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唐朝曆史的人都知道,當高宗執政之後,起初武則天是被封成了昭儀,後來又一步步的提升成了後宮之主——皇後。在李治去世之後,她更是突破常規自己做了皇帝,那麼,她在剛剛成為君主的時候年紀是多大呢?
根據确切曆史資料來看,武則天出生于公元六百二十四年,在她十四歲的時候就進宮選秀,被太宗看中召入皇宮當時定的品階是五品才人,并且,得到太宗的賜号。然而,那個時候她并沒有得到聖上的寵幸,甚至在此後的十二年中自己的品階都沒有得到晉升。
這種狀況一直到太宗病重期間,她和李治暗生情愫才有了改變。而在太宗駕崩之後,她和其他沒有生下子女的妃子一樣進入感業寺剃發修行。
公元六百五十年,正逢太宗的周年忌日,高宗到她所在的寺院行香,在這一天他與武則天重逢。此後又過了一年,當時李治的皇後——王皇後知道自己沒有生育子嗣不得李治的寵愛,又明白他對武則天的感情,便主動向他提議讓武則天進宮侍奉。
公元六百九十年,曆史上第一位女皇登基,唐朝國号被改為周,建立了武周王朝。此時,她已經六十七歲了。
那麼,她成為皇帝的時候為什麼要改國号呢?
在中國古代,每一個朝代都要有自己的國号。在她成為女皇之前,朝代的國号自然是“唐”,但是,等到她登基之後,便将國号改成了“周”,這意味着從此天下便不再是李家的了。
但是,我們單單知道她當時的國号是“周”,那麼為什麼改成“周”呢,畢竟這個國号在以往的朝代已經存在過了。曆史上第一個周朝出現在商朝之前,建了周禮,可以說是華夏文明的源頭。這個周朝有三十代總共有三十七個皇帝繼位。然而,現在的曆史學界對于周朝開始于哪一年仍然沒有定論,也正因為如此,學者們并不能判斷出周朝在曆史上究竟延續了多少年。
周朝是我國曆史上第3個奴隸制王朝,更是最後一個。這個周朝分為東西兩個,西周在前,是姬發建立的,而東周就是曆史上的春秋戰國時期。在周朝之後,秦王雄圖大略,一舉統一六國,平定了天下,建立秦朝,自此,周朝便結束了。
從秦代起,一直往後數,數過漢朝、三國、兩晉、南朝北朝、隋朝,之後便是李氏創建的唐朝。和周朝相隔有着如此多朝代,但是,她卻将自己的國号改為了“周”,這一舉動看似不合理,但實際上卻是有根據的。
根據相關資料記載,武氏一族本源于姬姓,之所以将原來的國号改了,恐怕武則天心裡頭存着尊“周”尋根的意思。
除此之外,對于當時的人們來說,曆史上的周朝可以說是夏商周三代中相對平和的一個朝代,将國号改成“周”也表現除了武則天自己對于承周朝禮制繁盛的治國抱負和胸襟。不僅如此,武則天她本身女性的身份再加上周朝王族後人的背景,能夠為她塑造一個非常完美的政治形象,在政治中能夠為她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阻礙。
武則天繼位是哪一年的哪一天?
據唐史記載,武則天在朝共計十五年,從公元690年起一直持續到公元705年,因此,她登上皇位自然是在公元六百九十年,那麼,具體是這一年的什麼日子呢?
公元690年農曆玖月初玖,這一天,已經六十七歲的她身着皇帝裝束,頭戴帝王冠冕,在洛陽城上陽宮中正式登基,由此成為了我國史上繼位時年紀最大的帝王之一。
這一年是庚寅年,據說是她親自挑選的好年頭。在此之前,她已經攝政五年,在這操作朝政的五年當中,她逐漸鞏固自己的實力,慢慢掌握朝中大權,熟悉國家政事
。除此之外,公元690年,她覺得自己登基的時機大概成熟了,于是借助僧人法明,在民間流傳她是彌勒佛轉世,是天定的唐皇帝的傳言,為自己繼位創造良好的輿論環境。也是在這一年,她将年号改為“天授”,并且賜号“皇澤”給了自己的出生地(此處指四川廣元)。
唐太宗對李治的教育,就缺乏權謀方略方面的。以至于後來的李家家業幾乎栽在媳婦武則天手裡。
當然,站在當今的角度來看,武則天掌權為大唐的興盛添下輝煌的一筆,有利于曆史進步。但我們不妨換個角度,跳到那個時代來說話:一個公司的老闆,居然讓控股權跑到外戚家去了,還鬧得兩個兒子被迫害至死,情何以堪?且武媚娘重用酷吏,殺害數萬與她根本無利害關系的無辜者,這場人道主義災難是不能用曆史的進步來掩蓋的。這不得不責備李治的懦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