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民俗
/
秋季宜減辛增酸冬季宜食溫熱
秋季宜減辛增酸冬季宜食溫熱
更新时间:2025-10-28 22:29:47

  從立秋之日開始,便進入秋季了,其間經過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等六個節氣。中秋節是氣候轉化的分界點。

  秋季是陽氣主收的季節

  《黃帝内經》說:“秋三月,此為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容平”,就是表達生物經過春夏季的生長,長夏的灌漿、成熟而達到的一種外在形态的穩定,亦可以說是發育的停滞狀态。這種變化在人體也有相應的體現,人體的陽氣亦由發散轉化為收斂的狀态,表現為皮膚出汗減少,小便增多;兒童的身高很少生長,因為主持生長的陽氣開始收斂;人體的多種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氣管炎、骨關節病、慢性胃病等,在夏季可能有所緩解或好轉,但進入秋季則舊病複發。因此,秋季陽氣的收斂伴随着人體一系列的變化。

  秋季是肺氣當值的時令

  五髒通應四時,前面我們談過了肝通應春季,心通應夏季,脾通應長夏,而肺則與秋季相通應。按照我們談到的五髒與時令的關系,一方面,肺的功能在秋季表現最強;另一方面,秋季最容易出現肺受傷的病症,如氣管炎、肺炎,甚至肺癌等,均是秋季發病最高。肺的功能是:主司呼吸之氣,主持水液代謝;與七竅的關系是開竅于鼻;在色、味的對應上是在色主白,在味為辛。

  秋季飲食,宜減辛增酸

  秋季的生化特性是生物生、長、化、收、藏過程中“收”的階段,也是自然界和人體陽氣開始收斂的季節,因此,在養生方面,飲食起居都要圍繞着能促進陽氣的收斂為目的,這也是《黃帝内經》所說的“秋冬養陰”。同時,鑒于秋季燥邪為主,在生活上亦應注意防止燥邪傷人。

  唐代藥王孫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提出,秋季的飲食要“減辛增酸”。其原理有:一是秋季肺氣盛而肝氣虛,在五行上金能克木,因此,為防止肺氣過盛而肝氣過虛,要從飲食上進行調節,辛入肺,酸入肝。

  同時,秋季的養生要收斂人體的陽氣,辛主發散,酸主收斂,減辛增酸有助于“秋冬養陰”。減少辛散之味就要少食生姜、大蔥、陳皮等,并少吃或不吃麻辣火鍋、牛羊肉等,而要多食用蘋果、梨、石榴、芒果、柚子、葡萄、楊桃、山楂等酸性水果。

  秋季飲食,宜滋陰防燥

  秋季氣候幹燥,易傷人體津液,津液被傷,易出現幹咳、無痰、便秘等症狀,多服用涼潤之品可以有效預防燥邪傷人。可多食蓮藕、銀耳、雪梨、蜂蜜、百合、山藥、桔梗、甘蔗等蔬菜、水果,鴨肉、螃蟹、鼈、龜等肉類食物。

  冬季的飲食之道

  進入立冬,漫長的冬天開始了,這個過程,要經曆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直到立春的前一天。

  冬季是陽氣主“藏”的季節

  自然界在冬季呈現出萬裡冰封、草木凋零的景象,不僅植物的生命處于一種生長的停滞狀态,甚至很多動物也是如此,如昆蟲類、青蛙、刺猬、烏龜、狗熊等均進入了冬眠,所以《内經》把冬季稱為“閉藏”的季節。閉藏,可以理解為自然萬物的生化征象,但更本質的,是對自然界陽氣狀态的一種描述。

  冬季是腎氣主令的時段

  冬季五行屬水,與人體的腎氣相通應。因此,冬季的人體一方面會表現出腎的功能屬性,另一方面,也最容易出現腎的病變。根據《黃帝内經》論述,腎是生命之根,決定着壽命的長短,主持生殖系統功能;腎是封藏之本,人體精氣的藏蓄之器;腎是作強之官,決定着人的體力與智力。腎開竅于耳與二陰;五色之中,黑色是入通于腎的,因此補腎的藥物通常都是黑色的;五味之中,鹹味入腎。

