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呆的公司很多都會包午餐,員工自己帶飯盒來公司。吃飯的時候,根據自己的飯量,白飯喜歡吃多少自己盛多少就是了。
可是,其中有一間公司卻與其他的不同,它不用員工自己帶飯盒過來吃飯,因為公司有配好的飯碗,就是家裡用的那種。
正常來說,用這種飯碗吃飯的話,至少起碼吃兩碗才行,有時餓得厲害了,三碗四碗都是有可能的。
可能大家在公司吃飯的時候,都比較矜持。另外,公司也隻是按照人頭一碗飯的量來做飯。所以,大家都隻吃一碗,而且飯還沒有盛滿。
菜的分量也不多。
在公司吃午飯,純碎就是吃幾口,胡亂應付一下就行了。
這讓我想起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如果是有錢人來到農村,那飯和菜的量都是準備得足足的,每人吃幾碗都沒有問題,總之可以吃到飽為止,不用擔心吃多了白飯突然間沒了,菜沒了,惹得大家尴尬。
然而,農村人去城裡親戚家吃飯的時候,感覺大家總是收着,不敢放開膽來吃。一切都是精緻的但是分量卻很少。
白飯隻是每人盛了一碗,電飯煲裡的飯就已經見底了。真的不敢放開來吃,吃了一碗飯之後,就很自然地放下了碗,不再繼續吃了。
雖然主人家還是會很熱情地招呼:多吃點,吃飽為止。
總覺得吃得摳摳搜搜的,沒有盡興。
如果個人飯量大的話,别人還會用奇怪的眼光看着你:這是沒有吃過飯嗎?不夠矜持。
可能是由于這些原因,在公司的時候,一個比一個的飯量都要小,沒有人敢站起來去廚房盛第二碗飯。
如果用的是自帶飯盒的話,這個問題就不存在了,一次性可以裝自己想吃的量,又不用擔心旁人的眼光。
透過現象看本質。
這才發現公司的老闆很雞賊,無形之中減少了成本和支出。
最絕的是,公司請的做飯阿姨,手藝一般般,居然沒有人敢提意見,還不斷地誇做飯好吃。大抵都是知道,就算反映了提意見也于事無補,那又何必多此一舉?
如果做得菜好吃,那還得了,大家吃的菜就多了,那豈不是要增加購菜的成本?
這背後滿滿的都是套路。
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
千好萬好,不如自己在家吃粗茶淡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