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民俗
/
二十四節氣的習俗大全
二十四節氣的習俗大全
更新时间:2025-11-07 23:07:06

二十四節氣的習俗大全?立春立春為二十四節氣之首,這一天後,草木複蘇,萬物始生,春天到來在三千年前的周朝,就有迎“春”儀式,天子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去祭拜居住在東方的芒神,祈求豐收,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二十四節氣的習俗大全?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二十四節氣的習俗大全(二十四節氣的習俗介紹)1

二十四節氣的習俗大全

立春

立春為二十四節氣之首,這一天後,草木複蘇,萬物始生,春天到來。在三千年前的周朝,就有迎“春”儀式,天子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去祭拜居住在東方的芒神,祈求豐收。

雨水

雨水後,降雨增多。桃花梨花含苞,草地樹梢多了一絲綠意,忙碌的春耕也開始了。出嫁的女兒要帶着自己的丈夫,提着兩把藤椅和“罐罐肉”,回娘家看父母,有孩子的,還要為自己的兒女拉保保(父母給孩子認幹爹幹媽的意思)。

驚蟄

正如其名中的“驚”,轟轟轟,冬眠的小動物全被春雷震醒,除了要為莊稼防蟲,這一天,還要“打小人”驅走黴運。因為“梨”與“離”同音,驚蟄這天,吃梨成了保留節目。

春分

春分一天,晝夜平分,寓意公平,古人會在這一天校對度量衡器具。此外,每年這一天,無論男女老少,都“童心未泯”地玩着同樣一個遊戲:讓圓滾滾的雞蛋立起來。這個看似簡單又高難度的遊戲延續了數千年。

清明

在二十四個節氣中,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的,隻有清明。這日的很多習俗與郊遊踏青有關:蕩秋千、放風筝、蹴鞠、插柳。清明這個節氣很糾結,既有思念故人的悲傷,又有踏青賞景的惬意。

谷雨

谷雨是春季最後一個節氣。巴蜀等地開始下起夜雨。除了農作,古人們在谷雨做的事情還很多:青年婦女要“走谷雨”,即野外散步;南方要采谷雨茶,傳說可以清火、明目,還能辟邪;北方要吃香椿,提高免疫力。

立夏

立夏之後,萬物從初生進入了繁茂。其實,按氣象學意義,立夏并不是就到了夏天。不少人愛吃的茶葉蛋是因“立夏”而來,它可是這天最經典的食物,聽說立夏日吃了雞蛋可以祈禱夏日平安。

小滿

“滿”,此時,一些夏熟作物的籽粒已經開始飽滿。不過,又有個“小”字,所以它們還要等段時間才能成熟。小滿正是插水稻的季節,而農民們最重要的,就是保證稻田裡的水的充足。

芒種

芒種很忙,既有大麥、小麥等要搶着收割,又有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要忙着播種。此時正值梅子成熟,而梅子味道酸澀難以直接入口,從夏朝開始,芒種時節便有了煮梅的習俗,酸梅湯也成了夏季最好的消暑食品。

夏至

這一天,北半球的白天達最長,之後就慢慢縮短。雖然如此,夏至卻還不是最熱的時候,不過,由于空氣對流旺盛,尤其是午後或者傍晚,易下起雷陣雨。

小暑

小暑的标志是出梅、入伏。過後,就是三伏天。不過,小暑也是個碩果累累的日子。農民勞作半年終于可以嘗到新稻谷了。

大暑

大暑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極端天氣如旱、澇、風災也十分頻繁,因此,農民們要看準時機,搶收搶種,抗旱排澇。不過,他們也會忙裡偷閑,用吃來犒勞自己。浙江台州人吃姜汁來去除體内濕氣,而福建莆田人卻要反其道而行之,吃熱性的荔枝、羊肉來以毒攻毒。

立秋

立秋是秋季的第一個節氣,也預示着豐收的開始。宋代,立秋這天宮内要把栽在盆裡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時辰一到,太史官便高聲奏道:“秋來了。”奏畢,梧桐應聲落下一兩片葉子,以寓報秋之意。這一天的風俗很多,例如摸秋,婚後尚未生育的婦女,可在夜裡到田園摸索摘取瓜豆。

處暑

“處”含有躲藏、終止之意,“處暑”表示炎熱暑天結束,氣溫逐漸下降。處暑後,秋意漸濃,正是人們暢遊郊野迎秋賞景的好時節。就連天上的那些雲彩也顯得疏散而自如,而不像夏天大暑之時濃雲成塊。

白露

天氣漸轉涼,會在清晨時分發現地面和葉子上有許多露珠,這是因夜晚水汽凝結在上面,故名白露。白露期間,各地的習俗也有不同。例如,舊時南京人十分青睐“白露茶”,而資興興甯、三都、蓼江一帶曆來有釀酒習俗。每年白露節一到,家家釀酒,待客接人必喝“土酒”。

