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公元851年,莫宣卿,成為曆史上自科舉取士以來最年輕狀元,也是廣東廣西兩省第一個狀元,年僅17歲。千年以後的今天狀元莫宣卿的後裔,在高要區金渡鎮水口村口成為了400多名制硯者,用别樣的方式傳承着中華文化。
◆ ◆ ◆ ◆ ◆
莫宣卿後裔明初定居肇慶
南宋末年,莫永昌的八世孫莫甲元為躲避戰禍,遷徙到南海平州定居。
讓莫宣卿這位文章超群的嶺南首位狀元沒想到的是,他的後代在明代成了武将。
明洪武四年(1371年),莫甲元之後莫子震随都司徐旺讨賊來到肇慶。
莫子震在平息叛亂以後留任肇慶,其後人在明末清初遷徙至高要區金渡鎮水口等地。
采石雕石維持生計
莫子震的後代遷徙到水口村以後,為了生計,不得不前往村旁的爛柯山開采端硯石,其中有的人還雕刻端硯。
清末至民國,由于戰亂不斷,端硯市場經營慘淡,導緻水口村等地的許多采石、刻石工失業,不得不以種田、打魚等維持生計,也導緻水口村祖傳的制硯技藝在解放初期失傳。
上世紀70年代初期,國家為了開發地方特産出口創彙,當時的肇慶地區行署指令肇慶端溪名硯廠擴大端硯生産。
莫伍等10位制硯師傅在本村廣為授徒,幾年時間就桃李芬芳。改革開放初期,水口村的集體端硯廠關門大吉,促使這家端硯廠的幾十位制硯師下海大展身手,也催生了水口村的400多名制硯者。
目前,水口硯藝學會共有35位會員擁有肇慶市工藝美術師、肇慶市端硯技術能手稱号,有170人次在廣東省、肇慶市的端硯比賽中獲獎,40多方端硯作品被市級以上博物館收藏。
廣東莫宣卿的後裔人數衆多
廣東莫氏絕大部分是莫宣卿的後裔,隻有少量來自廣西丶福建丶海南等地,故廣東莫氏絕大多數奉承莫宣卿為始祖。自宣卿氏族至今也有1170年,後裔發展到差不多五十代,人口超過三十萬。
後代分布粵西南各縣丶市近700個居住點。莫姓居住人口較多的縣市主要有:東莞3萬多人,連山2.5萬人,封開近2萬人,懷集1.5萬人,恩平1.5萬人,廉江1.5萬人,陽春1萬多人,深圳4.6萬人。
圖:深圳沙尾社區每年都每年正月十六都設百棹
狀元之氣傳承海外
據統計,目前,僑居國外的莫宣卿後裔約在七萬三千人以上,甚至在戰火連綿的以色列!
在莫宣卿誕辰1166周年時,來自台港澳和日本、新加坡、美國、法國、澳大利亞、加拿大、以色列等地區和國家的莫氏宗親會200多名代表,與省内各地和廣西、湖南、海南、江西等省區的莫宣卿後裔1萬多人陸續聚合于封開縣河兒口鎮鑼鼓崗的莫宣卿墓前進行祭拜。
據考證,作為嶺南的第一個狀元,他在廣東的文化發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莫宣卿之後,當地曾出過七個進士。一九七七年中國内地恢複高考至今,僅有一百一十多戶人家的河兒口鎮西村(鄉民均為莫宣卿後裔),已出了五十多名大學生,其中不乏清華學子和留學國外的學生。
部分資料來源于:肇慶都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