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生活
/
詠月詩最好的一首
詠月詩最好的一首
更新时间:2024-05-02 09:15:00

“月亮”是中國古典詩詞中一個常見的意象,被曆代文人墨客所吟誦。千百年來,中國人頭頂的明月從未褪色。從《詩經》中:“月出皎兮。佼人僚兮”,到曹植《七哀詩》:“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再到張融《别詩》:“白雲山上盡,清風松下歇。欲識離人悲,孤台見明月”,月亮的意象越來越寓意深刻,細膩動人。

進入唐代,月的意象有了更多情感投射,無論是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李白的《月下獨酌》、《關山月》,抑或是杜甫的《月夜》、王維的《山居秋暝》、張繼的《楓橋夜泊》,月亮和人類的距離越來越近,它不但高懸在夜空,也映射在人們的心裡。無論是送别還是團聚、宴飲還是悼亡、詠史還是羁旅,月亮都用一縷微光排遣着憂傷寂寞,并最終和中國傳統佳節—中秋節關聯在一起。

唐代是中秋的初步形成期,月亮神話、對月崇拜與中秋祭月的習俗在周代以前就産生了。到漢代時,月亮和中秋還沒有任何關聯,祭月隻在皇宮貴族中進行,鮮見百姓祭月。進入唐代,社會穩定,人民富足,中秋祭月、賞月十分盛行,據清代官修大型類書《淵鑒類函》卷二十《中秋三》記載:“《唐太宗紀》,八月十五為中秋節,三公以下獻鏡及盛露囊。”

詠月詩最好的一首(這首意境絕美的詠月詩)1

也是從這時候開始,出現了許多詠月的名篇,中秋節也開始成為固定的節日。每年中秋節這天,無論是京城長安,還是村裡街巷,無論是宮廷貴族,還是普通百姓,都準備豐盛的酒食對月祭祀,載歌載舞,共享團圓的美好時光。

在這些詠月名篇當中,以文思高妙、筆法靜美而被唐玄宗激賞為“文場元帥”的盛唐重要詩人張九齡,有一首五言律詩《望月懷遠》,在意韻的開拓、意境的營造、情思的鋪展等方面,寫得頗有神采。今天我們就來賞析這首詩。

望月懷遠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寝夢佳期。

詠月詩最好的一首(這首意境絕美的詠月詩)2

題解:

這首詩的詩題是《望月懷遠》,“懷遠”就是懷念遠方的親人。詩題之意就是詩人在月圓之夜舉頭望月,懷念親人,情不自禁,寫下這首千古名作。

開元二十四年(736),張九齡受李林甫排擠,被貶為荊州長史。從此,唐朝進入長達十九年的李林甫時代,開元盛世也一步步蛻變為天寶亂局,直到安史之亂爆發,唐朝由盛轉衰。這首詩是張九齡罷相之後所寫。

張九齡不是一般的詩人,他還是政治家,是唐玄宗開元盛世最後一位賢相。他的詩風上承陳子昂,下開李太白,給唐詩定了一個典雅高華的調子,尤其是五言古詩。

詠月詩最好的一首(這首意境絕美的詠月詩)3

注釋:

1. “海上”二句:謝莊《月賦》的“美人遠兮音塵絕,隔千裡兮共明月”。

2. 情人:有“懷遠”之情的人,此處指作者自己。怨遙夜:因離别而幽怨失眠,以至抱怨夜長。

3. 竟夕:終宵,即一整夜。

4. 憐光滿:愛惜滿屋的月光。

5. “不堪”句:化用陸機《拟明月何皎皎》的“照之有餘輝,攬之不盈手”之句意。盈手:雙手捧滿之意。

賞析:

首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詩人起筆就點題,明月出海,視野開闊,縱橫捭阖,意境闊大,氣象雄渾,不愧是千古佳句。詩人看到一輪明月從海上升起,想起遠在天涯海角的親人,一定也和自己一樣,看到了同樣的明月。

詩的前兩句通俗易懂,近乎脫口而出,毫無矯揉造作,可謂直心見月,為讀者營造出雄渾壯闊的海上明月圖。詩中的動詞“生”用的極其自然,此“生”非“升”,除了帶有升起之意,更多的是生機之意。

詠月詩最好的一首(這首意境絕美的詠月詩)4

南朝宋謝靈運《登池上樓》中說“池塘生春草”;張若虛在《春江花月夜》中說:“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杜甫在《望月》中說:“蕩胸生曾雲,決眦入歸鳥”;李白在《望廬山瀑布》中說:“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挂前川。”

這些詩中也都用到了“生”字,相比于“升”,寓意更豐富。“升”僅僅是一個連貫的動作,而“生”是從無處來,也是從有處來。就像白居易所寫:“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明月一直都在,從生處升起,從落處落下,如此往複,從不停歇。詩人未必沒有見過,隻是這一次看到“海上生明月”,心态略有不同而已。

張九齡罷相是大唐由盛轉衰的分水嶺,朝中大權由李林甫、楊國忠此等奸臣把握,而且,張九齡罷相之前,曾經上奏唐玄宗,說範陽節度使安祿山狼子野心,有謀反之相,請求皇上處斬,而玄宗卻堅持放虎歸山,最終導緻安史之亂,玄宗悔之不及。

