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不少學生會用家長手機
做作業、玩遊戲等
有些家長并不放在心上
覺得孩子不過是玩玩手機而已
其實由于孩子甄别能力有限
極有可能上當受騙
▲網絡配圖
5月20日下午5時許,讀小學五年級的小彬(化名)在義烏市稠江街道其父母的龍蝦館裡,獨自一人玩着一款名為“逃跑吧少年”的手機遊戲。
期間,有遊戲玩家發來私聊信息“我司正在舉辦贈送遊戲禮包的活動,需不需要?”缺乏辨别力的小彬馬上答複“要”。
兩人互加QQ好友後,對方要求把遊戲賬号發過去,還問“手機是你自己的還是家長的?”,毫無防備之心的小彬一五一十都告訴了對方。
接着,對方又誘導小彬打開其媽媽微信,關注了“逃跑吧少年”的遊戲公衆号,後教他在對話框輸入“要禮包”等字樣。
随後,對方發來信息“禮包登記成功,為了禮包領取實時到賬。避免他人非法盜取禮包信息,用戶必須在監護人審核認證成功後領取禮包,30分鐘之内未認證的,将會審核不通過,并且造成永久封号措施”。
緊接着,對方又換了一個QQ号加小彬,并打來視頻電話,稱根據未成年人保護法規定,未成年人手機使用不了,官方不會審核通過,“需要你直接去拿一下你爸爸媽媽的手機,然後我一分鐘之内教你領取到賬”,同時囑咐小彬“拿上你媽媽的手機,找一個安靜的地方說”。
于是,小彬就跑到了店門口。對方“指導”小彬打開支付寶,讓小彬掃他發來的收款碼,稱“隻要你在界面輸入付款密碼,就會跳出一串代碼,憑這串代碼就可以領遊戲禮包了”。
結果,小彬輸完支付密碼後,發現一筆2000元金額的錢轉出去了。打入某石油公司的賬戶。小彬連忙在視頻電話裡質問“為什麼會扣錢啊”,對方稱“你再掃兩次碼,錢就會原路返還的”。
這時,在學校接受過反詐騙宣傳的小彬察覺到“這是騙子”,試圖向對方要回2000元錢。反複“交涉”無果後,小彬隻好跟媽媽“坦白”,随後,到義烏市公安局稠江派出所報了案。
警方提醒
請加強對未成年子女使用手機的安全教育和管理,提醒孩子不要沉迷網絡遊戲;
加強對孩子的反詐教育,在使用手機時不要輕信可以“免費領取皮膚”等好事,不要随意添加陌生好友;
更不能随意向陌生人轉賬。同時,家長不要自己手機支付密碼、銀行密碼等重要信息告知孩子,防止上當受騙。如遇詐騙,請及時報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