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艾症也叫艾滋病恐懼症,患者懷疑自己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或者非常害怕感染艾滋病并有潔癖等強迫症表現,表現出精神抑郁、情緒變化多端、嚴重失眠、對周圍事物淡漠、體重下降和周身不适等反應,人因長期的精神緊張,心理壓力過大,會産生植物神經功能紊亂 因而就會發生因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産生的一系列症狀。不少患者認為自己的身體不适就是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反複撥打熱線電話咨詢,或者反複去做艾滋病抗體檢測,對陰性結果又持懷疑态度,總認為檢測不準确或者現有試劑檢測不出來自己的病毒等等。
恐艾原因之一是對艾滋病預防知識缺乏了解或是一知半解的緣故,因此普及艾滋病防治基本知識是消除恐艾症的根本措施。恐艾者應該多了解一些艾滋病傳播途徑等基本知識,并咨詢專業醫師或專家,積極克服疑病心理,早日恢複正常的工作學習。
艾滋病恐懼症是最近幾年才出現的心理障礙。随着艾滋病在世界範圍内的迅速蔓延,感染人數的不斷增加,而且目前沒有可以治愈的有效方法,人們對艾滋病的關注和恐懼程度也不斷提高。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這對預防艾滋病有積極的作用。可一部分人的關注和恐懼程度都遠遠的超出了正常的水平,從而嚴重的影響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艾滋病恐懼症(獲得性免疫功能缺陷綜合恐懼症)俗稱恐艾症,是一種對艾滋病的強烈恐懼,并伴随焦慮、抑郁、強迫、疑病等多種心理症狀和行為異常的心理障礙。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艾滋病恐懼症患者不僅僅是由于對艾滋病的臨床表現和傳播途徑的片面性認識和錯誤理解,相當一部分人和本身的性格基礎以及其他心理障礙有密切關系,尤其和焦慮障礙關系尤為密切。艾滋病恐懼症患者可以是有過高危行為的人;也可以是沒有過高危行為的人,恐懼完全出自自己的主觀想象和聯想。艾滋病恐懼症一般可分為焦慮型艾滋病恐懼症、恐懼型艾滋病恐懼症、強迫型艾滋病恐懼症和疑病型艾滋病恐懼症。
焦慮型艾滋病恐懼症臨床表現為想到或看到“艾滋病”這三個字及艾滋病的相關報道即出現緊張不安和煩躁;經常提心吊膽擔心自己已感染或會被感染艾滋病;經常處于高警覺狀态,如臨大敵。同時也可能伴有各種軀體症狀,如坐立不安,往複走動,唉聲歎氣等。焦慮型艾滋病恐懼症一般不會反複求醫,四處檢查,回避行為和逃避行為也不明顯。此型艾滋病恐懼症通過艾滋病知識的教育和相應的心理治療可以得到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