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懿傳》和《甄嬛傳》無疑都是精良制作,同樣是劇本不俗,演員陣容強大,為何反響差距這麼大呢?
首先被吐槽的是周公子的扮相問題,說她沒有少女該有的靈動,嗓音也是低沉不讨喜,但僅憑這一點,要輸還是很難的。
首先來看人物設定,甄嬛是隐忍而聰慧的,在得知自己是純元皇後的影子後心中已經和皇上生了嫌隙,再加上年輕帥氣且癡情的果郡王“橫插一腳”,在情感道路上,她是理智的,是懂得及時止損的,符合觀衆對大女主的預期。
而如懿從頭到尾都是願得一人心白首不分離,在感情上她的癡情和退讓,使得她看起來就比較讓人揪心,即使皇帝屢屢變心,仍然癡心守候,不得不讓人有些恨鐵不成鋼和憋得難受。
人物性格來說甄嬛更加讨喜,這是其一,其二,觀衆喜歡“黑化”後的嬛嬛,手段沒有華妃狠辣,但半點不拖泥帶水,該報複的報複,該拉攏的拉攏。現如今觀衆非常不喜歡白蓮花的人設,而如懿雖然沒有過分的傻白甜,卻是一心向善,溫暖了所有人,唯獨不能溫暖喜愛的男人,更沒辦法從這段感情中抽離出來,實現利益最大化。
簡單來說,甄嬛的一系列變化是走向光明的,是打臉爽文,而如懿是憋屈的,是所托非人的,自然讓觀衆看得不舒服,忍不住“怒其不争,哀其不幸”。
《甄嬛傳》的吸睛之處還在于華妃這個反派人物的加持,敢愛敢恨的她,不矯揉做作的她,都讓人看得直呼過瘾,無論是她的狠辣,她的嚣張,還是她的癡情,都叫觀衆對這個人物欲罷不能,蔣欣簡直将華妃這個人物給演活了。
蔡少芬的大反派皇後娘娘也給《甄嬛傳》帶來了極大的反轉,深明大義的皇後竟然才是最壞的,也是這部劇的成功之處,加上她一生執念和最後的結局,都給人帶來不少視覺沖擊。
而《如懿傳》中也有不少吸睛的反派角色,例如海蘭,一開始的受氣包黑化之後也是手段過人,還有嬛嬛,人物突然重疊起來,許多人誇贊她“不愧為上一屆的宮鬥冠軍”,也是個厲害角色。但《如懿傳》中的反派人物整體看起來比《甄嬛傳》要遜色幾分,沒有給人帶來相當大的視覺沖擊。
其實邬君梅老師的氣勢很到位,也不算純粹意義上的反派,隻不過是青櫻一開始是在她的對立面而已。
《如懿傳》雖然“輸了”,但其實并非制作不夠好,也并非劇本和演員實力問題,也許是先入為主,也許是審美疲勞,但更多的是如今觀衆們的口味,甄嬛的脾氣更加讨喜,且她的選擇更加符合當代女性的作為,惹怒了她,是皇上又怎樣?曾經深愛過又如何?
如今也有不少人為《如懿傳》平反,說它是一部被低估了的宮鬥劇,當然也是值得一看的,細細品味,其實越看越有滋味,人生百态,不能總是圓滿,好比甄嬛為她賜的名字:如懿。生活何嘗不是這樣?能接近圓滿就是好的。
如懿的結局告訴我們:情深不壽。
但她真的輸了嗎?也未必,即便皇上遲來的深情不被人看好,但她終究是他心中無法取代的一塊烙印。細細咀嚼,能從中琢磨出許多事情來。沒看過《如懿傳》的,建議都去看看吧,相信你能從中得到和《甄嬛傳》不一樣的體驗和感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