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為了幫助作者能夠駕馭撰寫科研論文這種耗時耗力的工作,我們邀請查爾斯沃思英國編輯團隊成員撰寫了一系列與之相關的短文,本文講的是論文讨論部分的相關問題。譯文如下:
根據在 “方法”部分已設定好的框架結構繼續撰寫你的學術論文(你應在 “結論”部分使用與“方法”部分相同的系列副标題),接下來你要撰寫論文的“讨論”部分。
PS:想腦補“結論”和“方法”部分撰寫方法的同學可在曆史消息或底部的往期熱文查看
需要謹記
在英文裡,“讨論(Discussion)”相當于“解析(Interpretation)”。
因此,在撰寫這一部分時,你有機會向讀者闡釋你所得出的論文結論有哪些意義,或者向其說明你的這些結論為什麼不同于其他作者此前所得出的結論。
在“讨論”部分,你有機會以自己的論文結論為基礎,按照你在之前的幾個部分所采用的順序來讨論你的重要研究成果:
在這一部分,你應使用 “方法”和“結論”部分所使用過的同系列标題(是否将這些副标題寫入“讨論”部分取決于期刊類型和個人偏好),以同樣的順序闡釋你的觀點。
撰寫這部分内容時,使用你之前已設定好的論文結構可以達到兩個目的:
第一
有助于你整理自己的想法與觀點,讓你的寫作更加得心應手。
第二
對讀者非常有幫助,這一點同樣非常重要。
這樣安排可以讓讀者了解自己所處的閱讀位置,讓他們清楚文章的來龍去脈,同時也有助于保持文章的可讀性。
在“讨論”部分,你可以利用其他已公布的數據解讀你的結論,根據你在“引言”部分所引用的資料添加更多信息。此外你還也可以引入新的資料,可以是本領域有幫助的評論文章,也可以是有啟發作用的重要論文。
需要注意
千萬不要旁征博引,也不要重複使用你的文獻綜述;沒有人願意閱讀冗長的引文。
與此同時,你引用的論文必須具有重要價值,并且還要與你的論文相關且能夠引發讀者思考。此外,确保你所提供的引文能夠經得起反複推敲。
将“讨論”部分的相關内容與你在“引言”部分提出的目标和問題進行呼應是非常重要的。但你不可以簡單地重複列出自己的目标,而是要綜合所有證據(包括以往及當前研究工作所使用的證據)并對其加以闡述。你還可以指出未來的研究方向、新的方法以及與之前公布的結論存在偏差的原因;當你有機會寫入并闡明你在研究中所得到的數據和結論時,你便可以在“讨論”部分的末尾附上上述内容。
切勿用專業編輯的套話作為該部分的結束語。
比如:
“further work will be required to address the questions raised in this study”(或者與之類似的句子)。
這完全是空話:因為研究的本質就是要不斷開展更多工作!這一點毋庸置疑。
在查爾斯沃思作者服務的科研之路小程序中,你可以找到關于論文讨論部分的清晰模闆,助你撰寫高質量的論文“讨論”部分。
你可以按下列步驟進行嘗試:在這部分的開頭用一句話明确交代你的主要發現,然後再引入更加具體的内容。接下來按我們之前讨論過的那樣,根據論文前幾個部分中的内容結構安排展開你的叙述。收尾時可以對未來的潛在研究方向進行總結,也可以提出一些尚未得到解決的問題,或者根據你的研究結論引出相關問題。
記住:在“讨論”部分利用你在“方法”和“結論”部分早已設定好的結構安排,将會讓你的這部分寫作變得更加得心應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