詠月詩最好的一首(這首意境絕美的詠月詩)5

張九齡以:“思君如滿月,夜夜減清輝。”表達了自己的殷殷期望和無限憂傷。據說張九齡儀表不凡,氣質高雅,被譽為“曲江風度”,這種風度清輝四溢,清雅耀人,就像大唐夜空的一輪明月,“委婉深秀”,澄澈如月。所以,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這一天他所望見的明月,還有可能是另一個心明如月的自己。

海上生明月”扣住了“望月”, “天涯共此時”扣住了“懷遠”。一句寫景,一句入情,短短十個字,氣象高華,自然渾融。并引出颔聯。“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所謂“情人”指世間有情之人,因為有情,才有牽挂,因為牽挂卻不得見,才會“怨遙夜”。詩人自己當然也是有情衆生中的一位,那麼,這些有情之人,尤其是詩人為什麼看到一輪圓月而平添怨憎呢?因為圓月讓他們“竟夕起相思”。

詠月詩最好的一首(這首意境絕美的詠月詩)6

“竟夕”是通宵之意,也就是說詩人望月懷遠,一夜未睡,可見心底的“相思”多麼深重。至于詩人為誰起相思,詩人并未說明,從全詩來看,一定是跟自己一樣的“有情人”。月亮那麼圓,可是相思之人卻相隔那麼遠,此中情思,怎不令人心生怨意。

颔聯順承前首聯,詩人因望月而懷遠,因懷遠而情思,因情思而無眠,因無眠而覺長夜遙遙,句句不離月,從室外寫到室内,層層布景,徐徐鋪情,情感細膩,密密縫織,把“望月”與“懷遠”融合在一起,寫得獨具匠心,借月排遣心中的寂寥憂傷。唯一值得慰藉心靈的,就是“天涯共此時”。

那麼,詩人一夜未睡,除了望月,還做了什麼呢?詩人在頸聯“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略作轉折。以兩個動作“滅燭”和“披衣”詳細描述了詩人對月無眠的實情實景。詩人熄滅蠟燭,披上外套出門賞月,夜晚的露水沾濕了衣裳。

詠月詩最好的一首(這首意境絕美的詠月詩)7

詩人又從室内走到了室外。詩人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因為月光醉人,詩人甚至覺得燭光都是多餘的。既然室内每一個角落都被月光徹照,蠟燭就顯得多餘,所以詩人先去滅燭,然後走出室外,秋夜的露水自帶涼意,緊接着一個動作就是“披衣”。

今晚月光到底有多美?詩人劉禹錫在《八月十五日夜玩月》中說:“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暑退九霄淨,秋澄萬景清。星辰讓光彩,風露發晶英。能變人間世,翛然是玉京”。月光如水,能夠洗淨天下萬物,讓天地之間無比澄澈光明。

詩人沉浸在月色中,拓寬了“望月懷遠”的心情,驅散了詩人因為罷相以來心中的陰霾。張九齡罷相後寫過《感遇十二首》,其一為:“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誰知林栖者,聞風坐相悅。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詠月詩最好的一首(這首意境絕美的詠月詩)8

張九齡以蘭桂自比,表明自己潔身自好的品德,以草木自喻高潔的人格,表達自己與世無争的心願。不過,詩人内心自有芬芳,也願意為大唐做點事情,但遺憾的是,生不逢時,身不由己,隻有退而求其次,守住本心。詩中的哲思引令人玩味,寓意十分深刻。

回到這首詩,詩人的“懷遠”之情到此為止了嗎?并沒有,詩的尾聯“不堪盈手贈,還寝夢佳期”呼應首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室外的月光那麼美,但卻沒辦法捧在手裡送給你。明月入懷,秋風出袖,詩人想掬月在手,然後送給自己思念的遠人,但是月光何以能夠任人捧在手裡,作為禮物送給别人!

魏晉時期陸機有詩雲“照之有餘晖,攬之不盈手”,月光餘晖脈脈,人見人喜,就是“不盈手”,張九齡化用此詩,表達了想和他人分享美好,卻無法實現的遺憾。既然無法捧給你月光,就隻能回去睡覺,希望能和你在夢裡相見,共賞月色,“還寝夢佳期”,與天涯共此時異曲同工。

詠月詩最好的一首(這首意境絕美的詠月詩)9

《望月懷遠》凝練雄渾,境界闊大,“月”這個物象與“情”這個意興,情景交融,渾然一體。詩人從實景寫到了夢境,從室内寫到室外,以海上明月為背景,引領讀者走入一個視野廣闊的世界,以深邃的情感,奇特的構思,寫出了中秋圓月的幽清意境及纏綿情懷。尾句翻古為新,悠悠托出不盡情思。詩至此戛然而止,隻覺餘韻袅袅,令人回味不已,被稱作“五律中《離騷》”。

一千三百多年過去了,當我們再一次讀到“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依然能夠和張九齡碰撞出心靈的火花,因為此詩道出了人類共同的感情和心聲。隻是,你還會背嗎?歡迎留言。

#頭條創作挑戰賽#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