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圖文
/
山東長壽老人包餃子
山東長壽老人包餃子
更新时间:2025-05-09 03:53:05

  山東長壽老人包餃子(她是濟南年齡最大的老壽星)(1)

  張永貴老太太同孫女張傳傑在一起,如今孫女不再外出打工,在家專心伺候老人。

  山東長壽老人包餃子(她是濟南年齡最大的老壽星)(2)

  張永貴老太太拿着手機,向記者展示重孫的照片。如今重孫已從中戲畢業,是張永貴老人心中的驕傲。

  濟南市曆下區東倉小區的張永貴老太太,出生于1906年,今年113歲,說虛歲已經114歲了,是濟南全市範圍内健在的年齡最大的老壽星。在2017年第四屆山東省百歲壽星榜中,除了評出山東省十大壽星外,還評出了26位年齡不低于110歲的泰山壽星。張永貴老人是當年濟南市唯一入選泰山壽星的百歲老人。

  2月20日上午,記者再次拜訪張永貴老人時,她的精神狀态依然很好。老人不但頭腦十分清晰,說話聲音也很洪亮,盡管耳背,但大聲給她說話,仍能進行簡單交流。老人說,自己不愛吃元宵,剛剛過去的元宵節就吃了幾個,但喜歡喝面條和吃餃子。過年時,一頓還能吃10個餃子呢。

  老太太精神矍铄孫女在家專職伺候

  “我們吃過飯了,我奶奶正坐在床上看電視呢!”2月20日上午,記者來到張永貴老人的家時,老人的孫女張傳傑打開房門,熱情地把記者讓進屋裡。隻見老人身穿一身紅格調的衣褲,戴着紫紅色的帽子,精神矍铄,神态怡然,正坐在這個一居室中間過廳的床邊,一邊擺弄着自己的舊衣服,一邊看着電視裡的戲曲節目。

  “過年好!您老身體好棒呦!”記者湊上前伸出大拇指大聲給老人問好。老人看上去還是聽不見,但似乎明白了記者在問候她,于是開口說:“我耳朵聽不見了,你們快坐下吧。”說話間露出微笑。

  這時,站在一旁的張傳傑介紹說,奶奶耳朵背,用一般的聲音跟奶奶說話,老人基本聽不見,要用很大的聲音,老人才能聽出一點。以前,由于她和奶奶天天在一起熟悉了,老人聽不見,但可以看她的口型,大緻明白什麼意思,不過現在溝通起來也很費勁了。

  上一次記者前來拜訪時,張傳傑為了供兒子上大學,一邊照顧奶奶,一邊在外打了一份工。今年已經50歲的她,由于之前在濟南的保溫瓶廠幹過特殊工種,已經辦理了退休手續。再加上老人現在走路不穩,很容易摔倒,張傳傑已經不再外出打工,在家專心伺候奶奶的生活。

  重孫中戲畢業老人直誇很“漂亮”

  “我奶奶頭腦很清楚,但現在走路走不穩,很容易摔倒,身邊不能離人了!”張傳傑告訴記者,她的爺爺已經去世20多年了,奶奶隻有她父親一個獨生子。現在,她的父親和母親也都不在了。她從小由奶奶帶大,現在伺候奶奶義不容辭。

  上一次來走訪時,張傳傑曾告訴記者,她的丈夫也不在了,她獨自供養孩子上大學不容易。于是,記者就問她孩子畢業了沒有?上的什麼大學?張傳傑一臉欣慰地回答說,兒子郭銳敏去年剛畢業,已經在北京就業了,上的大學是中央戲劇學院,學的是編劇專業。不久前,兒子參與了電視劇《唐磚》的一部分編劇工作。

  “孩子很優秀呀,祝賀你培養了一個争氣的兒子!”記者向張傳傑道賀,性格腼腆的張傳傑笑了笑,并沒有太多的話語。

  “他身高到門框那裡了!”可能聽見了談論自己的寶貝重孫子,在一旁的張永貴老人激動起來,她一邊用手指着裡屋的門框上沿,一邊笑着誇重孫長得“漂亮。”她還讓張傳傑打開手機,給記者看重孫的照片,果然是一個英俊的小夥子。

