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生活
/
三分鐘讀懂春秋戰國
三分鐘讀懂春秋戰國
更新时间:2024-05-01 16:21:03

三分鐘讀懂春秋戰國?華父督殺了宋殇公,算是幫了鄭莊公的忙,宋、鄭之間的戰争就結束啦,而且關系還不錯宋莊公(公子馮)一直受鄭莊公的保護,這回當了國君,當然念鄭國的好兒了宋莊公是公元前710年,周桓王10年即位打這兒起,一直到公元前707年,周桓王13年之前,鄭國總算是沒有什麼戰事,鄭莊公終于可以喘口氣兒了,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三分鐘讀懂春秋戰國?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三分鐘讀懂春秋戰國(微說春秋白話春秋史連載23.)1

三分鐘讀懂春秋戰國

華父督殺了宋殇公,算是幫了鄭莊公的忙,宋、鄭之間的戰争就結束啦,而且關系還不錯。宋莊公(公子馮)一直受鄭莊公的保護,這回當了國君,當然念鄭國的好兒了。宋莊公是公元前710年,周桓王10年即位。打這兒起,一直到公元前707年,周桓王13年之前,鄭國總算是沒有什麼戰事,鄭莊公終于可以喘口氣兒了。

但是,我們常說“春秋亂世”,平平穩穩能叫亂世嗎。當時的情況,可以說是“按下葫蘆,起了瓢”。鄭國這邊安靜了,其它地方也沒閑着。北邊,南邊和中原一帶,都有事兒。整個春秋戰國時期,一直就戰事不斷。

先說北邊,其實不算正北,是西北,山西一帶,那裡是晉國的封地。

晉國,是春秋時期一個極其強盛的大國,号稱“世霸”。“世霸”,世代為霸的意思。在春秋的大多數時間裡,晉國一直很強大,連續幾代都稱雄諸侯。但那是後話,鄭莊公時代,晉國正鬧内亂。

晉國是唐叔虞的封地。唐叔虞,姬姓,名虞,字子于,周武王之子,成王之弟。因為封地是“唐”,所以稱為唐叔虞。那幹嘛不叫唐虞呢?因為武王兒子很多,他不是老大,也不是老二,又不是最小,所以稱他為唐叔虞。伯仲叔季嘛,前面講過。

唐叔虞的出生,也很“傳奇”。據《左傳.昭公元年》記載:“當武王邑姜方震大叔,夢帝謂己:‘予命而子曰‘虞’,将與之唐。”“大叔”,就是唐叔虞。邑姜,武王王後,太公望(姜太公)的女兒。

這段兒話,翻譯過來,是這樣的:當初邑姜還懷着唐叔虞的時候,曾經夢見天帝,天帝跟他說,“我給你兒子起名叫虞,你們把唐這個地方封給他。”等到唐叔虞生下來,果然手裡有個虞字,所以就以此為名。

這種神秘,咱們已經不是頭一次講啦。年代久遠,無法考證真僞,托天命來顯示身份尊貴,一直是古代的傳統。

唐叔虞受封,也有典故。據《史記》記載,有一天,成王和叔虞一起玩兒,成王摘了片兒桐樹葉兒,做成“圭[1]”的樣子,遞給唐叔虞,說:“我拿這個冊封你”。旁邊的史官看見了,就請成王挑個日子進行冊封。成王說:“我逗着玩兒呢。”史官回答說:“天子無戲言。”就這麼着,就把叔虞封了在唐[2]。這就是曆史上非常著名的“桐葉封弟”的故事。

唐叔虞死後,兒子燮(xiè)即位,改國号為晉。到了東周平王即位,晉國也是擁立平王的主要諸侯之一。而且,晉國還立了大功。咱們在前面的章節講過,正是晉文侯殺了攜王,并且幫助平王東遷到洛邑。所以《國語·鄭語》稱“晉文侯于是乎定天子。”“是晉文侯,安定了天子啊。”

文侯死後,子伯即位,就是晉昭侯。昭侯把文侯的弟弟,封在曲沃(今山西曲沃縣境内),曆史上,稱他為“曲沃桓叔”。

桓叔當時已經58歲了,德高望重,很得民心。而且曲沃是晉國的大城,比都城冀(今山西冀城縣附近)還要大。昭侯的這種安排,造成了晉國本末倒置的局面,非常不明智。當時,晉國的大夫師服,就表示了擔憂“今晉,甸侯也,而建國。本既弱矣,其能久乎?”