  冬季飲食,宜食溫熱

  《内經》亦有“用寒遠寒,食亦同法”的理論,即在飲食上,冬季要盡量少吃寒涼的食物,多吃溫熱性的食品,以補益人體虛弱的陽氣,因此,在冬季最好多食用辛溫之品,如羊肉、牛肉、驢肉、鮮魚等肉類,蔥、姜、花椒、茴香等調料,以及蘿蔔、韭菜、桂圓、蘋果等蔬菜水果等。但同時,由于冬季天氣寒冷,人的肌膚汗孔皆處于閉合的狀态,補益陽氣過盛,則容易導緻陽郁于内,而出現火熱内生的病症,因此,在飲食上,注意補陽與滋陰、順氣結合,是最适宜的飲食,故民間又有“冬吃蘿蔔夏吃姜,不勞醫生開藥方”,“蘿蔔上了街,藥鋪不用開”的諺語。冬季在食用補陽之品的同時,應多食用一些蘿蔔類通氣的食品,并宜配食鼈、龜、鴨、鵝、藕、木耳等護陰之味。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推荐阅读
潑水節女子被撕扯雨衣炒作(極目銳評潑水節女遊客遭男性撕扯雨衣)
潑水節女子被撕扯雨衣炒作(極目銳評潑水節女遊客遭男性撕扯雨衣)
  近日,雲南“潑水節”,“女生顔值越高被潑得越狠”的話題引發熱議,有女生在“潑水節”被過度潑水甚至被騷擾的視頻也在網絡傳播。被潑的當事女生之一小黃表示:“當時,現場人很多,我有點慌亂,水打在臉上,很痛,有人拉扯我,我有點生氣也很崩潰,覺得很沒有邊界感。”(據4月16日上遊新聞)      一些女性在潑水節上被騷擾(圖源:網傳視頻截圖)   潑水節是雲南地區...
2025-10-28
你知道每年的2月12日是什麼日子嗎(你知道每年的2月12日是什麼日子嗎)
你知道每年的2月12日是什麼日子嗎(你知道每年的2月12日是什麼日子嗎)
  達爾文日在每年的2月12日慶祝,以紀念人類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科學家之一查爾斯·達爾文的誕辰。達爾文于1809年出生于英國,他通過自然選擇發展了進化論,改變了我們對物種起源和地球上不同形式生命之間關系的思考方式。      達爾文的進化論在當時是革命性的,至今仍是最被廣泛接受的科學理論之一。該理論認為,随着時間的推移,物種通過自然選擇的過程進化,有利的特征...
2025-10-28
子孫與祖輩名字同音(男女爺)
子孫與祖輩名字同音(男女爺)
  男,甲骨文(田,田野,莊稼地)+(力,體力),表示種地的勞力。造字本義:名詞,在田間出力做事的雄性勞動者。會意字。從田,從力。表示用力(一說指耒)在田間耕作。也有“甲”“刀”的形意。男,和平時是勞力,戰争時是士兵。《說文解字》:男,丈夫也。   從田,從力。言男用力于田也。“女”為未婚女性女,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一個屈膝跪坐的人娴靜地交疊着雙手。有的甲...
2025-10-28
杜聿明晚年回憶錄談孫立人(杜聿明晚年談孫立人)
杜聿明晚年回憶錄談孫立人(杜聿明晚年談孫立人)
  大多數人聽到孫立人的名字,都會豎起大拇指,稱其一聲“抗日名将”。   在率領的新38師,在滇緬戰場上大放異彩,殺得日軍丢盔卸甲,英勇程度,就連英軍、美軍見了他,都要尊稱其一聲“叢林之狐”“東方隆美爾”。      但就是這樣一位抗日名将,在國軍高層,卻頗不受待見。   不僅何應欽對他頗有微詞,就連蔣介石都對其恨之入骨,想要除之而後快。   在解放戰争中被...
2025-10-28
馮提莫潘玮柏(馮提莫潘玮柏合唱是什麼節目)
馮提莫潘玮柏(馮提莫潘玮柏合唱是什麼節目)
  馮提莫在網絡上發展這麼多年,如今她的名氣可算是越來越高了,而且粉絲量可堪比一線明星,衆多網友對她都是非常關注的,近日,網曝馮提莫潘玮柏合唱,馮提莫全程音調在線表演毫不怯場,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2025-10-28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