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民俗
/
廣東嶺南傳統文化
廣東嶺南傳統文化
更新时间:2025-05-21 15:07:21
民俗文化的基本說法

民俗文化又稱民間文化,是指一個民族或一個社會群體在長期的生産實踐和社會生活中逐漸形成并世代相傳、較為穩定的文化事業,可以簡單概括為民間流行的風尚、習俗。

廣東嶺南傳統文化(傳統和現代共存的遺風)1

中國是一個具有悠久曆史民俗傳統的國家,在中國境内土生土長的各民族中,都有廣大人民群衆創造的各類民俗文化,代代傳承。這些民俗不僅豐富了人們的生活,還增加了民族凝聚力。民俗起源于人類社會群體生活的需要,在各個民族、時代和地域中不斷形成、擴大和演變,為人民的日常生活服務。民俗就是這樣一種來自于人民,傳承于人民,規範人民,又深藏在人民的行為、語言和心理中的基本力量。

廣東嶺南傳統文化(傳統和現代共存的遺風)2

民俗的價值和意義,可以從民俗的社會功能中探知。民俗的社會功能主要包括教化功能、規範功能、維系功能、調節功能。教化功能是指民俗在人類個體的社會化文化過程中所起的教育和模塑作用;規範功能是指民俗對社會群體中每個成員的行為方式所具有的約束作用;維系功能是指民俗統一群體的行為與思想,使社會生活保持穩定,使群體内所有成員保持向心力與凝聚力;調節功能是指通過民俗活動中的娛樂、宣洩、補償等方式,使人類社會生活和心裡本能得到調劑的功能。民俗的娛樂功能顯而易見,世界上沒有哪個民族沒有節日、遊戲、文藝、體育的民俗,它們是人類生活的調節劑。民俗也有宣洩的功能。如:古希臘羅馬的酒神節,人們在節日裡飲酒狂歡,日常生活中的種種禁忌這時全被打破。婚禮上的“鬧房”,葬禮中的哭喪,都是一種心理情感的宣洩。

廣東嶺南傳統文化(傳統和現代共存的遺風)3

嶺南民俗文化的商業傳統

在廣東、廣西、湖南、江西等省區的交界處,橫亘着越城嶺、都龐嶺、萌渚嶺、騎田嶺、大庾嶺五座龐大的山脈,俗稱“五嶺”。五嶺山脈以南的地區稱作“嶺南”,主要是指廣東、廣西地區。在民俗方面,在封建王朝強大的移風易俗的力量和大量中原移民潛移默化的作用下,使得南越族的風俗迅速被淘汰、改造、淡化,走向與中原民俗認同、整合的過程,實現了以漢民族民俗為主要内容的民俗文化。

廣東嶺南傳統文化(傳統和現代共存的遺風)4

嶺南民俗文化是在南越土著文化的基礎上,融彙了中原文化和西方文化,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具有鮮明時代色彩和地域特征的區域性文化。它沒有承載厚重的文化積澱和曆史魄力,尚實效,重功利,開放兼容、崇新善變,促使嶺南社會在近代反封建和當代改革開放的浪潮中曾兩度領天下之先。嶺南自建置之初即與中央政權的特殊關系,曆代延續。雖然其内部的行政區劃時有變更,但是中原政府對這個邊陲之地的控制卻一直因地制宜,使嶺南保留了很大的政治、經濟、管理自主權和一種自然而然地與中原隔絕的“獨立”狀态,為嶺南創造了寬松的發展氛圍。

廣東嶺南傳統文化(傳統和現代共存的遺風)5

早在4500年前,古南越族人民就創造了以稻谷為主糧的農業鋤耕文化。《中華全國風俗志》中的“粵俗之大較”、《羊城古鈔》中的“廣州時序”都記載了大量與農事有關的習俗。同時,嶺南民俗中的商業文化特質使之卓而不群。嶺南擁有較長的海岸線,早在漢代,已有港口徐聞、合浦,開辟了“海上絲綢之路”。由于貿易日盛,人們“逐番舶之利,不務本業”,“農者以拙業力苦利微,辄棄而從之”。從事農業生産的民衆也積極地發展經濟作物,大力種植桑、甘蔗、菱角和各種水果,養殖魚、蠶,這些經濟作物的發展又帶動了缫絲業、水果加工業、制造業、包裝業、運輸業的發展,進一步促進了工商業的繁榮。嶺南百姓民俗生活中的商業文化特征越來越顯著。比如,關羽本是三國名将,中原民衆将其視為忠義、神勇的象征。在濃重的商業文化氛圍中,嶺南民衆基于自己的文化觀念對這個起源于農業背景的神進行了“文化重構”,注入嶺南獨特的“向财重商”的文化因素,使它的神格由忠義神轉變為财神。在珠三角一帶的商家店鋪,幾乎家家都供奉關公,這種财神信仰甚至改變了内地關公崇拜的風尚,使千百年來中國百姓生活中的忠勇神關羽成為現代社會的财星,體現了在濃重的商業風習中,嶺南民衆突破“循規蹈矩”的農業意識,求财求運的功利願望和投機心理。

廣東嶺南傳統文化(傳統和現代共存的遺風)6

可見,嶺南商業文化的形成亦是自然自發,由廣大民衆尤其是中下層民衆創造承載的。在濃厚的農業文明背景中凸顯商業文化氛圍是嶺南民俗文化的主要特征。

嶺南民俗文化的現代化

南粵民衆在嶺南大地上繁衍生息了十餘萬年,他們創造了許多具有地域特點的民風民俗,雖然嶺南是全國改革開放、科技發展的前沿陣地,但是這些古老的習俗慣制卻并未在現代化的風雲中黯然失色,仍然是嶺南的象征。