甸侯,甸服裡的侯爵。周朝把中國分為九州,以王都為中心,按距王都遠近距離,又分為九服。王畿方圓千裡,王畿往外,每五百裡為一服,侯服、甸服、男服、采服、衛服和要服,這六服,算是中國,再往外,夷服、鎮服和藩服,就算夷狄了。

師服是說,晉國,不過是甸服内的一個侯爵國,還又分出去一國,這樣削弱自己的根本,看來是長不了了。

《史記》也有類似的評價:“晉之亂其在曲沃矣。末大於本而得民心,不亂何待!”“晉國亂子的根源,就是曲沃啊。枝葉大于根本,還深得民心,怎麼可能不出亂子呢。”

七年後,師服擔心的事終于發生了,晉國大臣潘父殺了晉昭侯,迎立曲沃桓叔。

這次叛亂,最終沒有成功,桓叔被晉人打敗,潘父也被殺了。但是從此晉國也陷入了内戰。從那時起,晉(昭侯的後代)與曲沃(桓叔的後代)相互攻伐,直到鄭莊公時代,還在繼續。這就是我們講的,北邊的戰事。

公元前709年,即周桓王11年,桓叔的後代曲沃武公攻打晉國都城冀,取得了勝利,俘虜了晉哀侯,但是由于周桓王的幹預,沒有能奪取晉國的統治權。晉國在桓王的支持下,又立了小子侯為晉國國君。同年,曲沃武公殺死了俘虜的晉哀侯。至此,曲沃在晉國的内戰中,确立了優勢,成為強大的一方,晉國原來的公室則陷于被動,靠着王室的支持,苟延殘喘。

晉和曲沃的内戰,一直持續到齊桓公時代才結束。從内戰開始,直到重新統一,整整曆經六十七年,這使得晉國,成為春秋初期的頭号兒内亂大戶。

南邊什麼事兒呢?南邊是楚國的地盤兒。楚國在周初被封到南方,此後一直不和中原往來,被中原諸侯們視為蠻夷。春秋時期,經過曆代的經營,楚國開始發展起來,經常欺負周邊的小諸侯國。《史記》和《左傳》都沒有記載這幾年具體發生了什麼事,但是《左傳》記錄了鄭國和蔡國的一次會議,從側面讓人感受到了楚國的強大。

《左傳》:“蔡侯、鄭伯會于鄧,始懼楚也。”,公元前710年,即周桓王10年,鄭莊公和蔡國國君在鄧地開會,在會議上,兩國國君表達了對楚國的擔憂。

連響當當的鄭莊公都對楚國表示出憂慮,可見楚國在南邊沒幹什麼好事兒。我們不久就可以看到楚國的手段,這是後話。

我們再講講中原的戰事。也許有朋友會問,鄭國沒打仗,中原能有什麼戰事呢?别忘了,天子也在中原,周王室就在鄭國旁邊,這場戰事是王室打的。

在現在山西芮城縣東北,有個小國,叫芮國,姬姓,伯爵。芮國國君,芮伯萬,被他母親給驅逐了,原因是他太淫亂了——《左傳》:“芮伯萬之母芮姜惡芮伯之多寵人也,故逐之。”這事兒,發生在公元前709年,周桓王11年。

芮國驅逐了芮伯萬,就另立新君了,芮伯萬就跑到了魏國[3](在今山西芮城縣西,姬姓,伯爵)這個地方。沒想到,跑到魏國也不安生。怎麼了呢?跟桓王有關,但是起因,卻是因為秦國。

公元前708年,即周桓王12年秋天,秦國侵略芮國,但卻意外地讓吃了敗仗——《左傳》:“秦師侵芮,敗焉,小之也。”

“小之”,輕敵。秦國小瞧芮國,輕敵了,結果反而被這麼個小國給打敗了。秦國一看芮國還挺不好打,就轉而想挾持芮伯萬,然後再以武力護送他回去重新奪取國君的位置,做個傀儡。但是芮伯萬此時由魏國庇護,不是你想挾持就挾持的。秦國那時候還不像後來那麼強大,又剛吃了虧,所以秦國沒有單幹,而是找上了王室。

秦國的失敗,正好給了天子周桓王露臉的機會。同年冬天,王室就出兵了。王室和秦國的軍隊,包圍了魏,芮伯萬就這麼着,當了俘虜。

前邊講的幾件事,就是鄭莊公“閑着”的這幾年,周邊的戰事。莊公也沒“閑”幾天,春秋亂世,他想閑也閑不下來,到了公元前707年,周桓王13年,事兒又來了。怎麼了呢?桓王打上門來了。

欲知後事如何,且待下回分解。

注解:

  1. “圭”,古代帝王諸侯手裡拿的禮器,按地位身份,有所不同,通常為玉制。
  2. 唐地,是夏朝故地,在今山西冀城附近。
  3. 魏國,并不是後來戰國七雄的魏國,是一個姬姓小國,後來被晉獻公所滅。晉獻公滅魏後,把它封給大臣畢萬,畢萬就以魏為氏,改稱魏氏,他的後代,建立了戰國七雄裡的魏國。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