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幻情侶就是“不搭調”
Paul剛剛開始跟Mary交往的時候,周遭好友都不看好,不過六年後,他們兩個不但沒有分手,感情還依舊是如膠似漆,恩愛得像是對新婚夫妻一樣。
不料身邊的人看到這樣的景況,不曉得是嫉妒還是不敢相信,還是一口咬定這對夫婦不分手隻是運氣,堅持再給他們三個星期。等着瞧好了,這兩個家夥過不了多久一定離婚。朋友存心看好戲,卻總是等不到女方哭哭啼啼,在他們面前泣訴愛情這個壞東西。
為什麼不看好Paul跟Mary?原因很簡單,這對男女的性格南轅北轍,能夠一起相安無事都已經是奇迹了,還遑論什麼天長地久?一開始他們擦槍走火的時候,朋友都假設愛情是盲目的,所以愛戀的真正動機可能隻是因為性。不過都六年了,一段六年的關系,難道還有激情?
“我們兩個個性真的很不一樣,可是這正是我們彼此欣賞的原因。從一開始我們就是因為這樣才互相吸引,一路走來,性格上的不同,确實一直在維系着彼此的關系。”Paul解釋道。
很明顯的,在這段關系中,Mary是個完全颠覆女性傳統形象的都會型大女人。她事業心重、成天喜歡往外跑,而Paul,則有着典型“家庭煮夫”氣質。做丈夫的最大興趣便是照顧盆栽,當個快樂的園丁。此外,Paul也喜歡烹饪,學做菜也是他的興趣之一。至于Mary,不用說,她是個标準的女強人,吃東西又急又快,說話時嗓門大又不拐彎。她的粗線條搭配上Paul的細膩與溫和,簡直是最強烈的對比。此外,兩人連喜歡聽的音樂都不盡相同。男方鐘情歌劇,女方聽的則是流行音樂。當一個粗線條且快人快語的急驚風,遇上一個凡事細心敏感且渴望品味人生的慢郎中,愛情的火花一發不可收拾。
這兩個人要是隻有性格不一樣就算了,Paul與Mary連長相身材都差很多。
Mary是個瘦高的紙片人,五官充滿棱角,Paul的外型,則很容易讓人聯想到舒服的單人沙發。說真的,光是從外型判斷,任何人都很難把他們聯想在一起,所以天生沒有夫妻臉又性格迥異的兩個人,到底是靠什麼在維系感情?
“很簡單,就互補啊。因為不一樣所以更有意思啊!我們兩個就好像拼圖,一個凹進去,一個凸出來,這樣湊一起剛剛好。”Paul振振有詞的解釋着。兩個人對朋友看好戲的心态,也有着兩種完全截然不同的反應。Paul覺得朋友不了解他們而不看好,其實沒什麼關系,仔細想想還會覺得蠻好笑的。可是Mary就不同了。對于戀情被好友唱衰這件事情,她可沒好氣。”都多久了還這樣說,為什麼他們就不能讓我們兩個好好在一起?我覺得他們根本就是嫉妒我們感情好。事實是,我們在一起那麼久都沒分,确實沒什麼秘訣,就是感情好,我們兩個很合啊!”猜到了吧?Paul跟Mary兩個人,一個是思維型,一個則喜歡放炮,問他們兩個人同一件事情,你會獲得截然不同的兩種回應。
異性相吸究竟隻是一種說法,還是真有其道理?關于這一點,英國的研究學者,倒是能透過觀察與實驗,透露一點端倪。
位于倫敦的家庭治療中心Institute of FamilyTherapy的研究人員發現,每年他們在訓練新進員工時,都會玩一種配對的測驗。方式很簡單,就是要這些男女員工去觀察與圈選出覺得跟自己最對味的伴。主持人會要求參與的男女,在團體中找出一個最有“親密家人”感覺的對象。這些男女在圈選之前,都不容許相互交談,隻能透過看外表與側面觀察的方式選擇。選好之後,研究人員再将這些完全陌生的男女配對,不過令人訝異的是,當這些男女交流之後,都會發現,原來他們所選擇的對象,與自己有些許雷同之處,而且越是進一步交流,就越會發現彼此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為什麼會這樣?很簡單,專家表示,其實我們平日展現出的行為舉止,就已經不經意地透露出我們的成長背景與性格特質。“物以類聚”這樣的行為确實存在。人懂得在一群人當中,鎖定跟自己特質比較類似的人交流,我們的穿著打扮,眼神、表情與動作,其實都在透露玄機。
以這樣的觀點來看,Paul與Mary這一對乍看之下南轅北轍的夫妻,表面上可能給人一種高反差的感覺,可是進一步去了解他們,你就會發現,其實即便性格基調有些許差異,兩人的共同點還是不少。
就拿Mary來說好了,她的粗枝大葉、務實與直率,其實跟Paul的母親極為類似,這也說明了為何Paul能輕松适應她大剌剌的性格特質。至于Paul呢?他則像極了Mary敏感、細膩且溫文儒雅的父親。于是兩個價值觀與興趣嗜好迥異的人,就這樣完全無障礙的融合在一塊兒,而且還相安無事,恩愛異常。幸福情侶的關鍵在于找到一個真正了解自己的對象,就這一點,Paul與Mary确實是彼此的知音。
其實說穿了,感情不也就是這回事嗎?找一個真正懂我們的“另一半”所謂愛情的化學作用,指的就是這種相知相惜和絕對自然的相處模式,之前Paul所說的“拼圖”指的就是這個吧。一個凹跟一個凸,兩個不同的圖形,是為了合二為一才長得不一樣,畢竟兩個一模一樣的圖形,是怎麼樣都拼湊不起來的。
除了相互了解之外,Paul與Mary之所以感情好的另外一個原因,是彼此欣賞。他們的互動像是添加了潤滑劑似的,幾乎連一點摩擦都很難看得到。不過Greg與Emily顯然就不是這種情侶檔了。打從認識的第一天,兩個人就鬧得不可開交,一直到現在,十四年過去了,兩個人每次相處都還是打打鬧鬧,從來沒停過。
你可能會好奇,既然這麼難相處,不如離婚算了,何必相互折磨?“我們确實很不對盤,可是說真的,我們就是喜歡這樣打打鬧鬧的過日子。”Emily說。
心理治療師Fiona Barraclough醫生則是透過一個比較臨床與科學的方式,去解釋類似的互動。“恩愛怨偶也是有的,這些人會一路吵下去,可是絕對不分開,理由是彼此還有熱情。說真的,沒有熱度就不會出現激動的反應。
很多喜歡大吵大鬧的夫婦,都是來自于類似的家庭,他們的父母可能也是靠‘大小聲’在解決問題。所以對這些喜歡吵鬧的男女來說,這些沖突說穿了不過是一種表達方式罷了。而且正因為兩個人都愛吵,所以還有反應跟互動,如果硬要個火爆脾氣的去找個悶葫蘆伴侶,可能還會因此憋死。有的人就是喜歡吵架,你跟他冷戰,等于要他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