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生活
/
語言知識大全
語言知識大全
更新时间:2024-04-28 01:12:01

語言知識大全?古人寫文章是不斷句、标點的過去給古文加标點稱為“句讀”“句”,是指一句話完了,在末尾這個字的旁邊用“.”斷開;“讀”是指在一句話之内,語氣上需要稍作停頓的地方用“、”隔開它跟我們現在給古文斷句所使用的标點符号并不是一回事,不過内涵上也有某些相通之處要想提高斷句能力,關鍵在于多誦讀一些古文,多閱讀一些古書,從而增強文言文的語感,積累較豐富的詞彙和語法知識,并從中體味古人行文的某些規律,做到觸類旁通下面提供一些最基本的輔助方法,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語言知識大全?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語言知識大全(語言基礎常識句讀)1

語言知識大全

古人寫文章是不斷句、标點的。過去給古文加标點稱為“句讀”。“句”,是指一句話完了,在末尾這個字的旁邊用“.”斷開;“讀”是指在一句話之内,語氣上需要稍作停頓的地方用“、”隔開。它跟我們現在給古文斷句所使用的标點符号并不是一回事,不過内涵上也有某些相通之處。要想提高斷句能力,關鍵在于多誦讀一些古文,多閱讀一些古書,從而增強文言文的語感,積累較豐富的詞彙和語法知識,并從中體味古人行文的某些規律,做到觸類旁通。下面提供一些最基本的輔助方法。

一、通觀全篇,弄清文意,先斷後點

認真複校拿到文言文後,要先細心地讀它二三遍,做到通觀全篇,弄清文意。這樣,即使對文中個别或少數地方的句讀,一時還拿不準,但決不緻将全篇文章的意思弄錯,出大錯誤。在粗明文意的基礎上,按照文章的内容和語氣,先用“句讀”将句子斷開。在斷開句的基礎上,再根據文意和語氣,确定斷開處用什麼标點符号最為合适。這時,要特别注意:

1分清頓号、逗号和句号,至于分号,在無絕對把握時,以少用為宜;

2分清句号、問号和感歎号,尤其要分清陳述語氣和疑問語氣;

3注意引号的起訖以及點号放在引号内還是引号外的問題;

4再次通讀全文,看看有無點漏、點錯之處,及時糾正。

二、探求詞義,注意語序,借助句式

1在斷句時,一個詞應當屬上還是屬下,往往取決于對詞義的理解。而文言詞往往一詞多義,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還能活用、變性,因此必須認真探求,正确理解。例如“後”這個很普通的詞,在下列各句中,因詞義不同,标點就不一樣。

①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

②子路從而後遇丈人。

③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

三個“後”字前面都有“而”字,形式差不多。但是①句中兩個“後”字,都是表時間的副詞,用來修飾後面的動詞“止”的,顯然,它的後面不能加任何标點符号,而應點在“止”字的後面。②句的“後”是動詞,意為“落在後面”,“而”字起連接前一動詞“從”的作用。全句意為:子路從而後,遇丈人。③句的“後”也作為動詞,意為“把(私仇)放在後面”,“而”字起着連接前一動詞短語“先國家之急”的作用。因為“後”這個動詞後面緊跟着賓語“私仇”,當然也不能把它斷開。由此可見辨明詞義同斷句關系非常密切。

2文言文的語序和現代文的語序基本相同,但是古漢語中有一些倒裝句(或稱“倒序句”),它和現代漢語的語序不同。如“何哉,爾所謂達者?”“吾以子為異之問,曾由與求之問!”(兩例均見《論語》)前句是表疑問的主謂倒裝句,不僅要将問号點在“達者”之後,即被倒置在主語的後面,而且要在前置的謂語“何哉”後面加上逗号,稍作停頓,以引起讀者注意(但不能加問号)。後句是個謂賓倒裝(或稱“賓語前置”)句,“異”(别人)和“由、求”(孔子的兩個學生名,這裡又牽涉到對詞義的理解和古代文化知識問題)這兩個賓語都前置在動詞“問”之前,标點時就應将逗号和句号點在動詞之後,而不能死扣一般的點法,點在賓語之後。

