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母嬰
/
吃進一隻蟲子
吃進一隻蟲子
更新时间:2024-05-02 14:54:07

又到了福壽螺繁殖的季節,在我國不少地方,河邊都可以看到粉色的,簇成一團的“小粉花”,靠近後會發現,這樣的“小粉花”都是由一顆顆卵組成的,看起來密密麻麻的,對于密集恐懼症患者來說,十分不友好。

吃進一隻蟲子(一口吃6000條寄生蟲)1

有關專家稱,這樣的“小粉花”都是福壽螺的卵,一個卵塊中最多可以孵化出500個福壽螺,由于福壽螺的繁殖季一直持續2-3個月的時間,所以,每年都有大量的福壽螺被孵化出來,因為野外數量驚人,這也導緻它們很難被消滅。

那麼,福壽螺到底有多可怕呢?為何專家說看到了千萬不要靠近,也不要去吃福壽螺呢?這是因為福壽螺内含有大量的寄生蟲,多年來已經有不少人因為誤食了福壽螺,出現了嚴重的健康問題,甚至抱憾終身。

吃進一隻蟲子(一口吃6000條寄生蟲)2

北京一孕婦誤食福壽螺,懷孕數月引産

這件事發生在2017年的夏天。北京一名孕婦在洱海旅遊的時候,吃了一份路邊叫賣的“田螺”,不過,回去後不久,健康就出現了問題,先是突然發起了高燒,随後渾身都非常疼痛,整個人也感到昏昏欲睡。

因為當時已經懷孕了,所以,這名孕婦一開始,認為自己可能是孕期的反應,卻沒想到後來情況變得更加嚴重,去醫院檢查才知道,是因為誤食了福壽螺,感染了“廣州管圓線蟲”,因為在治療的過程中,需要不斷紮針吃藥,這些藥物裡面都含有激素,最終,這名孕婦隻能在醫生的建議下終止妊娠。

吃進一隻蟲子(一口吃6000條寄生蟲)3

雖然後來身體恢複了健康,但是卻失去了自己的孩子,可以說是“一命換一命”,這也讓這名女子感到非常後悔,認為自己不應該随便吃東西。

有關專家表示,之所以不建議大家食用福壽螺,主要就是因為福壽螺攜帶的寄生蟲,要比其它可食用螺類多得多,特别是福壽螺中容易出現的“廣州管圓線蟲”,更是一種非常可怕的寄生蟲,在2006年,北京的一家餐館因為海螺的價格太高了,決定用福壽螺來代替制作“涼拌螺肉”,直接導緻了160多人感染了“廣州管圓線蟲”。

吃進一隻蟲子(一口吃6000條寄生蟲)4

這件事也是我國發生的最嚴重的“公共衛生事件”之一,也是從這件事開始,人們才意識到福壽螺的危害,很多地方才會開始全面禁止使用福壽螺,一旦發現有人售賣,也是會嚴查、處罰的,就是擔心再有人因此感染寄生蟲。

吃進一隻蟲子(一口吃6000條寄生蟲)5

那麼,為何福壽螺會攜帶這麼多的寄生蟲呢?

福壽螺的老家是在南美洲,從這裡可以看出,我國一開始是沒有福壽螺的,如今我國境内的這些福壽螺,都是屬于早期外來入侵的福壽螺繁殖來的。

從時間上來看,我國最早引入福壽螺是在上世紀80年代初,當時我國台灣省最先從菲律賓引進,随後,一名華人又從巴西将福壽螺引進了廣東中山市,希望可以在當地搞福壽螺養殖,并且将福壽螺引種到了其它省份。

吃進一隻蟲子(一口吃6000條寄生蟲)6

但是,雖然後來福壽螺隻用了幾年的時間,就遍布了我國南方多個省份,但是因為味道比較差,所以,很快福壽螺就不受食客的歡迎了,養殖戶看着沒錢賺,也都放棄了繼續養殖福壽螺。

不過,這些福壽螺卻沒有被集中銷毀,而是直接被放養到了野外,這也導緻它們在我國境内開始散布,而且由于福壽螺的環境适應能力非常強,所以,如今我國從南到北都可以看到它們的身影了。

吃進一隻蟲子(一口吃6000條寄生蟲)7

由于食性非常雜,這也導緻很多有害生物會被福壽螺吃掉,從而讓福壽螺在進食的過程中,不斷吸收了大量的有害病菌和蟲卵等,就成為了寄生蟲的攜帶者,由于一些寄生蟲即使經過了高溫烹饪,也會存活,所以,這也導緻食用福壽螺的風險非常高。

研究發現,即使是體内攜帶寄生蟲比較少的福壽螺,它也會攜帶者3000條以上的寄生蟲,一般誤食了福壽螺之後,感染了寄生蟲最先出現的症狀,就是會高燒不退,并且身體會疼痛、僵硬,這個時候如果此前有食用螺肉的情況,就要懷疑是寄生蟲感染了,一定要立刻去往 醫院就診,否則病情惡化是可能會緻死的。

吃進一隻蟲子(一口吃6000條寄生蟲)8

同時如果在水邊看到了福壽螺的卵,也不要直接用手接觸,因為卵裡面也是有寄生蟲的,而且即使接觸後清洗,也可能會有寄生蟲殘留,這個時候,很容易在不知不覺中混合着食物,或者是在揉眼睛等過程中,導緻寄生蟲入侵到體内,從而危害健康。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