秋分

秋分時節,我國大部分地區已經進入涼爽的秋季,氣溫也一次次下降。正如可謂“一場秋雨一場寒”。古人認為雷是因為陽氣盛而發聲,秋分後陰氣開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

寒露

寒露時節,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結成霜了。此時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雲紅葉;南方也秋意漸濃,蟬噤荷殘。從中醫的角度講,此時這節氣在南方氣候最大的特點是“燥”邪當令,燥邪最容易傷肺傷胃,應該注重養生,适當多食甘、淡滋潤的食品。

霜降

霜降節氣含有天氣漸冷、初霜出現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這時,養生保健尤為重要。在中國的一些地方,霜降要吃紅柿子,在當地人看來,這樣不但可以禦寒保暖,同時還能補筋骨。

立冬

立冬,冬季自此開始。冬是終了,有農作物收割後要收藏起來的含意。漢族民間以冬至為冬季之始,需進補以度嚴冬的食物。

小雪

小雪時,腌臘肉是南方人最熟悉的民俗。小雪後氣溫急劇下降,天氣變得幹燥,是加工臘肉的好時候。另外吃糍粑也是南方在小雪的習俗,糍粑最早是農民用來祭牛神的供品。

大雪

大雪,顧名思義,雪量大。到了這個時段,往往在強冷空氣前沿冷暖空氣交鋒的地區,會降大雪,甚至暴雪。凍雨(雨凇)、霧凇等特殊氣候現象也成為該時節的獨特景觀。此時,“觀賞封河”也是北方獨特的景觀。到了大雪節氣,北方河裡的水往往都被冰凍起來,人們可以盡情地滑冰嬉戲。

冬至

冬至這天,太陽直射點到達一年的最南端,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陽光最少,白晝達到最短,且越往北白晝越短。在中國北方有冬至吃餃子的風俗,而南方則是吃湯圓。民間有從冬至日開始“數九”的習俗,宮廷從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動。冬至也是養生的大好時節。

小寒

小寒标志着開始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根據中國的氣象資料,小寒是氣溫最低的節氣,隻有少數年份的大寒氣溫低于小寒的。進入小寒,年味漸濃,人們開始忙着寫春聯、剪窗花,購置年貨,為春節做準備。涮羊肉火鍋、吃糖炒栗子、烤白薯成為小寒時尚。

大寒

大寒是最後一個節氣,是天氣寒冷到極點的意思。這一節氣中,比較重要的一環就是“食補”,八寶飯,芪杞炖子雞,羊肉炖白蘿蔔,紅杞田七雞等都是百姓餐桌上必備的佳品。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推荐阅读
浙江地區結婚鋪床習俗
浙江地區結婚鋪床習俗
傳統婚禮中,新娘子要蓋上蓋頭,新人拜堂成親之後,還要來一句“送入洞房”。為啥要蒙上蓋頭,新房為啥被稱為洞房呢,這個習俗的起源,就要追溯很久遠了。相傳黃帝統治初期,一些部落之間還存在野蠻的群婚和搶婚風氣,漂亮的大姑娘會被别的部落搶去,出嫁的漂...
2025-11-07
七夕節吃什麼
七夕節吃什麼
每一年都有七夕節,又稱“乞巧節”,相傳它還有一個美麗傳說,下面就讓我給大家講述一下吧!七夕節很久以前,在一個小山村裡,有一個放牛郎,村裡的人們都叫他牛郎。牛郎家裡很窮,家裡面僅有一頭老黃牛和一間破茅草屋,日子過得很是辛苦。有一天,牛郎趕着老...
2025-11-07
四川元宵采青
四川元宵采青
自貢鹽商文化研究會會長陳茂君封面新聞記者鄧丹攝影報道在土生土長的四川自貢人陳茂君看來,過年是老祖宗留下的一道精美大餐,一菜一格、百菜百味,千百年來,人們百吃不厭、百品不煩。作為自貢鹽商文化研究會會長,這些年他對本土食飲頗有研究,“春節期間,...
2025-11-07
七夕的由來
七夕的由來
七夕的由來?七夕節由星宿崇拜衍化而來,為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因拜祭“七姐”活動在七月七晩上舉行,故名“七夕”拜七姐,祈福許願、乞求巧藝、坐看牽牛織女星、祈禱姻緣、儲七夕水等,是七夕的傳統習俗經曆史發展,七夕被賦予了“牛郎織女”的美麗愛情傳說...
2025-11-07
團團圓圓吃湯圓吃燒烤
團團圓圓吃湯圓吃燒烤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為食品,在我國也由來已久。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吃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後稱“元宵”,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元宵即"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
2025-11-07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