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民俗
/
安塞腰鼓制作方法
安塞腰鼓制作方法
更新时间:2025-05-09 03:59:42

安塞腰鼓制作方法(說不盡的陝北民俗------安塞腰鼓)1

第二年春節,我們西安知青繼續參加扭陝北大秧歌,同時打上了陝北腰鼓。

腰鼓是陝北各地廣泛流傳的一種傳統鼓舞形式,尤其是延安地區的安塞縣、榆林地區的橫山、米脂等地最為盛行,是陝西民間舞蹈中具有較大影響的舞種之一,安塞腰鼓起源于榆林橫山,在明代後期,由于災荒與農民起義,安塞已經人煙稀少,安塞人由榆林橫山遷過來,也把橫山的腰鼓帶到了安塞。安塞腰鼓是一種獨具特色的傳統民間大型舞蹈藝術形式,具有2000多年的曆史,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獨具魅力的安塞腰鼓像掀起在黃土地上的狂飚,香港,在中國的各地展現風采,并為世界矚目。豪邁粗犷的動作變化,剛勁奔放的雄渾舞姿,充分體現着陝北高原民衆憨厚樸實、悍勇威猛的個性與性格。安塞腰鼓可由上千人一同表演。早在1986年,安塞腰鼓就榮膺首屆中國民間舞蹈大賽最高榮譽大獎,它先後在第11屆亞運會開幕式、香港回歸慶典,2009年國慶典禮等大型活動中表演,并赴日本、德國等其他國家進行表演。

陝北腰鼓有着廣泛的群衆基礎和悠久的發展曆史。在一些主要流傳地區,幾乎是村村有鼓隊,家家有鼓手。而且世代傳承,經久不衰。正由于它流傳的時間長、範圍廣,參加的人數多,所以,舞蹈的基本形式和動律雖然大緻相同,但在不同的地區,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表演風格和習俗。安塞腰鼓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種。

安塞腰鼓由來已久,本是古代軍旅以增軍中士氣及傳遞情報所用,這裡是用來表達勝利的歡呼和豐收的喜悅。頗密的擊鼓聲,強悍的步伐,變幻的陣勢,雄壯的呐喊,盡現男子陽剛之美,在國際上極富盛名。

當時,打腰鼓,我們隻會幾個簡單的動作,而且是随着秧歌隊在行進中打,根本不像安塞人那樣,打得那麼帶勁,變化那麼多樣。北京在延安插隊知青,著名陝北民俗文化專家王克明講了他接觸到的陝北橫山大秧歌。

“我們村從榆林橫山縣逃荒來的人多。劉應舉老家在橫山雙城鄉沈家壕村。1947年那邊幹旱,他家南下延安,1954年遷到餘家溝,住進一院土窯,二十年沒錢接石窯口子。這人話不多,慢騰騰,甚至有點兒瓷哼哼。笑時憨憨的,常閉起嘴,小眼睛也一塊兒閉。他當生産隊長時,呐喊罷了,個自扭頭上山,一步一搖,慢漢不怕山高。我們跟沒跟上,他不着急。可沒想到,腰鼓場上,他讓我們大吃一驚。

白羊肚手巾系他腦上,黑棉襖棉褲穿他身上,一根長腰帶系了幾圈,羊毛襪外面穿遍納鞋,憨憨笑着被我們推進場中,抿着嘴尴尬。但鼓點兒一起來,他忽然變了個人。隻見他眼睛一閉,雙肩一抖,人還沒動,下巴先擡,左右晃頭,一股子“能”勁兒端了起來。大鼓一錘,他先慢踢一下右腿,沉穩。然後兩個肩頭一抖,胳膊并不伸直,就甩上甩下,鼓槌紅綢劃出曲線。敲過腰鼓,略略一沉,又緩擡肘,甩小臂,從下往上交叉,兩條弧線,前錘打到後鼓。再“唰”地一展,腰胯一擺。待雙肩再抖時,他已是蛇形身段,一溜曲線。便甩左腿,踢右腿,掏腿轉身,跳起換步。左腿甩在右腿彎後,又往起一蹦,兩腿彎曲叉開,蹬在黃土地上。剛剛踏起煙塵,我們還沒叫好,他接着抖肩甩胯,轉身帶腿。眼還閉着,嘴還抿着,卻更搖頭晃腦,得意恣意非常。他不是伸胳膊乍腿四面堅決,而是發力比較收束,張弛很是有度,緩急和諧,連貫靈動,轉身時甩出曲線,踢打中往上螺旋,旋轉生風。

這不是我們打的那種腰鼓,不是岑彭馬武氣勢陽剛,讓人看他外在英勇,以為是戰場上無敵手;而是忘我無我神氣活現,隻管個自自在随心,分明是頭頂上有神靈。他說老人手上就這麼打腰鼓。那是男人氣概,但力度有範兒,節奏有韻。核心不在打,而是轉,身子一抖一晃一旋轉,就甩起胳膊甩起腿。甩起來了,就曲線了,行雲流水,團團黃塵旋轉上升了。

中國古代,戰鼓在軍官手裡,指揮打仗不走神兒,顧不上蹦跶。大敵當前,士兵都手持兵刃,咬牙切齒,沒人跳舞。歐洲打仗,可能伊特魯裡亞就開始密集隊形,後來排隊敲鼓,節奏通通,生死關頭,保持戰陣,誰敢漾跶?在劉應舉的腰鼓前,能深切體會,腰鼓不是軍用的,戰場上出不來這靈韻。腰鼓是秧歌裡的舞蹈,不是戰場上的舞蹈,而秧歌本來就是驅鬼逐疫、溝通人神的傩儀“禓(yáng)歌”。隻有在通靈通神的需求中,才生出節奏裡的舞動跳躍和旋轉升華,産生這種劉應舉曲線,産生老腰鼓。腰鼓的起源跟敵人無關,和神靈有關,所以能行雲流水,連貫和諧。看陝北出土宋金畫像磚上的腰鼓,也身姿曲線,動作收束,就轉就甩,飄起腰帶,而不是面對敵人,生死考驗。

