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12日 庚子年 六月廿三 晴 上海 (讀書筆記第95天)
今天閱讀《困境中的決策力》的第四章“設計2×2矩陣”。(P57-P67)
【引言】
之前的幾章分别介紹了2×2思維方式、它的形式、方法和技能原理以及八種基本的典型困境。本章重點告訴我們如何來設計2×2矩陣,有哪些方法、步驟和技巧。下面是本章的精彩摘錄。
【精彩摘錄】
第四章 設計2×2矩陣
一、潛在的設計邏輯
起點:一種情形在某種程度上已經到達了一個轉折點,需要決定或即将作出決定。
命名:兩條坐标軸的定義是設計過程中最關鍵的部分。需要對各種核心争論點進行确認、優先順序劃分和應用。
測試:對這兩條坐标軸進行檢測,确保你的選擇正确。測試包括了尋找相關性和覆蓋範圍、差異點、辯證性張力。
二、方法
(1)步驟1:認知。要确認那些無法簡單理解或解決的現象或問題。
行動:确認問題或機會。如:這個問題或機會将會決定或創造什麼?
(2)步驟2:預想最終結果。要預想一下重點,并思考一下“理想的結果是什麼?”
行動:用一句話描述理想的結果。如:通過什麼會幫助我們什麼。
(3)步驟3:編制目錄。要為當前形勢的有趣和重要的方面創建一個目錄。
行動:創建一份大型的特點列表。如當前形勢的實質是什麼。重點在于什麼。難點在于什麼。
(4)步驟4:規劃。要對第三步列舉的特點進行分類。
行動:在筆記本上寫下第三步中列舉的條目。你可以以個人或小組為單位,對擁有相同主題的條目進行歸類,直到你把它們歸結為一個群組。最後,你要給每個條目組命名。
(5)步驟5:劃分優先次序。目的在于辨認出限定因素。
行動:根據相關程度和影響程度,對第四步中的各種因素進行排序。
(6)步驟6:設計。創建2×2矩陣。
行動:繪制一個2×2坐标系,把排序最靠前的要素放在縱軸上。确定這個維度的兩個極端的名稱。此時,你要嘗試把其他幾個排序靠前的因素放在橫軸上。當你确定了橫軸上的因素之後,你同樣也要對它的兩個極端進行命名。
(7)步驟7:命名。你要以有效的方式對四個象限進行命名。
行動:在命名之前,你要以一個字、短語或句子的形式簡短地描述出每個象限的意義。之後,你就要确定每個象限的名稱。這些名稱都是最符合你的直覺的,通常你會列舉出一個或兩個名稱,但最終會因剩餘的名稱而絞盡腦汁。
(8)步驟8:檢測。要對覆蓋範圍、正交性和适用度進行檢測。
行動:檢測覆蓋範圍(某些方面是否未得到恰當的解釋)、正交性(矩陣中真的存在四個象限嗎)、适用度(這個框架可以帶來更多的觀點和洞察力嗎)。
【今日感悟】
我認為2×2矩陣是一個比較簡單的分析工具,同時也是一門藝術。當然,更有價值的是在這個矩陣的設計過程中,你是如何來思考和規劃的,你的設計邏輯是怎樣的,你的選擇依據是什麼。一個實用的矩陣可以觸及到問題的實質,并可以準确地映射出我們應該考慮的背景。
建議大家可以嘗試設計1-2個2×2矩陣,并能私信給我。我們一起來研讨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