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在當下,買車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但提車時的激動之情還是溢于言表。很多小夥伴在提車之前,都會詢問身邊已有愛車的朋友,或是給我們留言,詢問提車時的注意事項,但卻被提車時的幸福沖昏了頭腦,之前做的功課全部白費。今天小賤就在啰嗦幾句,希望真被提車的小夥伴多多留意。
1:檢查儀表盤公裡數
提車時,除了留意外觀有無擦碰之外,進入車内先别急着聞新車的味道大不大,打開鑰匙門,留意下新車裡程是否在正常範圍。一般來講,新車從廠家一路發到4S店的公裡數,最多應該不高于20-50公裡,大多數情況應不高于10公裡。但如果是異地取車就另當别論了。萬一發現新車的裡程過高,應該即使像4S店詢問情況,或者馬上換車。
2:檢查車輛出廠日期
認定你的愛車是幾幾款,或是否為庫存車,查看這個名牌就十分重要了,它的功能和我們的身份證有些相似。一般來說,車輛的生産日期,距離你提車的時間越近越好,這和我們在超市買食品看生産日期是一個道理。名牌安放的具體位置一般在駕駛席一邊的門框上。
3:外觀檢查
外觀檢查自然是不可或缺的,主要目的是看新車的車漆有沒有色差或是刮痕,尤其是車輛前後45°的方位,因為它們是車身最突出的位置,也是最容易被劃到的部位。其次我們還有留意輪胎表面有無裂縫,大燈是否存在“雪花紋”,車窗的密封條是否存在裂痕等。
4:查看發動機艙
打開發動機艙查看内部是否整潔,将發動機啟動聆聽是否有異響。另外還要叮囑小夥伴一句,記得查看機油位置是否在正常值,還有油品是否污濁也是很有必要的,如果發現異常,那也許這台車是之前出售過,或是4S店的試駕車。
5:檢查内飾
坐進内飾,新車的氣息撲面而來,但先别着急激動,首先我們先要檢查中控區域上的各項按鍵,旋鈕工作是否正常。完後檢查車廂内的顯示屏是否顯示正常,畫面比例有無失調。完後是座椅有無破損,手動或電動調整功能是否可正常使用。再用手觸摸能觸及到的地方,看看有無劃痕,毛邊等情況發生。最後是方向盤,一輛車的新舊,方向盤可以很直觀的體現出來,将輪胎左右打滿查看輪胎回正之後,位置是否正确,轉向是否自如等。
6:檢查輪胎
查看新車公裡數與輪胎,一般在一二十公裡内都屬正常,公裡數太多建議申請換車,也可以看看輪胎了,一般開的多的輪胎磨損會比較嚴重。胎毛完好,磨損輕微的一般都沒問題。看輪胎的同時檢查輪胎品牌與宣傳是否一緻。
7:檢查各項工具
後備箱。看看後備箱物品是否齊全,包括:備胎、千斤頂、扳手、三角架,以及反光背心(自2018年1月1日起,新出廠的汽車出廠時除了三腳架和基本修理工具外,還必須配備一件反光背心。這個新的國标顯然是要求車企的)。後備箱是否有不該有的雜物或污迹。後備箱蓋開閉是否正常。
最後,點點補充一點,什麼時間段最适合驗車呢?——在下定金,4S店開車輛發票前。不要在最後提車離開的時候才驗車!因為4S店開發票的時候,車輛的車架号已經定下來。因此,客戶要在此之前确定好車輛提車條件及車輛車架号,最後客戶提車離開4S店的時候将車架号與4S店進行核對,确認當時就是約定要提走的就是這台車。如果車架号與約定的不一緻,客戶可以要求換車。
今天提到的,隻是提車中的一些小常識,流程雖然有些繁瑣,但畢竟提車前檢查仔細,可以避免後續很多麻煩,在之後的節目中,小編将為大家做一期詳細完整的提車攻略,希望到時可以幫助小夥伴放心提到滿意的愛車。祝小夥伴們五一假期愉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