上古就有鼓了。腰鼓呢?有學者認為新石器時期東亞這邊就有了,也有說公元前一世紀古印度的“達馬魯”是最早的腰鼓。宋金有畫像磚描繪打腰鼓,不說明打腰鼓起源于宋金。就像漢代有畫像石描繪野合,不說明野合起源于漢代。東晉十六國時期,作為佛教、祆教樂器,細腰鼓跟着神一起,從印度傳入中國。同時來了直筒的羯鼓。細腰鼓用手拍,羯鼓是用棍兒打。公元六世紀的宗教雕像,已有腰鼓挎在左側了。細腰鼓原來多陶瓷燒制,用鐵圈固定兩頭鞔皮,或用繩子拽緊皮子。後來北宋有人記“腰鼓……亦有用木為之者矣。”南北朝時候,娃娃家已玩兒腰鼓。《宋書》《南史》都記,蕭思話成器之前,十歲時很讨人嫌,不念書,到處浪,愛騎到房梁上打細腰鼓,沒完沒了,吵得四鄰不安。隋唐宋遼,很多奏樂用腰鼓,宮廷、官府都有。兩宋時候,這樂器進了軍樂團,和别的樂器一起演奏破陣樂舞之類。這大概是腰鼓跟軍方有關的最早記載。

跟用于軍樂同期,腰鼓經曆了幾百年傳播過程後,兩宋時有記載,它已在民間廣泛使用了。民間不打仗,用它幹嘛?作為節奏樂器,鼓從來與神息息相關,其實它本來就是法器。早在東漢,鄉人就“臘歲前一日擊鼓驅疫,謂之逐除是也。”在世界各地的薩滿教儀式中,鼓都占據最重要的地位。腰鼓就是跟着神,跑來東亞的。民間引進以後,其實還是用作法器。宋代《荊楚歲時記》記:“十二月八日為臘日,諺曰‘蠟鼓鳴,春草生。’村人并擊細腰鼓,戴胡頭,及作金剛力士以逐疫。”這是很早的民間打腰鼓記載,應該接近腰鼓本來目的。人并沒有驅鬼逐疫的能力,而是用節奏樂器、各種法器調動神的積極性。和腰鼓一起,還有晃子、虎铮、旋子、小镲等,應該也都是法器。祭祀的神聖化産生人類需要的精神力量,穿越世俗空間,請來神的能力。這樣的禓歌——秧歌目的下,腰鼓不表現豪放、粗犷、激越、張揚、叮咣五四。它早先是為了通神娛神,後來是為了拜神求神,都不是為了人定勝天吓唬神。”

我們當時隻知道“安塞腰鼓”,在當年舉行的“延安地區文藝調演”中,安塞代表隊出場的壓軸節目就是“安塞腰鼓”,幸虧我們所在的延安縣代表隊整體節目好,才得了整個調演的第一名,但“安塞腰鼓”确實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推荐阅读
奧林匹克運動的由來
奧林匹克運動的由來
奧林匹克運動的由來?起源于古希臘,因舉辦地在奧林匹亞而得名第一次古代奧運會是公元前776年在希臘奧林匹亞舉行的,因為這一年是閏年,所以奧運會每隔四年舉行一次從古代奧林匹克競技會到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已有兩千七百多年曆史,它的建立為世界和平作出...
2025-05-09
回族的古爾邦節是哪一天
回族的古爾邦節是哪一天
回族的古爾邦節是哪一天?7月20日古爾邦節是伊斯蘭教主要節日之一,亦稱宰牲節我國穆斯林将古爾邦節又稱“忠孝節”,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回族的古爾邦節是哪一天?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回族的古爾邦節是哪一天7月20日。古爾邦節是伊斯蘭教...
2025-05-09
蘇姓的起源簡介
蘇姓的起源簡介
蘇姓的起源簡介?蘇姓是一個古老的、多民族的中華姓氏因周時武王封颛顼高陽氏後裔忿生于蘇國,後人追尊蘇忿生為得姓始祖蘇姓最初發源于河南,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原蘇姓大舉南遷;宋元明時期,蘇姓人口主要由北方向東南遷移,由西向南方遷移,接下來我們就來聊...
2025-05-09
進擊的巨人始祖巨人樣子
進擊的巨人始祖巨人樣子
進擊的巨人122始祖巨人由來,艾倫發動地鳴!月刊巨頭進擊的巨人終于如約而至,作為一部魅力十足的漫畫,它始終俘獲了很多漫迷的心,在作者谏山創的筆下,這部作品所蘊含的意義,已經遠超普通漫畫作品了。斷了2個月的頭,艾倫終于在新一話中接回去了,而且...
2025-05-09
川菜第五道魚香肉絲
川菜第五道魚香肉絲
川菜:魚香肉絲的來曆提到川菜,大多數人第一感覺就是辣。四川人在吃飯的時候可以不用配菜,但是不能沒有辣椒。川菜的川菜文化深厚,魚香肉絲是川菜中非常有名的一道菜肴。接下來小編我為大家詳細介紹魚香肉絲的來曆。中國有八大菜系,它們分别是川、粵、閩、...
2025-05-09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