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民俗
/
鐘馗是怎麼死的?
鐘馗是怎麼死的?
更新时间:2025-07-11 15:14:06

  鐘馗是怎麼死的?

  唐朝德宗年間有個叫鐘馗的舉子此人長得豹頭虎額鐵面環眼臉上長滿虬須。這鐘馗外貌雖醜可才華出衆武藝超群。這年恰逢秋季科舉考試鐘馗告别了親友進京趕考。

  鐘馗風塵仆仆來到長安見京城樓台林立一派繁華景象自是十分高興便在街上遊逛起來。他見前面有個測字卦攤就走到攤前說道:”先生我是趕考的舉子你給我蔔個吉兇算算前程。”說着寫了一個”馗”字。測字先生仔細看了看”馗”字沉思片刻慢條斯理地說:”相公此次科考文章定然獨占鳌頭但你時運不濟到時不但名落孫山且兇多吉少。”測字先生停頓片刻說:”馗字拆開是九和首現在時序九月你來應試必然名列榜首。但是這個首字被抛在一邊恐怕旬日内必有大禍臨頭望相公謹慎才是。”鐘馗聽了心想:大丈夫在世隻要行得端正怎會有大禍降臨?因此他也沒往心裡去付了銀子便揚長而去。

  幾天後鐘馗進了考場應試鐘馗看了考題立即”刷刷刷”一氣呵成寫完文章交了上去。當日主考官乃是吏部侍郎韓愈副主考是大學士陸贽。兩人看了鐘馗的卷子不由眼前一亮異口同聲地說道:”奇才?奇才?這文章字字珠玑堪繼李太白、杜子美之後?”于是将鐘馗點為第一名。

  德宗皇帝聽韓愈禀奏說新科狀元鐘馗才華出衆便在金殿上召見鐘馗。

  德宗一看鐘馗相貌醜陋頓時心中不悅道:”我朝取士全在身言書判此等醜陋之人如何點為金科狀元?”韓愈連忙跪奏道:”人之優劣全不在貌聖主豈不聞晏嬰三尺而為齊相周昌口吃而能輔漢孔子以貌取人失之子羽萬望陛下三思。”

  德宗皇帝沉吟片刻說:”韓愛卿之言雖說有理但我朝太宗帝時曾有十八學士登瀛州之美談此人為狀元恐世人笑朕不識人才也。”宰相盧杞為人心胸狹窄妒賢嫉能聽了皇上的話忙跪奏道:”金科狀元須内外兼修今科考生三百人衆豈少其人?何不另選一個。”鐘馗一看此人如此糊塗不由怒發沖冠指着盧杞大罵道:”如此昏官在朝豈不誤國?”說罷揮拳向盧杞打去。德宗見狀大怒道:”膽大舉子竟敢大鬧金殿速速拿下?”鐘馗盛怒之下順手拔出站殿将軍腰間的寶劍高聲歎道:”失意貓兒難學虎敗翎鹦鹉不如雞。”說罷自刎而死。

  德宗見鐘馗一怒之下竟自刎而死大出意外為了籠絡人心他下旨将鐘馗以狀元官職殡葬又封鐘馗為驅魔神以祛人間邪魔。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推荐阅读
湖北省襄陽市區人口
湖北省襄陽市區人口
襄陽簡稱“襄”,是國家曆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漢江流域中心城市、鄂、豫、渝、陝毗鄰地區的中心城市、長江中遊城市群重要成員。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居漢水中遊,處秦嶺、大巴山和大别山之間,北連南陽盆地,南接江漢平原。地處東經110°45′~...
2025-07-11
中國傳統節日作文300字三年級
中國傳統節日作文300字三年級
中國傳統節日作文300字三年級?今天是除夕,我們興高采烈地換上了新裝,容光煥發以往昏昏欲睡的奶奶都很有精神我盼望着除夕夜的來臨,因為有年夜飯、壓歲錢、春晚……,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中國傳統節日作文300字三年級?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
2025-07-11
中元節的來曆
中元節的來曆
中元節的來曆?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是中元節,也是我們重要的祭祀節日,除了要上墳燒紙外,我們還要注意很多禁忌事項,比如晚上不出門,不亂撿東西等等那麼,中元節的來曆和傳說你知道多少呢?中元節的真正來曆是什麼呢?和萬年曆小編一起去看看吧,今天小編就來...
2025-07-11
520情人節紅包能發520嗎
520情人節紅包能發520嗎
網絡情人節,每年的5月20日和5月21日,5月20日是男生向女生表白的節日(我愛你),5月21日是女生對心儀的男生表白做出回複的日子(我願意、我愛你),光聽上去就很浪漫。“520我愛你”源于範曉萱1998年的一首歌《數字戀愛》:……3155...
2025-07-11
重陽節是哪一天
重陽節是哪一天
重陽節是哪一天?重陽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節期在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日,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重陽節是哪一天?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重陽節是哪一天重陽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節期在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日。重陽節源自天象崇拜...
2025-07-11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