3古漢語的特殊句式,除了上面提到的倒裝現象外,還有其他一些現象,有的可以作為标點時的參考依據。例如各種形式的判斷句,用“……者……也”形式表示的,總是在“者”後加逗号,在“也”後加句号;單用“也”表示的,主語為名詞及人稱代詞時,一般應在主語後加逗号,而主語為“此”“斯”“是”等指示代詞時,則主語後不能加任何标點;用“為”“即”“是”“則”“乃”等詞表示判斷或強調判斷的,主語後也不加标點。又如,凡是省略主語的句子,它的前面一般要加逗号或句号;各種形式的被動句,在表示被動的詞的前面和後面都不能加任何标點,等等。

三、參考表示對話的标志以及各類虛詞在句中的位置和作用

1文言文中表示對話的标志的詞,主要是“曰”字,相當于現代漢語中的“說”字(或“說道”),它的後面一般是對話的内容,因此,它的後面往往要用冒号、上引号(下引号則加在一句或一番話完了之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曰”有時作“稱為”“是”解,如“以故其後名之曰褒禅”(《遊褒禅山記》),“五福:一曰壽,二曰富……”(《尚書》)這裡的“曰”後就不能加任何标點。這就得同前面所說的“探求詞義”結合起來,詳加辨析。此外,還有一個“雲”字,如果它的前面由人名、書名、篇句作主語,那麼也經常作“曰”解,它的後面可加冒号、上引号。如:昔人雲:“……”,《詩》雲:“……”。在文言文中,“曰”字多用于對話中,而且“曰”的主語往往承上省略;“雲”字多用于引用别人或書上的話,且主語必須出現。這是“曰”和“雲”都作為“說”的解釋時,在用法上的主要區别 。

2文言虛詞在文言文中起着組合、連接、修飾和傳達語氣等諸多作用,熟練地掌握它的用法,大緻弄清它所在的位置和作用,對于斷句、标點會有很大幫助。

3虛詞用法及标點情況簡表

(1)常用于句首的虛詞(這些虛詞後面,不加任何标點)

夫(fú) 放在全段或全句之首,表示下文将有所議論,“夫”前句斷。

a夫戰,勇氣也。

b夫六國與秦皆諸侯……

蓋 ①基本上同“夫”。②承上文申述原則,“蓋”前加逗号或句号。

a蓋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實。

b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

惟(唯)(維) ①用于全文或全段之首,後面為時間詞。②用于全句或分句之首,表示祈使、希望。

a維治平四年七月……

b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

故 承上作出結論性的話,“故”前或為句号,或為逗号。(“故”還有其他用法,此處略)

a故治國無法則亂。

b夫趙強而燕弱,而君幸于趙王,故燕王欲結于君。

然而 用于全句之首,表示轉折,“然而”前句斷。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若夫、至若 多用于全段之首,表示下文有所叙述,它的前面必須句斷。

a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

b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

(2)常用于句中的虛詞(其中有的詞有時也用于分句之首,除“者”字外,其餘的詞,後面一概不加标點,它們的前面看情況)

者 ①相當于“的”字結構,用作主語或修飾成分時,後面不加标點,用作賓語時,後面加逗号或句号。②助詞,表示提頓,無義,後面一般加逗号,偶或不用。

a言者無罪,聞者足戒。

b今戰士還者及關羽水軍精甲萬人。

c賢者識其大者,不賢者識其小者。

d蔺相如者,趙人也。

e今者項莊拔劍舞……

所 ①放在動詞前,和動詞結合,組成“所”字結構,“所”前大多無标點,偶有用逗号的。②“所”和“以”連用,一種表示原因,一種表示手段和目的,它的前面多無标點,偶或句斷。

a餘在患難中,間以詩紀所遭。

b衡不慕當世,所居之官,辄積年不徙。

c所以不報者,以為小禮無所用。

d先王之所以為法者,何也?

于 ①引進動作的時間、處所、範圍、對象、方面、原因等,它的後面是名詞或名詞短語,除個别情況外,它的前後都不加任何标點符号。②放在形容詞後面表示比較,它的前後都不能加标點。③放在動詞後面,引進行為的主動者,它的前後都不能加标點。

a汝生于浙而葬于斯。

b荊國有餘于地而不足于民。

c請奉命求救于孫将軍。

d(魯)肅追于宇下。

e業精于勤荒于嬉……

f于其身也,則恥師焉。

g冰,水為之,而寒于水。

h内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

以 ①作介詞用,表示動作、行為所用或所憑借的工具、方法或其他,或表示動作、行為發生的原因,或引進時間、處所、對象等。“以”前一般不加标點,偶有用逗号的。②作連詞用,連接詞或短語時,它的前後都不加标号,連接分句時,“以”前加逗号。

a君何以知燕王?

