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國芝加哥大學剛剛結束了一項受美國國家衛生保健院委托的為期10年的大規模“性調查”。據說,這是一項美國有史以來規模最大、内容最全面的性調查,調查範圍包括美國人的性行為、性問題和性态度。
最近,美國芝加哥大學剛剛結束了一項受美國國家衛生保健院委托的為期10年的大規模“性調查”。據說,這是一項美國有史以來規模最大、内容最全面的性調查,調查範圍包括美國人的性行為、性問題和性态度。
與以往“性調查”不同的是,專家們并非是孤立地研究“性”,而是以更寬闊的視角,以社會作背景來研究性與愛、健康及其與社會之間的錯綜關系。芝加哥大學社會學系主任愛德華・勞曼教授指出,性行為其實是一系列行為的持續互動,其内涵、步調和伴侶選擇的基礎,不僅僅在于當事人的個人傾向,而且也在于他們生活其中的社會關系網絡。
此次調查的主要發現有:十幾歲少女懷孕的比例在半個世紀裡并無明顯改變,但美國青少年的性行為比起他們的前輩來要活躍得多。40年前,占29%的美國少女在成年前就有了性行為經驗,但今天此比例已增加至63%。如果說在過去,預測一名少女是否“守身如玉”(即不在婚前發生性行為)的最重要“指标”是,看其母親是否屬于中産階級,以及該少女是否是在信奉天主教的家庭中長大,那麼現在的指标則主要看其父母是否離異。至于十幾歲少男的初次性體驗年齡,40年來也降低了2.3歲。
在成年婦女中,單身者的比例直線上升。引人注目的是,高占23%的單身婦女沉湎于“自戀”,而且往往以自慰手段來解決性需求。
1/6的美國人在其一生中感染過性病,但其中隻有不到一半的接受過正規治療。此外,這個性病比例一定也比實際情況低得多,因為許多性病并無明顯症狀―――正由于患者大多數并不“知情”,故往往不去就醫。值得一提的是,雖說男子比女子往往擁有更多的性伴侶,因而也更可能感染性病,但在同樣危險的因素下,女子感染性病的可能約是男子的2倍。
以堕胎收場的懷孕中,占大比例的是第一次懷孕,其中最常見的首推未婚少女懷孕以及高齡婦女(指35歲以後)懷孕。相反,那些在20多歲和30歲剛出頭時的懷孕,則大多可能最終會生産。此外,一名未婚懷孕少女,如父母受教育水平較高,就比較可能選擇堕胎。要是懷孕少女是非裔美國人,選擇堕胎的可能會下降 。
(實習編輯:徐少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