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市城區地圖(2012版)。
按照計劃,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南充市新地圖将與市民“見面”。18日,華西城市讀本記者從南充市民政局區劃地名辦獲悉,相關基礎數據工作正在緊張核對和填充中。
一份地圖的更新,将經曆怎樣的過程?一個街道名的确定,又将經過哪些環節?18日,記者獨家采訪了南充市民政局區劃地名辦負責人,揭秘地圖更新背後的點滴。
道、路、街、巷
四級命名組成城市網
細心的市民一定會發現,當在城市裡行走時,總是離不開各種路名,這其中既包含路、街,還有大道和小巷,而這四個不同性質的路名,就是我們城市網中的各個“血管”。
南充市民政局區劃地名辦負責人告訴記者,按照國家和省、市關于街道命名的條例和辦法,南充把城市街道從大到小分為四個級别:大道、路、街和巷。
街道該以哪一級出現,是按照2013年四川省關于街道命名會議精神為依據的,南充市民政局區劃地名辦負責人稱,原則上,凡寬度達到40米以上的,将被名為大道,30米至40米的為路,20米至30米的則為街,其他為巷。“但這沒有硬性規定,要由實際情況而定。”
目前,南充市城區有濱江大道、江東大道、嘉南大道和果州大道四條大道,而對于路、街和巷,該負責人稱因為太多,沒有進行具體統計。
如何進行命名
依據文化和實用而定
在南充市區劃地名辦辦公室内,記者發現了多份關于街道新命名的方案和圖紙,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才到命名的中間環節,“一個街道名的出現,要經過數月甚至一年的時間。”
在每一個區域内,一旦出現規劃、在建或已建的道路時,将由各區域民政部門提出命名方案,“在遵循相關法律的前提下,要依據當地的文化和實用情況而定。”南充市民政局區劃地名辦負責人稱,各地政府再向社會各界進行意見征集,呈交給南充市委市政府,再由市民政部門公開征求意見,完善方案後提交市委常委會審批後,才算命名确定,“這個過程會很漫長,所以有的路段就會暫時以‘規劃路’等方式命名。”
街道命名最大的難處是,本行政區域内,不能出現重名,而街道名又是方便百姓生活的服務性工作,需要整體介入。
據該負責人介紹,街道一旦命名,将永不更改,“一改,就意味着居民的身份信息、商家的注冊信息等都要變動,這不利于百姓生活。”所以十多年前,被命名成路的街道,可能現在看來已不合适現有标準,但都不會對其進行更改,将永遠沿用下去。
地圖更新換代 南充新地圖即将面世
一個城市的不斷發展,街道也會不斷增加,這也對城市地圖的更新換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華西城市讀本記者了解到,目前,南充使用的地圖是由2012年出版的,預計年底至明年年初,新的地圖将面世。
南充市區劃地名辦負責人稱,地圖分為行政區劃圖、城區圖和旅遊交通圖,“地圖說到底就是服務的,這三種不同類别的地圖,也是根據生産生活實際需要進行制定出版的。”
據了解,一份地圖的出現,是由民政部門提供基礎數據,經過招标選擇出版商,由其進行編訂和出版,“這當中的過程繁多,并且細節也很多,需要慎重對待。”區劃地名辦負責人稱,這也就是地圖更新換代不快的原因,“但現在都和網絡進行實時對接,市民用紙質地圖的時候也不多,影響明顯減小了。”
華西城市讀本記者 杜強 攝影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