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民俗
/
驚蟄是什麼意思 驚蟄為什麼要吃梨
驚蟄是什麼意思 驚蟄為什麼要吃梨
更新时间:2024-06-07 14:21:55

  雖然大家都知道驚蟄是24節氣之一,但對“驚蟄”二字到底是什麼意思、為什麼此節氣稱為驚蟄卻一概不知。驚蟄是春回大地的象征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下驚蟄以及驚蟄養生相關的知識吧:

  驚蟄是什麼意思

  驚蟄(jīng zhé),是24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每年3月5日或6日,太陽到達黃經345度時為“驚蟄”。驚蟄的意思是天氣回暖,春雷始鳴,驚醒蟄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蟲。蟄是藏的意思。《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晉代詩人陶淵明有詩曰:“促春遘(gòu)時雨,始雷發東隅,衆蟄各潛駭,草木縱橫舒。”實際上,昆蟲是聽不到雷聲的,大地回春,天氣變暖才是使它們結束冬眠,“驚而出走”的原因。 我國各地春雷始鳴的時間早遲各不相同,就多年平均而言,雲南南部在1月底前後即可聞雷,而北京的初雷日卻在4月下旬。“驚蟄始雷”的說法則與沿江江南地區的氣候規律相吻合。

  我國古代将驚蟄分為三候:“一候桃始華;二候倉庚(黃鹂)鳴;三候鷹化為鸠。”描述已是進入仲春,桃花紅、梨花白,黃莺嗚叫、燕飛來的時節。按照一般氣侯規律,驚蟄前後各地天氣已開始轉暖,雨水漸多,大部分地區都已進入了春耕。驚醒了蟄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種昆蟲的時候,此時過冬的蟲卵也要開始卵化。由此可見驚蟄是反映自然物候現象的一個節氣。

  驚蟄節氣人們要注意氣象台對強冷空氣活動的預報,當心冷暖變化,預防感冒等季節性疾病的流行。

  驚蟄為什麼吃梨?你知道其中有什麼意義嗎?

  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每年太陽運行至黃經345度時即為驚蟄,一般在每年的3月5日或6日,這時氣溫回升較快。所以“驚蟄”的含義是:指鑽到泥土裡越冬的小動物被雷震蘇醒出來活動。

  至于驚蟄吃梨,有好幾個說法:

  1.是因為驚蟄這個節氣萬物複蘇!驚蟄時節,乍暖還寒,除了注意防寒保暖,還因氣候比較幹燥,很容易使人口幹舌燥、外感咳嗽。所以民間素有驚蟄吃梨的習俗,梨可以生食、蒸、榨汁、烤或者煮水。此時飲食起居應順肝之性,吃梨助益脾氣,令五髒和平,以增強體質抵禦病菌的侵襲。

  2.古代時生物類别比較多,有些傳染病也沒有100%的特效藥,而驚蟄這一天正是萬蟲蘇醒的時候,吃梨是提醒大家小心并預防。

  3.驚蟄吃梨可能是因為“梨”和“犁”是同音的緣故。

  4.節氣的習俗:蘇北及山西一帶有驚蟄全家吃梨的習俗,并流傳有“驚蟄吃了梨,一年都精神!”的民諺。也有人說“梨”諧音“離”,據說,驚蟄吃梨可讓蟲害遠離莊稼,可保全年的好收成。

  驚蟄為何要早睡早起

  專家提醒,驚蟄過後,人們最好能夠堅持早睡早起,加強體育鍛煉,提高身體素質。

  早睡早起去“春困”

  春天時節,人們常感到困乏無力、昏沉欲睡,早晨醒來也較遲,這就是民間常說的“春困”。專家稱,這是人體生理功能随季節變化而出現的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

  “春雷響,萬物長”。專家稱,春天萬物複蘇,應該早睡早起,散步緩行,在春光中舒展四肢,呼吸新鮮空氣,舒展陽氣,以順應春陽萌生的自然規律,使自己的精神愉悅,同時增強體質,提高人體的抗病能力,保持身體健康。

  “春捂”保暖防感冒

  專家稱,驚蟄節氣陽氣漸生,氣候日趨暖和,但由于北方冷空氣仍較強,氣候變化大,且早晚與中午的溫差很大,冷暖變幻無常,因而“春捂”尤為重要,不宜過早脫去禦寒的衣物,須知感冒往往是在氣溫上升或出汗時脫去過多的衣服,突然着涼時染得的。專家提醒,在天氣回暖時,市民要适當地減少衣被,天氣轉寒時則要适當地增加衣被,不要怕麻煩。

  另外,驚蟄後的天氣明顯變暖,不但各種動物開始活動,微生物(包括能引起疾病的細菌、病毒)也開始生長繁殖,各種傳染病也開始流行。專家建議,人們要注意氣象台對強冷空氣活動的預報,當心冷暖變化,預防感冒、流感和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現代流行病學調查,春天屬肝病高發季節,應注意養肝、保肝,防止春季傳染病的流行。

  飲食清淡多吃梨

  驚蟄天氣明顯變暖,飲食應清溫平淡,宜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質、維生素的清淡食物,少食動物脂肪類食物。專家建議,可多食用一些新鮮蔬菜及蛋白質豐富的食物,如春筍、菠菜、芹菜、雞、蛋、牛奶等,以增強體質抵禦病菌的侵襲。

