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随着國内高層、超高層建築修得越來越多,
傳統的落地式外腳手架、外挂腳手架,
因耗時、耗工、耗材和安全保障及經濟性等原因,
在建築工程施工中逐漸被淘汰,
取而代之的是隻能爬架和腳手架。
那麼,這2種常用的腳手架,
哪個更受施工企業的“寵愛”呢?
不急,我們先讓它們自行PK一番,
結果自然明了。
腳手架
腳手架是為了保證各施工過程順利進行而搭設的工作平台。按搭設的位置分為外腳手架、裡腳手架;按材料不同可分為木腳手架、竹腳手架、鋼管腳手架;按構造形式分為立杆式腳手架、橋式腳手架、門式腳手架、懸吊式腳手架、挂式腳手架、挑式腳手架、爬式腳手架。
智能爬架
爬架的專業名稱是附着式升降腳手架,是指“搭設一定高度并附着于工程結構上,依靠自身的升降設備和裝置,可随工程結構逐層爬升或下降,具有防傾覆、防墜落裝置的外腳手架。”
附着式升降腳主要由框架、架體底部桁架、架體構架、附着支承結構、防墜落裝置、升降設備等組成,主要應用于高層(層數在16層以上)框架結構、剪力牆結構、框-剪結構及筒式結構。
1、适用範圍
智能爬架:适用于高層、超高層建築,結構比較方正、突出構件少的建築。
腳手架:适用于高層、超高層建築,适用範圍較廣。
2、安全對比
智能爬架
優點:架體配有防墜落、防傾翻裝置等多重保護。組裝完成後不需重複拆除及搭設,提升過程用人較少,且安全性較高。了解更多請關注建設工程之家
缺點:架體升降過程中一旦受阻容易失去平衡;架體組裝時間較長,需合理安排進場時間。
腳手架
優點:工藝較成熟,工人對怎麼搭設,什麼時間去搭設,把握比較準确。
缺點:由于搭設時間比較長,具有持續性,有時候會涉及到垂直交叉作業,所以安全性一般。
3、進度對比
智能爬架:升降速度快,爬升過程對施工基本沒有影響,不占用施工塔吊,有助于加快工期的整體進度。
結構施工時逐層上升,裝修施工逐層下降,便于施工工序安排。
腳手架:由于工人搭設懸挑式腳手架經驗多,所以對工期把握比較準确。但拆搭腳手架時,需要塔吊配合運輸,對工程進度有一定影響。
裝修工程需要另外搭設吊籃施工。
4、用料對比
智能爬架:隻需要定量的鋼管、扣件等搭設材料,爬架的升降過程總損耗量小。
腳手架:使用型鋼、鋼管、扣件、腳手闆、安全網等搭設材料多且損耗量大。
5、施工場地對比
智能爬架:不占用施工場地,維護面積小,外觀較好。
腳手架:占用一定的施工場地,材料用量及倒運量大,架闆殘留垃圾多,不易清理,安全網需定期更換。
6、人工對比
智能爬架:升降時操作環境良好,工人勞動強度小,人工消耗量小。
腳手架:搭設、拆除時,大量的人工搭設外腳手架、鋪設腳手闆和安全網,勞動強度大,且人工消耗量大。
7、文明施工對比
智能爬架:不占用施工場地,整個建築外立面清爽幹淨。
腳手架:懸挑架在第二次搭設時候安全網要重新更換,外觀較新。但是材料用料較大,對場地狹小的有不利影響。
8、檢查與維修對比
智能爬架:檢查與維護工程量較小,1個人24小時便可進行一次全面檢查。
腳手架:檢查、維護工程量大,全面檢查一次費工且周期長。
9、結構影響對比
智能爬架:對架體及其承擔的荷載傳遞的相連剪力牆有強度要求。
腳手架:懸挑架工字鋼固定要在頂闆上預埋,對頂闆結構産生不利影響;于剪力牆結構來說,預留洞口較多,削弱牆體和柱子鋼筋,對結構不利。
10、成本對比
以某項目(周長220m,2.7萬平米)為例,分别使用2種腳手架進行成本預算(如下圖)。
總結
智能爬架:成本較低。
腳手架:成本較高。了解更多請關注建設工程之家
綜上對比,智能爬架的優勢更加明顯,顯然更受施工企業的青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