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一部電影的拍攝,首先需要一個劇本,劇本是電影拍攝的前提條件,最終拍攝完成的電影和劇本内容一般差别不大。劇本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是原創劇作,即專門為電影拍攝而創作的作品,以前各電影制片廠一般都有專門文學編輯部從事劇本創作或改編。還有一個途徑就是根據小說或戲曲等改編再創作。劇本一般讀者都讀過,可電影在拍攝的過程中,并不是按照劇本來拍攝,而是由導演根據分鏡頭劇本來攝制的。

那麼什麼是分鏡頭劇本呢?它是将文字轉換成立體視聽形象的中間媒介。主要任務是根據解說詞和電影劇本來設計相應畫面,配置音樂音響,把握片子的節奏和風格等。分鏡頭劇本一般由導演來撰寫。它是建立在劇本的基礎上,但又不同于劇本,我們來看看影友“春光”先生提供的電影《甜蜜的事業》分鏡頭劇本,感受一下!




通過這幾張圖片,我們可以看到,分鏡頭劇本裡把拍攝的内容表述得非常具體,什麼時候機器移位,什麼時候出現畫外音全部标注出來。分鏡頭劇本不僅是導演的工作台本,對演員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他(她)可以根據标注掌握表演的情緒,更好地塑造角色。分鏡頭劇本的好壞也非常考驗導演的功底,導演的拍攝想法全部會融入到其中。

分鏡頭劇本是國内電影拍攝長期以來必備的一個工具,也是一個優良的傳統,但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流行起拍電影不需要劇本,現場發揮,邊拍邊想,分鏡頭劇本更是無影無蹤,一部電影沒有故事性,全是特技或耍酷的表情,難怪有人說,中國電影在外形上與國際接軌了,可核心的内容卻丢失了,這是多麼可悲的事!有人拍的電影不知道是給誰看的,一部電影連個故事都講不好,這樣的電影不拍也罷!

想想以前的老藝術們對待工作的态度是多麼認真,所以我們現在才有可回憶的電影,如果把電影當成了純商品制作,不去想如何體驗生活,貼近角色,隻關注票房隻考慮請了多少大明星,這樣拍攝出來的電影純粹就是一場明星走秀。希望通過今天的簡單介紹,讓大家對分鏡頭劇本有個初步認識,也感受到一部電影的拍攝多麼的不容易,付出了多少幕後人物的汗水!
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于淑珍 - 單曲-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

附:電影《甜蜜的事業》的相關資料
1978年,中國國内正推行計劃生育政策,針對城鄉人民生活中普遍存在“男尊女卑”、“早得子早得福”、“多子多孫幾代同堂等封建思想,著名導演謝添與劇作家周民震共同醞釀了《甜蜜的事業》的劇本。他們決定通過喜劇的形式表現這一題材,讓人們在笑聲中受到教育。1979年北影廠将該劇作搬上了銀幕,講述了兩個農村家庭圍繞生兒育女、戀愛結婚、生産建設所發生的一個個故事。導演謝添手法嚴謹、精細,大膽活潑。在表演方面,馬琳把唐二嬸演得活靈活現、細膩生動,如實地表現了角色的内心活動,從而很好地反映了導演的意圖。

該片的表現手法很大膽,運用了電子琴伴奏,還有慢鏡頭的使用,在當時都是很新潮的,片中的兩首歌曲也受到了熱烈歡迎。片中的農村女青年招弟漂亮有文化,熱愛農村學習新科技,也得到了廣大觀衆的推崇,她的扮演者是當時的影壇新秀李秀明,她那清新樸素的形象如同春苗出土,散發着泥土的芬芳。

如今距離那個年代已經過去了40多年,片中所暢想的革命理想都已變成了現實,片中所揚溢着青春朝氣和幹勁即使今天看來仍然有感染力。當歌聲響起時,我們還會跟着哼唱,這就是電影的魅力。
對于電影《甜蜜的事業》,你還有什麼樣的印象呢,當年觀看時,你多大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