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我老了。
現在的年輕人居然不認識張信哲了?!
起因是一個綜藝的街坊——
張信哲是誰?
是那個唱《死了都要愛》的???
還有人直接冷笑評價“算過氣吧”。
沒想啊,到了2023年,張信哲也擺脫不了和”冷門歌手孫燕姿“、”數據不好周傑倫“一樣的命運。
早在前幾年,他在一次央視節目中,就被當衆内涵他是過氣歌手——
在搜索過氣歌手的時候會出現張信哲的名字,可能大家覺得你過氣了,你介意這件事嗎?
當時撒貝甯用退役的喬丹來做比喻,一個優秀的人,即便是退出了當年的巅峰戰場,但實力依舊讓他被封為神。
沒錯,當年火遍半邊天的“情歌王子”就算過氣了,當他宣布要開巡回演唱會時,門票也一開售就秒沒。
他用實力告訴大家一個道理:哲迷隻是老了,不是死了。
這樣的質疑對于張信哲不算什麼,在沒紅之前,他就被斷言不會紅。
對此張信哲沒有憤怒,因為他也曾這麼認為——“因為我也覺得我不是當藝人的料,不紅是應該的。”
然而世事總是出人意料,1993年,李宗盛寫了首《愛如潮水》,想找一個曆經滄桑的男聲,來诠釋對愛情的無力。
那時26歲的張信哲涉世未深、聲音純淨,正處于人生低谷,李宗盛決定冒險讓他來試試。
結果大家都知道,張信哲唱火了。
此後他又陸續推出無數情歌,填滿了一代人的回憶。
《有一點動心》——我對你有一點動心,卻如此害怕看你的眼睛。
《愛就一個字》——愛就一個字,我隻說一次,你知道我隻會用行動表示。
《過火》——怎麼忍心怪你犯了錯,是我給你自由過了火。
90年代的張信哲,是當之無愧的歌壇頂流。他恰逢世紀之交的前後兩年,樂壇大換血,卻依舊不變地唱着他的情歌。
時光像一輛疾馳的列車,兇猛而呼嘯,迎面而來,凡人退無可退避無可避,在勁風中驚慌的逃着。而張信哲呢?他幹脆站在那裡,淡然相對。
後來,唱片行業式微,新人輩出,張信哲也就慢慢成為了時代的符号。
很多人不知道,張信哲并沒有選擇待在神壇,而是以每2~3年一張專輯的發行速度,堪稱勞模。
他說,聽衆忘記他這個人無所謂,好歌能一直流傳下去就足矣。
他也做到了,因為不管那個年代的人,隻要在愛情裡百轉千回過,就永遠聽得懂張信哲。
有人說,張信哲是輸給了時代,更準确地說,他是輸給了愛情。
确實,愛情這玩意在這個名利至上的年代格格不入,當代年輕人,已經快把愛情給進化掉了。
這時再聽情歌王子張信哲,似乎顯得可憐又好笑。
我想這點張信哲也是深有體會的,畢竟他要尋求的愛情也至今未果。
如今56歲的年紀,依舊不婚不生。
關于張信哲感情方面一直鮮有傳聞。
因為感情一直沒有着落,他還被傳戀母情節甚至同性戀。
其實他對婚姻生活并不排斥,之前他在生日會上經常會祝福自己早點結婚。
隻不過戀愛過幾次,都沒結果。
走到現在單身久了,又想照顧母親,也就慢慢習慣一個人過。
神奇的是,在八卦滿天飛的娛樂圈,張信哲出道30多年卻從沒爆過戀情。
待人和善,保持低調,拒絕炒作,張信哲一貫如此。
但如果硬要扯幾個绯聞,女星大咖也不是沒有。
在《有一點心動》MV中,宣傳标語是嘉玲姐奪走了阿哲的熒幕初吻,缺德港媒卻寫成了:張信哲介入劉嘉玲和梁朝偉的戀情。
你說荒不荒謬,見過笑這麼甜的“情敵”麼?
