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生活
/
脾虛濕氣重健脾丸還是參苓白術散
脾虛濕氣重健脾丸還是參苓白術散
更新时间:2024-04-28 15:05:29

很多中老年的朋友們在看中醫時,總會被冠上”脾胃虛弱、濕氣較重“的病症,一般有的醫生會讓患者去藥店自行購買一些中成藥進行服用,而藥店去濕氣、養脾胃的中成藥那麼多,比如補中益氣丸、歸脾丸、參苓白術散、附子理中丸,這麼多琳琅滿目的藥,究竟該怎麼選用呢?今天小妙就給大家說道說道。

參苓白術散

參苓白術散在我國的曆史可以追溯到宋代《太平惠民合劑局方》,主要針對脾虛濕盛這一症型。書中記載:“脾胃虛弱,飲食不進,多困少力,中滿痞噎,心忡氣喘,嘔吐洩瀉及傷寒咳噫。到了明代龔信 《古今醫鑒》中, 參苓白術散的組方被稍作調整,較原方多陳皮 1 味,用于脾虛濕阻兼以氣滞的情況,這也就是我們現在常用的組方。

脾虛濕氣重健脾丸還是參苓白術散(脾胃不好濕氣重)1

參苓白術散最初是由人參、茯苓、白術、白扁豆、山藥、蓮子、砂仁、薏苡仁、桔梗和炙甘草組成的。人參、白扁豆為甘溫之品,白術、茯苓、山藥、蓮子、薏苡仁、甘草均味甘而性平,桔梗味辛性平,砂仁辛溫,以上味藥均為平和之品,有燥濕之同時,又可補益脾土。後世又在前方的基礎上加了辛溫之陳皮,理氣健脾燥濕,調暢肺脾胃之氣滞。

參苓白術散用藥性平和,根據其藥性,多治療脾胃氣虛夾濕證及肺脾氣虛痰濕證。

1、脾胃氣虛夾濕證:患者表現為飲食不化、腸鳴洩瀉、胸脘痞悶、四肢乏力、形體消瘦、面色萎黃,舌淡苔白膩,脈虛緩等;

2、脾氣虛痰濕證:患者表現為咳嗽、痰多色白、胸脘痞悶,舌淡苔白膩,脈虛緩等。

附子理中丸

附子理中丸出自宋朝的《閻氏小兒方論》,是由《傷寒論》中的理中丸加附子而成。在《太平惠民和劑局》記載了其對脾胃冷弱、心腹絞痛、嘔吐洩利、飲食不進等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附子理中丸成分有附子 (制)、黨參、白術(炒 )、幹姜、甘草(炙)5味中藥 。附子大辛大熱能夠驅寒,配合幹姜可以溫脾止瀉,人參能補充脾胃的元氣,白術具有健脾燥濕的功效,甘草具有補脾益胃以及調和各種藥物的作用。

脾虛濕氣重健脾丸還是參苓白術散(脾胃不好濕氣重)2

附子理中丸在古代用于霍亂吐瀉、腹瀉、腹痛、寒藥傷中證、寒凝血滞證等,現代醫學将附子理中丸應用于腹瀉、慢性結腸炎、胃潰瘍、胃炎、腸應激綜合征等消化系統疾病。

雖然附子理中丸可緩解多種疾病,但其所含有的附子具有烏頭堿成分。烏頭堿可造成神經、消化、循環系統紊亂,對神經有麻痹作用。如果用藥過量,可能會出現中毒反應,具體表現為四肢麻木、流口水、惡心、心跳加速、視力模糊等。切記,不要長期吃或者大量吃,否則可能導緻中毒。

歸脾丸

歸脾丸最早出自于宋代《濟生方》,本方由養心健脾、養氣補血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療怔沖驚悸、氣短乏力、失眠健忘、脾虛食少,以及婦女月經不調、崩中漏下等症狀。

歸脾丸由黨參、黃芪(炙)、白術(炒)甘草(炙)、茯苓、木香、大棗、遠志、酸棗仁(炒)、龍眼肉、當歸、木香組成。方子由四君子湯發展而來,方中黨參為補脾厚胃之氣,黃芪補氣扶正,老眼肉、遠志、棗仁可安神養心,加入棗、姜甘溫和胃,屬于較為溫和的藥方。

脾虛濕氣重健脾丸還是參苓白術散(脾胃不好濕氣重)3

現代醫學上,歸脾丸擴展了許多新用途,對于神經衰弱 、小兒慢性特發性血小闆減少性紫癜、窦性心動過緩及陣發性心動過速、更年期綜合征、冠心病、胃與十二指腸潰瘍、頑固性失眠、腦外傷綜合征等,使用歸脾丸都可以達到顯著的治療效果。

以上三種方子都是經曆過千百年的不斷試驗和改進,是古人留給我們的寶貴财富,雖然三種中藥藥性溫和,可治療多種病症,但畢竟藥性多多少少含有毒副作用,若要長期使用,需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39健康超能團# #清風計劃#

參考資料:

[1] 《參苓白術散臨床研究進展》.新中醫[J].2018年10月

[2] 《附子理中丸調理脾胃,但使用有三個禁忌,記好了》.健康人生美好. 2020-12-26

[3] 《滋補心脾的妙藥——歸脾丸》.家庭科學[J].2010.12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