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膽小的人而言,沒有什麼比半夜的貓叫聲更恐怖的了,尤其是處于發情期的貓,它們的叫聲聽起來像是嬰兒哭泣一樣,非常悲慘。
然而,在沒有發情的時候,貓的叫聲其實并沒有那麼凄慘,而是會發出我們經常聽到的喵喵叫,隻有在發情期,以及交配時,它們才會發出特殊的聲音。
貓叫聲 其實科學家研究過貓叫聲的含義,他們認為貓叫春是母貓向外釋放自己發情期的信号。發情是貓咪的一種生理現象,一般在貓咪性成熟之後,就會發情,隻不過具體的發情日期會随着貓咪自身的發育、季節以及周圍環境等而變化,不過春秋時期是貓咪發情的主要時間。
母貓發情之後,會外出尋找自己的配偶,并發出呼喚伴侶的嚎叫聲,也就是我們在晚上聽到的凄慘的貓叫聲。
公貓在聽到它們的叫聲之後,會循聲趕來。不過,有時趕來的并不是隻有一隻公貓,而是有好幾隻,此時公貓之間會發生争鬥,它們之中力量最強,最大的個體才能夠獲得母貓的歡心,并與它一起繁衍後代。
繁衍後代時,公貓和大多數雄獅一樣,會咬住母貓的後頸肉,這是因為公貓的生殖器官上生長着尖刺,這些尖刺的成分和指甲蓋相同,會刺激母貓排卵。當然,這一過程也比較疼痛,所以母貓在交配時也會發出哀嚎聲。
有時,母貓不會隻和一隻公貓交配,這一點從它們的後代就可以看出來,大多數流浪貓的幼崽中擁有不同的父親,科學家曾經觀測到,一窩5隻幼崽中,擁有4個不同的父親。
之所以要這樣做,并不是母貓移情别戀,而是在貓咪的世界裡,外界環境并沒有那麼安全,為了能夠提高它們的後代存活率,它們需要盡可能地讓自己後代擁有不同的基因,這樣即使有一部分個體因為無法适應環境而死亡,但也會幸存一些後代繼續繁衍生息。
這種方法不隻是貓咪會采用,許多動物都會使用,比如:狗狗。
對于家庭養寵物的人而言,如果不打算讓自己的貓咪繁衍後代,可以考慮為它們絕育。這是因為公貓在發情期間會随處撒尿,以留下自己的氣味。而且此時的它們脾氣比較暴躁,有時會誤傷人。
而母貓又會在發情期内徹夜嚎叫,直到發情期結束或者成功受孕。另外,母貓頻繁發情或者頻繁生育後代,也會對它們身體産生傷害。而公貓頻繁發情又無法交配,那麼患上生殖系統疾病的概率會較高。
寵物貓咪 很奇怪的是,人類自認為馴化了貓咪,但事實上許多貓咪仍舊保留着野性。比如:田園貓,這些貓咪如果在出生2周内左右沒有接觸人類,它們很可能會像它們的祖先那樣在外流浪,并且依靠自己的力量捕食。
當然,也有一些品種貓,由于人類的定向培養,使得它們在野外環境下很難存活,已經喪失了野外求生能力,隻能在人類庇護下生存。比如:無毛貓。
不僅如此,它們在挑選配偶時也不能自己做主,而是由主人為它們挑選好對方的品種、年齡、花色等,所以寵物貓咪的後代一般個體差異較小,基因差異也比較小,甚至連花色都和父母相同。
也正是因為如此,許多寵物都患有遺傳疾病,這是因為它們這種品種在培育階段,可供挑選的配偶較少,因此會不可避免地走向近親繁殖,而近親繁殖又會導緻遺傳疾病患病率提高,以至于許多貓咪終生生活在痛苦之中,最典型的就是折耳貓。
如果真的是為了動物考慮,應該讓它們自然繁衍,自己選擇配偶,而不是追求“純種貓”,當然在利益的作用下,這種現狀現在還難以扭轉。
總結 對于貓咪而言,它們的許多行為是由基因掌控的,基因控制着它們每當進入發情期時,要盡可能地吸引異性的到來。在這種生存壓力下,母貓演化出了在發情期時哀嚎,當然這種聲音對于公貓而言是最悅耳的音符;對于公貓而言,在發情期時撒尿可以幫助它們占領地盤,也可以幫助它們吸引異性的到來。
正是因為如此,每當發情期到來時,母貓和公貓都會表現出和平時不一樣的生活習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