b秦亦不以城予趙。

c餘船以次俱進。

d洎牧以讒誅,邯鄲為郡。

e即罷,歸國,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

f挾泰山以超北海。

g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

乃 ①用于分句之間,主語承前省略時,前用逗号。②用于單句或分句之中,前面有主語,它的前後都不加标點。

a秦王恐其破璧,乃辭謝。

b既泣之三日,乃誓療之。

c臣乃敢上璧。

d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

即 ①作連詞用,義為“即使”時,前為逗号或句号。②作副詞用,義為“立即”“就”時,或放在句中,前後都不加标點;或放在後一分句之首,前加逗号。

a即或不死,而離散不相見……

b其傷于縛,即幸留……

c(樊)哙即帶劍擁盾入軍門。

d馬上遇所交識,即揚鞭語曰……

且 ①用作連詞,表層進關系的,放在句首,前為逗号或句号。②用作連詞,表并列關系的,放在句中,前後都無标點。③用作副詞,放在句中,前後都無标點。

a且焉置土石?

b且相如素賤人……

c三軍既惑且疑,則諸侯之難至矣。

d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e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

為 作介詞用,表示動作、行為的原因、目的、替代、對象,或表示被動,它的前面一般不加标點(少數除外)。(“為”常作動詞用,此處不涉及;也作助詞用,見下表。)

a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

b天下熙熙,皆為利來。

c當橫行天下,為漢家除殘去穢。

d不足為外人道也。

e今不速往,恐為操所先。

f公為我獻之。

而 ①連接詞或短語時,它的前後都不加标點。②連接(包括順接、反接)分句時,它的前面為逗号。

a蟹六跪而二螯……

b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c吾恂恂而起,……

d餘方心動欲還,而大聲發于水上。

e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則 ①多用于分句之間,前有逗号。②用于緊縮複句之中,前後都不加标點。

a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b及諸河,則在舟中矣。

c無苗時采,則實而沉。

d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砺則利。

e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谀。

(3)放在句末的虛詞與标點(這些虛詞後面,一般要有标點)

也 ①主要表示陳述語氣(包括判斷、肯定語氣)。②間或表疑問、祈使、感歎語氣,要靠句中别的詞幫助。③有時放在句中,表提頓語氣或用逗号,或不用。

a保民而王,莫之能禦也。

b獨五人之,何也?

c願早定大計,莫用衆人之議也!

d及其衰也,數十伶人困之……

e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矣 ①主要表示陳述語氣。②借助句中别的詞,也可表示疑問、祈使(命令)、感歎等語氣。

a是心足以王矣。

b敬諾。年幾何矣?

c豹曰:“廷掾起矣!”

d子固仁者,然愚亦甚矣!

耳 表示陳述語氣(限制語氣或判斷語氣)。

a獨卿與子敬與孤同耳。

b古今一也,人與我同耳。

焉 ①表陳述語氣。②兼有介詞“于”和代詞“是”或“之”的作用,并表陳述語氣。③借助句中别的詞,也可表示疑問及反問語氣。④有時可作詞尾,放在句中加逗号。

a夫子之言,于我心有戚戚焉。

b微波入焉。

c青麻頭伏焉。

d“既富矣,又何加焉?”

e則牛羊何擇焉?

f盤盤焉,囷囷焉,……

乎 ①主要表示各種疑問語氣(包括是非問、選擇問、反诘問、測度問等)。②借助句中别的詞,也可表示感歎語氣。③有時放在句中相當于介詞“于”或作為詞尾,都不加标點。

a兒寒乎?欲食乎?

b軍迎操,欲安所歸乎?

c皆出于此乎?

d知賦斂之毒有甚于蛇者乎!

e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

f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

欤(與) ①主要表示疑問語氣,用法大緻和“乎”相同,但語氣較委婉。②借助句中别的詞,可表感歎語氣。

a然則廢釁鐘與?

b豈得之難而失之易欤?

c其可怪也欤!

耶(邪) 表示各種疑問語氣(包括是非問、選擇問、反诘問、測度問等)。

a趙王豈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b審知故揚州閣部史公果死耶,抑未死耶?

為 放在句末時,表疑問或反問語氣,前面常用“何”“奚”等詞相配合。

a何辭為?

b奚以之九萬裡而南為?