  “漂亮不?我沒說瞎話吧?”老人率真的一句話,引得大家哈哈大笑,能看出老人一點不糊塗,對自己的重孫感到自豪。張永貴老人說,她很挂念這個重孫。今年過年後,重孫臨離開家時,她還專門囑咐重孫來濟南時就到家裡來。

  老人愛看戲曲節目有活盡量自己幹

  “别亂動我的節目,好難找這個台。”為了說話交流方便,當張傳傑要把電視音量變小時,不解情況的老人不願意了。“不動你的節目,就是把音量調小點!”張傳傑笑着給奶奶解釋。她告訴記者,奶奶原來生活都能自理,生活起居根本不用操心。自十幾年前不慎把腿摔骨折後,就隻能在家裡扶着凳子走走,到陽台曬曬太陽,幾乎沒有出過家門。現在,奶奶走路不穩,很容易摔倒,連陽台也很少去了,大部分時間是睡覺和看電視。

  這時,張永貴老人笑着說,“我最愛看戲曲節目,有的看得懂,有的看不懂,就是喜歡看。”記者拿出年前出版的《百歲人生——40位百歲老人的長壽之道》一書送給老人,上面有她的情況介紹,老人看着自己的照片端詳起來,露出了微笑。據張傳傑介紹,奶奶并沒有上過學,隻在解放初期上過掃盲班,認識一些簡單的字,認識的不多,隻能看懂簡單的說明文字和日曆什麼的。

  張傳傑說,奶奶是個一輩子閑不住的人。現在沒有别的事,奶奶在家除了愛看電視,就是做點針線活,自己的衣服拾掇一遍又一遍,自己的床鋪也願意自己拾掇,一般自己能做的就不讓她幫忙。老人也愛幹淨,幾年前,老人的内衣都是自己洗,隻有大件的衣服才讓她幫助洗,内衣隔一天就要換一件。

  記者注意到,盡管老人居住的空間比較擁擠,但地面和自己的床鋪都拾掇得比較幹淨。張傳傑笑着說,房間是她打掃的,奶奶的床鋪一般都是自己拾掇的。

  孫女給她買新衣還被她“埋怨”

  “今早吃了幾個元宵,你們看看,還剩了幾個。我不太喜歡吃元宵,我喜歡喝面條,面條要帶湯多一點,喝着舒服。”問起飲食情況,張永貴老人告訴記者,她也喜歡吃水餃,過年時一頓能吃一小碗,有十來個。張傳傑在一旁介紹說,奶奶吃飯不挑食,從年輕時就不愛吃肉,像羊肉、魚肉等有腥葷味的肉基本都不吃,也不愛吃甜的,平時吃的都是家常便飯,像地瓜、蘿蔔、白菜等,老人都喜歡吃。另外,就是愛喝稀飯,無論小米稀飯,還是小米面做的稀粥,她都愛喝。

  “現在,我不用動手了,都是我孫女給我做飯,端給我吃,她做的飯好!”這時,老人又大聲誇起自己的孫女來,但誇獎中也“埋怨”孫女又給她買了一件新衣服。“我說不要買,我穿不着,非要給我買新衣服,這不是浪費嗎?”當記者告訴老人,這是孫女對她的一片孝心時,老人也點頭表示明白。但還是說她年紀大了,穿不了那麼多衣服,不用再買新衣服了。看得出,孫女是孝順奶奶,過年買一件新衣服給老人,而老人是心疼孫女的不容易,不願意讓孫女破費。

  “我孫女小時候也長得漂亮,很讨人喜歡。那時經常開大會,我抱着她去看會,大家舉手喊口号,她也舉起自己的小手!”張永貴老人幸福地回憶起往事說,孫女張傳傑是她拉扯大的,剛剛滿月她就抱着孫女到處玩,有時推着小車轉悠,一晃幾十年過去了。