21年前的電影《煙雨紅顔》,他和周迅一見如故,見面就有聊不完的話,戲還沒開拍,倆人就相約KTV切磋歌藝去了。
去東北拍戲,兩個人在火車上玩到瘋,竟把水果貼在對方臉上。
張信哲為感情戲請教演技,結果周迅來了一句“你要先愛上我”,兩人還因此傳過绯聞。
後來阿哲還跟周迅合作過一部《明明》,角色設定超級大膽,是個有故事的黑幫大佬。
再到98年,阿哲跟那英、王菲一起在香港做《好友音樂會》。
因為有兩位好友在側,煩惱“太紅了”的王菲鳳顔大悅,唱high到狂甩頭,還把劉嘉玲拉上台一起“發瘋”,簡直大型KTV包廂。
幾個老牌友一塊,還把《健康歌》唱了個“搓麻版”。
真是星途誠可貴,牌局價更高啊。
多年後,那英成了好聲音導師,憶起一段舊日恩怨,說是當年在王菲香港的家裡,那姐跟阿哲說,你給我們寫個歌兒呗,阿哲嘻嘻哈哈不置可否,隻繼續聊自己的古董,這讓那姐“懷恨在心”。
還是在旁邊認真聽古董經的王菲聰明,最後不知怎麼聊得就把阿哲《直覺》MV裡價值7位數的古董屏風聊到手了,至今王菲都視若珍寶。
朋友雖然多,但一直沒有遇到合适的另一半,張信哲就在愛情之外發展很多愛好,比如收藏。
張信哲是個念舊的人,喜歡舊東西,舊的人、舊的朋友、舊的衣服、舊的球鞋。
尤其是老家具和舊服飾,是張信哲的心頭好。
外曾祖母去世時,他從中攔下一批要燒給外曾祖母的嫁妝,包括刺繡的小鞋和衣服。
他驚歎于這些物件的精緻和做工。自那以後,他就開始去搜集一些刺繡。
走紅之後他偏愛收藏宮廷繡衣,收了有300多件。也有炕墊、扇袋、煙袋等貴族日用小件。
他曾收藏過一件慈禧龍袍,是從美國的拍賣會上不惜用5萬美金買回國,隻想它回歸中國。現在市場價已經飙到20萬美金。
為了将收藏品歸放地整齊有序,張信哲在家中專門開拓了一間展覽室。
有高古瓷器,也擺放了張信哲自己的唱片。
家裡數百件藏品堪比博物館,價值上億。
2020年,還将自己私藏的物品開了一個展覽「民·潮」。
除此之外,他還對老建築情有獨鐘,有空就跑鄉下去為老房子畫建築圖。
随着時代發展,許多老房子被拆掉或改建,這批老建築圖竟成為珍貴的曆史資料。
家中有寶就有底氣,2014年,許久沒有發專輯的張信哲需要一筆錢錄專輯,便賣掉了最愛的兩件龍袍,乾隆和嘉慶穿過的龍袍,據說這兩件就值150萬和50萬。
如今張信哲的流量雖然不如一線小年輕,但他在制作上總是能有突破想象的大手筆、高規格。
他的《歌時代》在洛杉矶錄音,後制拿到倫敦去做。
到了《歌時代II》,他直接在北京音樂廳演唱,還請來70名樂手助陣,現場錄音最終燒成黑膠唱片,混音、壓片都是在日本與德國完成的,絕對堪稱華語樂壇的一次“創舉”!
19年,張信哲在斯德哥爾摩與北歐新銳音樂人共同創作了新歌《就懂了》和《慢慢走》。
不做音樂的時候,他就摸摸他的老物件,聽聽音樂看看電影和書。
被問如何看待現在的自己,他說,“我想我已到了‘見山還是山’的階段吧。”
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人生的主動權,要完全握在自己手裡!
如今還會有人嘲笑阿哲過氣了,卻不知這種有錢任性還沒人管的狀态,是多少人夢寐以求得不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