哉 ①表感歎語氣。②表反诘語氣(兼有感歎味)。③借助疑問代詞,表疑問語氣。

a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b相如雖驽,豈畏廉将軍哉?

c而此獨以鐘名,何哉?

夫 放在句末時,表感歎語氣。

a孟子曰:“術不可不慎。”信夫!

b逝者如斯夫!

句末語氣詞的連用

也者 重點在“者”,表停頓語氣,用逗号。

a是芙蕖也者,……

者也 重點在“也”,表陳述語氣,用句号。

b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者乎 重點在“乎”,表疑問語氣,用問号。

c種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

矣哉 重點在“哉”,表感歎語氣,用感歎号。

d嗚呼!亦盛矣哉!

也與 重點在“與”,表疑問語氣,用問号。

e唯求則非邦也與?

也已矣 重點在“已矣”,表感歎語氣,用感歎号。

f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也與哉 重點在“哉”,表反問兼有感歎語氣,用問号。

g鄙夫可與事君也與哉?

還有“也哉”“也已”“焉耳”“耳矣”“已矣”“矣乎”等等,不一一舉例,其語氣重點,總是落在最後一個語氣詞上,根據最後這個語氣詞的語氣确定标點。

(4)幾個用法複雜且又經常用到的虛詞

之 ①作代詞用,釋為“他、它”,在句中作動詞賓語。“之”後無語氣助詞時,一般加逗号或句号,當“之”後還有其他成分時,則不加标點;在句中作兼語或作介詞賓語時,“之”後也不加标點。

a吾視其轍亂……故逐之。

b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

c愛之不以其道……

d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

e孔子下,欲與之言。

②作代詞用,釋為“這”,在句中作定語(後為名詞)時,“之”後不加标點。

a均之二策,甯許以負秦曲。

b之二蟲又何知?

③作助詞用,釋作“的”,或隻在結構上起作用(提賓及取消句子獨立性)時,“之”的前後都不能加标點。

a我為趙将,有攻城野戰之大功。

b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c其一人專心緻志,惟奕秋之為聽。

④作助詞用,放在形容詞、副詞和表時間的詞之後,起着襯音節作用的,“之”後加逗号。

a怅恨久之,……

b頃之,煙炎張天……

⑤作動詞用,後面為處所名詞,“之”後不加标點。

吾欲之南海,何為?

⑥作動詞用,與“何”結合時,“之”後加問号;與“所”結合時,“之”後加逗号或句号。

a王曰:“牛何之?”

b諸将請所之。

其 ①作代詞用,釋為“他的(它的)”或“那”,在句中作定語時,或釋為“他(它)”,在句中作為主謂短語裡的小主語時,“其”後一律不加标點,“其”前看情況而定。

a臣從其計,大王亦幸赦臣。

b其後秦伐趙,取石城。

c見其生,不忍見其死。

d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

②作副詞用,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測度、反诘、勸勉、婉商等語氣時,放在句首的,“其”前有标點,“其”後不加标點;放在句中的,前後都無标點。

a其皆出于此乎?(表測度)

b其孰能譏之乎?(表反诘)

c汝其勿悲。(表勸勉)

d吾其還也。(表婉商)

③作連詞用,表示假設或選擇關系,放在句首,“其”前有标點,“其”後不加标點。

a其若是,孰能禦之?(表假設)

b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表選擇)

然 ①作轉折連詞用,放在全句或分句的句首,“然”前一般為句号或逗号,“然”後不加标點。

a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b陳平智有餘,然難以獨任。

②作代詞用,釋為“這樣”時,放在句末,“然”前不能加标點,“然”後加逗号或句号。“然”後有語氣詞時,“然”後不加标點。

a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b不然,籍何以至此?

c使之然也。

③作助詞用,放在一個單純的詞的後面時,“然”前不加标點,“然”後或不加标點,或加逗點、句号;放在“若(如)××”之後,“然”前不加标點,“然”後多為句号。

a怒索兒,兒渺然不知所往。

b相對默然,不複聊賴。

c近撫之,氣息然。

d人之視己,如見其肺肝然。

e而半山居霧若帶然。

④作為應對之辭,釋為“是的”“對的”,常獨用,“然”後或為逗号,或為句号。

a孟子曰:“然,誠有是言也。”

b太後曰:“然。”

⑤“然”活用為意動詞,後帶賓語時,前後均不加标點。

成(名)然之。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