  驚蟄時節,乍暖還寒,氣候比較幹燥,很容易使人口幹舌燥、外感咳嗽。我國民間素有驚蟄日吃梨的習俗。專家稱,生梨性寒味甘,有潤肺止咳、滋陰清熱的功效。另外,咳嗽患者還可食用蓮子、枇杷、羅漢果等食物緩解病痛,飲食宜清淡,油膩的食物最好不吃,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蔥蒜、胡椒也應少吃。另外,春天肝氣旺易傷脾,所以驚蟄季節要少吃酸,多吃大棗、山藥等甜食以養脾,可做成大棗粥、山藥粥等。

  驚蟄養生注意事項

  驚蟄為春季的第三個節氣。驚蟄是指春雷初響,驚醒蟄伏中的昆蟲。這個時節已經進入仲春,是桃花紅、李花白、鳥兒高飛的時節。《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解釋:“萬物出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驚蟄時我國平均氣溫能達16~18℃,但今年北京的氣候卻偏低許多。

  驚蟄的特點:

  按照一般氣候規律,驚蟄前後各地天氣已開始轉暖,并漸有春雷出現,冬眠的動物開始蘇醒并出土活動。雨水漸多,是春播的有利時機。

  一、早睡早起身體好 防寒保暖勿防春寒

  驚蟄節氣陽氣漸生,氣候日趨暖和,但由于北方冷空氣仍較強,氣候變化大,且早晚與中午的溫差很大,冷暖變幻無常,因而“春捂”尤為重要,不宜過早脫去禦寒的衣物,須知感冒往往是在氣溫上升或出汗時脫去過多的衣服,突然着涼時染得的。

  二、忽冷忽熱多變化 預防感冒最重要

  驚蟄後的天氣明顯變暖,不但各種動物開始活動,微生物(包括能引起疾病的細菌、病毒)也開始生長繁殖,各種傳染病也開始流行。專家建議,人們要注意氣象台對強冷空氣活動的預報,當心冷暖變化,預防感冒、流感和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現代流行病學調查,春天屬肝病高發季節,應注意養肝、保肝,防止春季傳染病的流行。

  三、口幹舌燥,吃清淡

  氣候比較幹燥,很容易使人口幹舌燥、外感咳嗽。我國民間素有驚蟄日吃梨的習俗。專家稱,生梨性寒味甘,有潤肺止咳、滋陰清熱的功效。另外,咳嗽患者還可食用蓮子、枇杷、羅漢果等食物緩解病痛,飲食宜清淡,油膩的食物最好不吃,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蔥蒜、胡椒也應少吃。另外,春天肝氣旺易傷脾,所以驚蟄季節要少吃酸,多吃大棗、山藥等甜食以養脾,可做成大棗粥、山藥粥等。

  四、減肥健身好時節 運動之前要熱身

  冬季帶給我們的除了寒冷還有僵硬:身體各器官如内髒、肌肉的功能都處于較低水平,骨骼和韌帶更是僵硬得很,貿貿然彎低身體、高踢腳尖,甚至是扭腰、跳繩,都容易造成運動損傷。尤其是從事劇烈的運動前,“熱身運動”更是少不了,這是為了預防肌肉和骨骼遭受損傷。

  結語:驚蟄後人們會感覺氣溫回升的非常快,不少愛美的姑娘小夥們急不可耐的換上輕便的春裝,這可是很危險的哦!驚蟄養生還是要以“捂”為主,再根據氣溫适當增減衣物,早晚一定要注意防感冒!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推荐阅读
麗江主要少數民族
麗江主要少數民族
有230個姓氏的世界名城麗江古城畢芃攝從曆史上看,麗江古城是個典型的不同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共創家園的邊城。據曆史學家研究,在明代以前,雲南人口以少數民族占大多數;明朝實行軍屯制度,大量漢族士兵攜帶家屬來到雲南,于是很多居住在平壩地區的少數民族...
2024-06-07
漢族傳統節日是什麼
漢族傳統節日是什麼
,
2024-06-07
為什麼五月被說成兇月
為什麼五月被說成兇月
#人人能科普,處處有新知#導讀:農曆五月将至,老話說“善正月,惡五月”啥意思?好端端的五月,為什麼會有“惡月”和“毒月”的說法呢?再過幾天,我們将進入農曆五月份,五月是夏季的第二月,在這個月份裡我們将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芒種和夏至兩個節氣,...
2024-06-07
雷公的生日是幾月
雷公的生日是幾月
#新農人創作大賽#導語今天是農曆六月廿四:雷公誕辰!你了解雷公嗎?看看諺語有什麼說法。自古以來,人們對大自然比較敬畏,崇拜日月星辰,風雨雷電。為此,演繹出不同的神靈。從農耕年代,就有日神月神,風神雨神,當然也有雷神。而今天是農曆六月二十四,...
2024-06-07
這一天簡直是一個節日
這一天簡直是一個節日
這一天簡直是一個節日?今天是第五個“中國農民豐收節”,,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這一天簡直是一個節日?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這一天簡直是一個節日今天是第五個“中國農民豐收節”,祝全國的農民朋友們節日快樂!又是一年秋收、秋耕、秋種的大忙時節,...
2024-06-07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