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設:女方月收入4000元 男方月收入7000元
減去贍養父母的生活費(個人收入的30%)
女方每月淨收入為:4000-4000×0.3=2800元
男方每月淨收入為:7000-7000×0.3=4900元
共7700元
減去平均每個月孩子身上花費2500元
共7700-2500=5200元
相當于每人擁有2600元,這樣導緻女方婚後比婚前收入的2800元少了200元。
如果女方想維持婚前标準,那麼男方每月淨收入需增加400元,即5300元,那男方月收入則應為
5300÷(1-0.3)≈7571.4
總的來說,1000個網友就會有1000種婚姻觀。近日,網上流行一個題為《嫁人要嫁工資比你高3571.4元的人》的帖子,用一個簡單的公式将婚姻物質化到一個不可思議的地步,也因而被網友戲稱作“關于婚姻話題的超現實主義強帖”。
收入标準
精确到小數點後一位
随意點擊一個網絡論壇的搜索界面,鍵入“嫁人要嫁工資比你高3571.4元的人”,我們不妨先來學習一下這篇轉載率極高的強帖。
“假設女方月收入是4000元,男方月收入是7000元。”為了證明最後的觀點,作者先以此收入比為例進行計算,“先減去30%贍養父母的生活費,其次,根據一份名為《孩子的經濟成本:轉型期的結構變化和優化》的調研報告,中國家庭平均每年在孩子身上要花3萬,每個月就是2500元。”(計算過程如右圖黑闆所示)最後,作者氣定神閑地抛出自己的觀點:很顯然,如果這個女人不結婚的話,她一個月可支配2800元,要高出結婚後的2600元,可見生活質量不僅沒有提高,反而下降了。
作者還補充,“當丈夫的收入在達到妻子的兩倍也就是8000元,他才可以使妻子可支配物質條件達到2950元,僅僅比未婚狀況多出150元。換言之,如果一個男人的工資不到妻子的兩倍,那麼他根本無法給其妻提供比她單身時更好的物質條件。”
在帖子最後,越說越來勁的作者來了一句“點睛之筆”:“很多女人走入婚姻為男人養兒育女不僅沒有得到任何物質上的好處,反而是作出了巨大的犧牲,和這犧牲相比她們在出嫁前對于男子經濟上一點小小的要求根本是微不足道的。”
照這個算法
我得找個月薪為負的
似乎用“瞠目結舌”來形容網友對此帖的觀感最恰當不過。大多數網友完全是哭天搶地的調調——因為他們發現,如果代入這個公式,自己基本上就是單身的命了。“我收入還不到3000元,照這個算法,還不得找一個月薪為負的mm,你還讓不讓我活了?”網友“還怎麼愛”說。
而女性網友“chendidi”也很擔心,“我月薪1萬,按照公式我得找一個兩萬的才能保證婚前生活質量,看來我很難把自己嫁出去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