大餐,一菜一格、百菜百味,千百年來,人們百吃不厭、百品不煩。作為自貢鹽商文化研究會會長,這些年他對本土食飲頗有研究,“春節期間,...
2025-11-07
七夕的由來
七夕的由來
七夕的由來?七夕節由星宿崇拜衍化而來,為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因拜祭“七姐”活動在七月七晩上舉行,故名“七夕”拜七姐,祈福許願、乞求巧藝、坐看牽牛織女星、祈禱姻緣、儲七夕水等,是七夕的傳統習俗經曆史發展,七夕被賦予了“牛郎織女”的美麗愛情傳說...
2025-11-07
團團圓圓吃湯圓吃燒烤
團團圓圓吃湯圓吃燒烤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為食品,在我國也由來已久。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吃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後稱“元宵”,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元宵即"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
2025-11-07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