廣東嶺南傳統文化(傳統和現代共存的遺風)7

以嶺南的傳統食品和居住習俗為例,廣東點心以嶺南小吃為基礎,幾千年來廣泛吸取北方各地、包括六大古都的宮廷面點和西式糕餅技藝發展而成,足有一、二千種之多,仍然是嶺南大街小巷、茶樓酒店的常見之物。客家圍龍屋是嶺南著名的傳統建築,其分布以東江上遊嘉應州一帶及粵北各地為主,并延入廣西、贛南、閩南諸地。客家圍龍屋的獨特構造是與客家人生活中的諸多需要相輔相成的,形成了既有農業形态又有防禦特征的獨特住宅建築形式,鞏固了客家民系的宗族觀念。即使進入現代社會,客家圍龍屋仍然廣泛存在于嶺南地域的客家居住區,保持着堅韌的文化持久力,嶺南傳統文化的深厚與頑固可見一斑。

廣東嶺南傳統文化(傳統和現代共存的遺風)8

在繼承傳統的同時,嶺南大地也在盡情地上演着一幕幕現代時尚。改革開放以來,嶺南設立了多個經濟特區,西方社會的生活方式和流行時尚率先在嶺南大地上演。以節日民俗為例,過“洋節”已經成為一種司空見慣的事情。每當聖誕節前夕,在所有的城鄉商店中,到處是聖誕節的節日禮品和用品,聖誕卡、聖誕樹、聖誕禮物以及聖誕食品等,加上聖誕之夜等文藝活動,使古老的大街小巷彌漫着西方節日文化氛圍。其它的如“情人節”、“母親節”、“父親節”也成為嶺南民衆節日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充分吸納西方現代社會的風俗時尚,使嶺南地域的民衆生活充滿現代色彩。

廣東嶺南傳統文化(傳統和現代共存的遺風)9

傳統民俗與現代時尚交織在一起,在嶺南的城市中體現得尤為明顯,人們常常上午喝早茶,下午去冰室吃冰淇淋,晚上在酒吧流連;在珠三角洲地區,粵語、 英語和普通話同時被使用,是辦公、經商、旅遊、日常交往的通用語言。随着時代的發展,這一特征愈加顯著,成為嶺南民俗文化的一道風景。

廣東嶺南傳統文化(傳統和現代共存的遺風)10

結語

嶺南文化處于中原文化圈的邊緣位置,按照“民俗傳承 周圈論”理論:“(民俗事象)從中心地形成一次性傳播,在傳播過程中其變化的結果表現為向周圈的分布”。越向周邊傳播,民俗事象越薄弱、越零散;同時,當傳播中心發生變化,邊緣地帶的變化也是滞後的、緩慢的,造成傳承圈的邊緣地帶保留有傳播中心的原初态民俗事象。嶺南民俗文化源于中原文化,兩千餘年來一直處在中原民俗文化的輻射和影響之下,由于處于文化圈的邊緣地帶,當中原文化中心發生形态改變後,嶺南民俗文化并未緊随其後,反倒保存了中原傳統民俗文化一些原初的形态,在嶺南現代社會中呈現出凝重保守的特殊樣态,這也是嶺南民俗文化傳統和現代共存品質的根本原因。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推荐阅读
陳姓的來源和來曆陳胡公為始祖
陳姓的來源和來曆陳胡公為始祖
陳姓的來源和來曆陳胡公為始祖?陳氏來源于妫姓,陳氏人是舜帝的後裔,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陳姓的來源和來曆陳胡公為始祖?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陳姓的來源和來曆陳胡公為始祖陳氏來源于妫姓,陳氏人是舜帝的後裔。在舜當天子之前,堯把他...
2025-05-21
龍樹菩薩聖誕是哪一天
龍樹菩薩聖誕是哪一天
龍樹菩薩聖誕是哪一天?龍樹菩薩聖誕在農曆七月二十四龍樹菩薩,又稱龍猛,是公元三世紀著名的大阿阇梨,出生于南印度案達羅王朝的婆羅門家庭,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龍樹菩薩聖誕是哪一天?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龍樹菩薩聖誕是哪一天龍樹菩薩聖誕在...
2025-05-21
北京風水博物館真假
北京風水博物館真假
馮志亮,筆名禾子尼,号渤海居士,1980年出生于河北秦皇島,現居北京,北京大學特聘教授。馮志亮先生是著名品牌推廣人、姓氏文化學者、姓名學專家、當代著名詩人、修譜師、網絡新聞營銷奠基人和發展者。馮志亮先生是中國易經文化館館長,中華百家姓博物館...
2025-05-21
五一勞動節的由來六百字
五一勞動節的由來六百字
五一勞動節的由來六百字?五月是孩子們的天堂,抛掉厚重的棉衣棉帽,跑到田野裡盡情的撒歡兒,用柳笛唱一支春天的歌;五月是青年人的日子,春潮湧動的時節,執子之手,與子同行,撷下春天裡的玫瑰點綴愛的天空;五月是老年人的節日,踏着一路路春光,和着一串...
2025-05-21
我國有很多民族你知道哪些民族
我國有很多民族你知道哪些民族
目前,我們國家與已經确認了56個民族,以至于很對人誤認為中國隻有56個民族,其實遠遠不是。除了地理書上說的那些民族外,還有幾十個民族未被确認,今天就挑那些稍有名氣的說一說。1、木雅人木雅人是遊牧民族,現在可以完全确認的是,他們是古代黨項族的...
2025-05-21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