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生活
/
兩歲孩子能聽懂簡單的吩咐對不對
兩歲孩子能聽懂簡單的吩咐對不對
更新时间:2024-04-28 01:22:06

随着一聲啼哭,準媽媽也終于見到了自己期待已久的小天使。懷孕期間的準媽媽是非常快樂的,但随着生孩子的喜悅過去,家長随之而來面對的則是無盡的痛苦。

尤其是新手媽媽,本身自己沒有什麼經驗,也不會與孩子相處,加上與孩子說話,他也聽不懂,就會更加鬧心。

但這是沒有經驗的新手媽媽的苦惱,家長主觀的認為一歲半的孩子什麼都不懂,這隻是家長的想法,你以為孩子不懂,但其實孩子心裡是有數的,并不是一片空白。

家長需要的則是正确的教導,家長所講的道理,并不是對牛彈琴

我和他聊啥啊?這不是對牛彈琴嘛!

小編身邊就有一個這樣一個真實的例子,小編的朋友玲玲的孩子小智今年已經一歲半了,看着似乎比其他同齡的孩子更加頑皮。

有次我去他家看見孩子如此情景,便問其原因,玲玲告訴我說這一年半她也被折騰得不行,但是沒辦法年紀太小,隻能讓他鬧騰。

我對她說,你可以嘗試着和寶寶溝通,告訴他什麼是對什麼是錯,應該循序漸進的教導他。玲玲卻說:“他這個年齡能明白什麼,說了也就是對牛彈琴。”見朋友是這樣的理解方式,我當時并沒有多說什麼。

兩歲孩子能聽懂簡單的吩咐對不對(和一歲半的孩子講道理就是對牛彈琴)1

最後随着小智一天天的成長,他出現了越來越多的陋習與叛逆,變得不會與家長溝通,不僅使他在生活中沒有交到朋友,這樣的性格使他的學習能力也同樣一落千丈,與他父母所期待的模樣漸行漸遠。

玲玲對于孩子這樣的發展十分後悔,後悔沒有及時對小智做出正确的教導,使她的孩子擁有了一個不太健全的人格,并且很難去改正。

所以,這真的是對牛彈琴嗎?我們對孩子的教育不能隻是因為孩子太小而不去教導、引導他,這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

如果我們不利用正确的時間和方法加以引導,最終孩子隻會誤入歧途,走上一條不歸路,很難去改正。孩子的性格應該從小加以健全,由此可見,孩子年紀小并不代表他不理解我們家長所說的話,這更談不上是在對牛彈琴。

為什麼一歲半的寶寶總是跟你唱反調?

1. 獨立意識逐漸形成

每一個孩子生下來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會先天形成自己的意識,俗稱自我意識,這會讓他們先天性的反抗他人,更不願意聽别人的。

這是正常的現象,所以需要的是家長給孩子一步步正确引導。在孩子獨立意識的形成過程中,有好的方面也有不好的方面,家長則要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不斷糾正。

在和你唱反調時,不要一味的指責,要耐心的詢問,他為什麼要這樣做,并幫他分析這樣做的後果,使他認識到嚴重性,學會以後如何解決此類的問題,調控自己的情緒,給寶寶示範那些是好的、是對的、是不能做的。

家長不要認為你的教育在他眼中絲毫不起作用,家長的教導也許不會立馬見效,但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家長成功的教導,會讓孩子的獨立意識成長的更加健全。

兩歲孩子能聽懂簡單的吩咐對不對(和一歲半的孩子講道理就是對牛彈琴)2

2. 探索和好奇心

同時,孩子在逐步成長的過程中也在不斷的探索新鮮事物,在孩子聽取你的教導時,他不知道你說的是對是錯,也不知道你的底線在哪裡,從中孩子就會産生好奇心。

所以,家長不能用和同齡人談話的形式教導孩子,要掌握孩子的理解程度,在你告訴孩子正确與否時,他的好奇心也随之而來。

那麼在有些時候我們就要嘗試着讓孩子探索,去真正了解其中的底線,在滿足了好奇心的同時,也對事物有了正确的認知。

但對事物的探索也是有限制的,并不是孩子所有好奇的點都可以去一一嘗試的,我們需要根據的是孩子的年齡與理解程度。對于孩子的未知領域,他們的确會事事唱反調,家長能做的就是一遍遍的去教導,在合适的場所與情境下對孩子做正确的講解

同時家長也要注重自己在孩子面前的言行舉止,這個年齡的孩子往往更容易和家長學習,科學家培根曾經說過:“好奇心是孩子智慧的嫩芽”。

一歲多的孩子對世界的認識是從好奇開始的,強烈的好奇心會增強孩子的求知欲,對創造性思維與想象力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通常新手媽媽在教導寶寶時,會犯這些錯誤!

