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
耳石症又稱 “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是所有頭暈眩暈疾病中發病率最高的疾病(約占20%)。以短暫天旋地轉感覺為主要臨床表現,并伴随惡心、嘔吐等自主神經症狀。
耳石症的變位試驗
一旦患者出現“短、動、床”的臨床特征,需要到醫院進行臨床診斷,和其他疾病靠影像學、血液化驗等診斷不同,耳石症的診斷需要在檢查床上做幾個“手法動作”來确診,我們稱之為“變位試驗”。常用的變位試驗包括針對垂直半規管的Dix-Hallpike test和針對水平半規管的Roll test。
1. Dix-Hallpike test
該檢查法是判斷後半規管耳石症的首選方法。患者取坐位, 檢查者把持其頭部轉向一側45°, 保持頭位不動迅速仰卧, 頭後仰懸垂與水平面呈30°角,觀察有無眩暈及眼震。如果患者是後半規管耳石症,此時會出現垂直扭轉性眼震(垂直成分向上極,扭轉成分向地)。
圖 Dix-Hallpike 檢查
A
B
C
圖 右側Dix-Hallpike test示意
圖 後半規管耳石症的典型位置性眼震表現
2. Roll test
該檢查法是判斷外半規管耳石症的首選方法。取平卧位,頭位擡高30°,向一側轉頭90°觀察至眩暈或眼震消失後20s恢複初始位置,再向另一側轉90°觀察。典型眼震為雙側都為向地性眼震或背地性眼震。當向地性眼震,時間小于1min時考慮為外半規管後臂型管石症;當向地性眼震,時間大于1min時考慮為輕嵴帽;當背地性眼震,時間小于1min時考慮為外半規管前臂型管石症;當背地性眼震,時間大于1min時考慮為外半規管嵴石症。
圖 Roll test
A
B
C
圖 Roll test示意圖
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BPPV)BPPV 也稱為耳石症,根據耳石部位分為前半規管 BPPV、後半規管 BPPV 和水平半規管 BPPV。其重要的診斷性手段為 Dix-Hallpike 試驗和仰卧位滾轉試驗。
在臨床上,如何正确地操作位置試驗及複位治療?如何判斷解讀各種診斷性試驗結果(尤其是各種眼球震顫)的意義?在此,我們以視頻教學結合圖表詳細為您解讀。
BPPV 診斷性試驗及手法複位
半空翻動作治療BPPV眩暈
BPPV綜合診治策略
BPPV 診斷性試驗眼震結果總結
1. 垂直半規管(前、後半規管)受累
注:P-BPPV指後半規管BPPV,A-BPPV指前半規管BPPV,R:右側,L:左側
2. 水平半規管受累
注:H-BPPV水平半規管BPPV
文章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以上内容的分享對你有收獲?
如果你想學習更多【臨床病例經驗分享】、【看大咖學術視頻】、【收獲更多實用幹貨】,你可以加入我們關注不走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