  “孩子現在已經自立了。我的退休金加上奶奶每月大約1500元的各種老齡補貼,我們生活不愁了。今後,我會盡心伺候好奶奶,讓她過好每一天!”一臉質樸的張傳傑深情地看着奶奶對記者說,她希望奶奶的濟南最高齡老人的紀錄多保持幾年。

  “謝謝你們,有空再來哈!”記者離開時,身後又傳來張永貴老人洪亮的聲音……

  (生活日報記者 郭學軍)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推荐阅读
零基礎學全自動封邊機教程(趙姐教大家看闆材封邊)
零基礎學全自動封邊機教程(趙姐教大家看闆材封邊)
  大家好,今天來聊一聊闆材的封邊問題。EVA、PUR和激光封邊,你們聽說過嗎?   EVA和PUR都屬于膠水類型,EVA是物理固化可逆,通過加熱固體膠變成液體膠,熱熔封邊可以二次使用,成本低,但容易溢膠,還會有膠線,遇高溫會開裂。      PUR封邊是化學反應不可逆,采用德國PUR膠水,靠濕氣固化,不易受溫度影響導緻開裂,耐用美觀,純度僅次于激光封邊。激...
2025-05-09
賤名怎麼起(诨名趣話)
賤名怎麼起(诨名趣話)
  诨名趣話原創 許文明      1   人民公社化時,隊為基礎,一個生産隊就是一個大家庭。那時,凡能頂得上勞力、半勞力的男女社員,年頭到年尾在一起勞動,朝聚暮散,同頂一片藍天,同享大自然的溫涼。社會體制把人們的命運熔鑄在了一起。   生産隊,這個特殊的團體,就像一個話劇團,一個歌劇團,一個雜技團,更像一個綜合的曲藝團。而每一個人民公社社員,幾乎全部都是演...
2025-05-09
北轅南轍電視劇鄭業成路透(鄭業成再迎新劇一念永恒)
北轅南轍電視劇鄭業成路透(鄭業成再迎新劇一念永恒)
  《北轍南轅》後,鄭業成再迎新劇《一念永恒》,搭檔孫怡、劉海寬   最近,《北轍南轅》正在熱播。值得關注的是,該劇雖然熱度很高,但口碑卻很一般,目前評分隻有4.7分。不過,這也絲毫沒能阻止觀衆對這部劇的喜愛,上線11天,在熱度榜上也從未跌出過TOP3,俨然掀起了追劇熱潮。         大咖相繼客串讓這部劇“彩蛋”不斷,宋丹丹、黃渤、張一山、朱一龍等大咖...
2025-05-09
家庭應該準備多少現金流(我該如何獲得自由)
家庭應該準備多少現金流(我該如何獲得自由)
     人人都有故事   這是有故事的人發表的第1139個作品   作者:小土豆也能發芽   配圖:網絡(除注明外)   一2018年11月末,我被家裡趕出來,開始了一個人租房的日子。房子租在單位對面,每天上下班隻需要步行幾百米。日子過得不錯,每天笑呵呵的。但快樂隻持續到今年年初,我媽給我打電話,說家裡的珍珠鳥死了。   我家有三隻珍珠鳥,剛開始我隻養了一...
2025-05-09
南甯濕地公園考拉河(南甯那考河濕地公園)
南甯濕地公園考拉河(南甯那考河濕地公園)
  今天我們來介紹一個鹹魚是如何翻身的。那考河,原本是一條臭水溝,也沒有什麼人關注,畢竟哪裡都不缺臭水溝。一個臭水溝都是讓人避而不及的。但是突然有一天……它一改過去的容貌,變成了如今的濕地公園。   公園據說總投資超過11個億,使用了各種技術用來淨化水體。如今的那考河早已不是過去的臭水溝了,兩岸有梯田式遞進的淨水植物帶。還種植的大片的花田。      公園是...
2025-05-09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