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母嬰
/
有過葡萄胎的需要注意什麼
有過葡萄胎的需要注意什麼
更新时间:2025-07-27 07:56:58

歡迎來到萌搭解惑時間!今天主要跟大家講述什麼是葡萄胎 and 葡萄胎患者以後還能懷孕嗎?

首先說說什麼是什麼是葡萄胎?

有過葡萄胎的需要注意什麼(萌搭解惑什麼是葡萄胎)1

葡萄胎是一個良性的疾病,它是一系列疾病的開始,此系列疾病稱為妊娠性滋養層細胞疾病。它的特征是滋養層細胞的異常增生。葡萄胎的外觀,為成串的水囊,大小不一,形狀以肉眼可見類似葡萄的外觀,因此而得名。

有過葡萄胎的需要注意什麼(萌搭解惑什麼是葡萄胎)2

葡萄胎是良性卵本身的病變,但是約有百分之十五的人可能會發生惡變。所以一旦确定诶葡萄胎就應該立即進行清宮手術,術後每周做妊娠試驗一次或者查血HGG一次,直到成陰性為止。

接下來每個月檢查一次,半年後每三個月檢查一次,一年後每半年檢查一次,共需要随診兩年,也就是說如果孕媽媽曾經發生過葡萄胎,清宮後兩年内不宜懷孕。

有過葡萄胎的需要注意什麼(萌搭解惑什麼是葡萄胎)3

目前研究發現,比較容易産生葡萄胎的因素有兩個:其一是孕媽媽的年齡,如果孕媽媽在二十歲以下,及四十歲以上懷孕,可能懷上葡萄胎的幾率是二十一到三十五歲孕媽媽的五到九倍,而四十歲以上的孕婦比二十歲以下孕婦的危險性更高。

有過葡萄胎的需要注意什麼(萌搭解惑什麼是葡萄胎)4

其二是孕媽媽的妊娠史,倘若有連續兩次以上自然流産的孕媽媽會比正常的孕媽媽危險性高達三十二倍,也就是說連續自然流産的孕媽媽更容易産生葡萄胎。

那麼葡萄胎患者以後還能懷孕嗎?

有過葡萄胎的需要注意什麼(萌搭解惑什麼是葡萄胎)5

葡萄胎經過治療之後,仍然不能疏忽大意,一定要堅持按時複查,做尿常規檢查和胸部透視。手術以後頭半年要每月複查一次,後半年每三個月複查一次,到第二年要半年複查一次,連續複查兩年。

在這兩年内一定喲堅持避孕,因為在這個期間懷孕和葡萄胎複發不易區别,容易耽誤病情,甚至可能激發餓扁的發生。倘若安全過了複查起,則可以正常懷孕。

有過葡萄胎的需要注意什麼(萌搭解惑什麼是葡萄胎)6

溫馨提示葡萄胎的症狀:倘若孕婦懷上葡萄胎,那麼惡心、嘔吐等症狀會非常嚴重。妊娠三到四個月左右時會分泌大量暗褐色的分泌物,多得甚至能污染内衣,同時下腹會産生膨脹感。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推荐阅读
已婚女人夢到自己懷孕
已婚女人夢到自己懷孕
已婚女人夢到自己懷孕?上班的已婚女人夢到自己懷孕了,預示着工作狀況開始回升,預示着會有一些小成功激勵你的自信競争的意識複蘇,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已婚女人夢到自己懷孕?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已婚女人夢到自己懷孕上班的已婚女人夢到自己懷孕了...
2025-07-27
孕婦可以吃新鮮龍眼嗎
孕婦可以吃新鮮龍眼嗎
孕婦可以吃新鮮龍眼嗎?建議孕婦不要過量吃新鮮龍眼孕婦進食新鮮龍眼,可能會導緻能量的增多,也可能會導緻胃部不适、嘔吐、過熱等症狀,嚴重的可能會導緻腹痛等先兆流産的症狀,導緻流産或早産的可能雖然龍眼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随時随...
2025-07-27
嬰兒辦社保需要哪些證件
嬰兒辦社保需要哪些證件
嬰兒社保如何辦理?很多家長在孩子一出生就開始着手準備孩子的保險問題了。但是十分了解嬰兒如何辦社保的家長并不是很多。嬰兒可以辦的社保主要是社保醫療保險。本文将為大家介紹嬰兒如何辦社保醫療保險的問題。新生兒一出生就可以辦理醫保;如果沒能及時辦理...
2025-07-27
懷孕早期多少周做宮内孕檢查
懷孕早期多少周做宮内孕檢查
​表妹小夢盼星星盼月亮地終于懷孕了,全家族都為這個最小的妹妹開心,小叔和小嬸也都樂得合不攏嘴,不過開心之餘,小叔和小嬸也擔心表妹的工作會累到她,問我,一般懷孕多少天開始做孕檢,需要檢查多少次啊,小嬸說:我們當年也都沒啥孕檢,糊裡糊塗地就生了...
2025-07-27
江西米粉怎麼煮的好吃
江西米粉怎麼煮的好吃
江西米粉怎麼煮的好吃?作為土生土長的江西峽江人,早上炒上這樣一碗香噴噴的炒米粉,讓我們瞬間對今天的工作充滿了活力,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江西米粉怎麼煮的好吃?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江西米粉怎麼煮的好吃作為土生土長的江西峽江人,早上炒上...
2025-07-27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