1. 孩子理解能力有限

我們也要知道,一歲半的孩子理解能力是十分有限的,家長光講道理是沒用的,孩子聽不懂這些理論性的東西,家長要做的時學會配合孩子。

一歲半的孩子說白了對世界是未知的,我們要從簡單的開始教起,首先要介紹的是孩子周圍的事物,比如一歲多的孩子可以說出身體一切部位的名稱,不但可以指出自己身體部位的名稱,還能指出别人的,理解每個部位的作用和功能。

當家長問他“寶寶用什麼吃飯呀?”寶寶就會指着自己的嘴巴,并且用語言進行表述。這種情況下,家長要做的就是稱贊孩子,讓他們體會到稱贊的快樂

孩子在理解的路上是磕磕絆絆的,我們要學會配合孩子,結合事物給孩子講道理,這會比光講道理更有實效。

兩歲孩子能聽懂簡單的吩咐對不對(和一歲半的孩子講道理就是對牛彈琴)3

2. 孩子對事物認知不全面

1歲多是孩子感知生活和交往能力發展最快的時期,随着語言和思維的逐步發展,對事物的認識水平逐步提高,認識的概括化程度也不斷提高,但孩子對事物的認知是不全面的。

每個孩子的語言發展能力不一樣,但隻要他一開口講話,很快就能跟上,孩子對事物會有不懂的時候,對事物的不理解就會使孩子自然的去摸,去觸碰,這并不是唱反調,這隻是孩子的一個認知過程。

家長可以給孩子講一些名人從小聽話的故事,讓孩子說說他們從故事中知道了什麼,也可以用孩子身邊聽話的孩子做榜樣引導孩子效仿故事中的人物和身邊的孩子,做個懂道理的孩子,同時家長也可以在孩子去觸碰同時給孩子講道理。

家長應該平時多陪陪孩子,多帶孩子外出,讓他們與實際生活相聯系,在生活的瑣事中增強孩子們的自我認知,以一個和平親切的心态與孩子溝通、教導。

那麼家長如何與一歲半的孩子溝通和教導?

1. 不要光說,要行動

家長與孩子的溝通不隻是與孩子口頭上說,要付出實際行動來教導他們。在有些時候行動的成效要比講道理更為有效果。

适當的體驗,有時孩子解決問題的方法,本來是不正确的,這時,大人不妨在沒有危險的前提下,可以讓他嘗試,當他碰壁時,在給他講道理,他也會樂意接受。

例如孩子十分好奇并想碰熱水杯,家長這個時候可以不用與孩子說其中的危害,家長可以用孩子小手輕觸一下熱水杯,孩子燙了則會立馬把手縮回來,感受到了痛感,下次便不會再去觸摸熱水杯了。

兩歲孩子能聽懂簡單的吩咐對不對(和一歲半的孩子講道理就是對牛彈琴)4

2. 讓孩子主動放棄

有些時候家長無論說了多少遍,孩子依舊會沉浸在自己所理解的世界裡,這個時候就不妨試試讓孩子主動放棄,這也不失為一種好方法。

比如說孩子喜歡爬床邊,攔都攔不住,那麼家長就應該設置一個圍欄,讓孩子出不去,那麼孩子試幾次出不去,最後就會自然而然地放棄了。

3. 使用替代品

一歲多的孩子往往會更加專注一件事情難以自拔,怎樣才能讓孩子忘記眼前呢?那就是找一個替代品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例如家長可以給孩子一隻芭比娃娃,讓他來做爸爸、媽媽,給娃娃穿衣、做飯、玩耍等等,他一定會覺得很好玩,也可以給寶寶玩識圖遊戲,會讓寶寶認識更多的事物,例如小動物、植物、汽車、輪船、飛機、房子、大海等等各種事物,拓展其視野,

可以給他讀寓言故事,這個年齡他已經能夠理解其中的一些人物和簡單的情節了。這些方法都可以來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家長可以和一歲半的孩子講道理,孩子并不是什麼都不懂,這也并不非是對牛彈琴。作為家長我們應該了解一歲半年齡階段的孩子的特點,并與他們積極溝通,尋找一個合理有效的方式教導孩子,讓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更加順利。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