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生活
/
居民小區垃圾分類為什麼這麼難
居民小區垃圾分類為什麼這麼難
更新时间:2024-04-28 15:43:28

居民小區垃圾分類為什麼這麼難(先行小區的小煩惱和見解)1

垃圾分類越來越深入地走進了人們的生活,從在新聞裡看到真正去做,市民們也有着自己的小煩惱和見解。

老人的“垃圾分類”有年代特色

“小年輕對垃圾分類或許懂得多,但平時在做的主要是我們這些老年人”,家住前洲潤洲花園80歲的高阿婆平時和兒子、媳婦一起住,她表示年輕人忙着工作,隻有早晚才回家,早上下樓時電梯裡拎着垃圾袋的多是像她一樣在家的老人。除了複雜的分類方式,最令高阿婆頭痛的是為了激勵而設置的回收兌換積分——居民将玻璃、塑料、紙張、金屬“賣”給回收人員能夠換取相應積分,高阿婆認為積分兌換對于像她這樣的高齡老人來說實在麻煩,不如直接把硬闆紙、瓶瓶罐罐等賣給收舊貨的。比起小物件,現金對高阿婆而言更有吸引力。

“社區的垃圾分類回收桶我偶爾去扔,主要還是要等收的人來賣錢”,小區居民張阿姨介紹,垃圾分類施行後,小區裡有兩撥人來收可回收垃圾,除了原來收舊貨的隔段時間會來,金沙田科技有限公司每個禮拜也會派人來收兩次,老人們會貨比三家再出手,“當然哪裡價高我們賣給誰”。張阿姨從前就有存硬紙闆、塑料瓶等換錢的習慣,那時候沒有垃圾分類的概念,“如果這就叫垃圾分類,那麼老年人對可回收物的分類意識更強些”,張阿姨表示,年輕人要“舍得”些,平時包裝袋、飲料瓶都随手扔了,她們這一輩的人卻大都喜歡收集這些。

走在潤洲花園小區主路上,每隔兩三百米就可以看到一排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的收集桶。随機打開一組查看,垃圾基本隻有薄薄一層。标有“塑料”的桶中垃圾最多,裡面的垃圾也基本做到了對号入座,寫着“金屬”的垃圾桶裡卻混入了塑料的牛奶盒,寫着“玻璃”的桶中也能看到各種紙袋子,為什麼會發生這種情況呢?“回收箱主要是過路人扔的多,不太會把家裡存着的特地拿過來分類,還有些年紀大的人不識字,可能看見垃圾桶就扔了”,周邊居民解釋。

居民:“垃圾分類”需要多刷存在感

近日,無錫市金沙田科技有限公司承包的垃圾分類小區已在單元裡陸續裝上了有害垃圾收集袋,推門進樓就能看見,收集袋分為四個部分,分别回收廢棄燈管、溫度計、過期藥品、廢棄電池,收集袋上還有回收熱線進行指導。“以前垃圾都是一個袋子一紮直接扔在家門口的垃圾桶,現在這個收集袋就放單元門口,天天能看到,自然也就注意起來了”,下午三點左右,前洲潤洲花園單元樓門口三三兩兩地坐着老人吃茶聊天,他們已漸漸習慣這個安裝不過一周的收集袋,“這兩天偶爾能看到有人往裡放廢棄電池了”。居民謝阿姨表示,以前對垃圾分類沒概念,哪怕在距離單元樓百米左右的地方就有一個回收櫃,依然沒覺得自己的小區在實行垃圾分類,直到回收袋擺進了單元樓才有真切的體會。在她看來,垃圾分類作為一種新的生活方式,需要多刷存在感,才能讓居民逐步适應,從而養成習慣。

從2014年開始試點垃圾分類至今已有5年,對長江國際雅園的居民來說,垃圾分類早已融入了生活中。步入小區,大門右手邊的小空地上就是一組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的投放容器。漫步在小區裡,每棟樓的1樓大廳内都擺放着慈濟環保教育基地為居民制作的紙質可回收物投放容器,這些容器将可回收物的類别分得比普通的容器更為細緻。為了方便居民記憶,在容器的上方牆面上,還貼着環保十指口訣。

“環保意識深入人心之後,現在有時候有居民搬家了,置換下來比較好的家具也會貼上小紙條放在大廳裡,看看有沒有需要的居民能拿回去用,特别好。”小區居民石英告訴記者。

“垃圾分類的開展真的挺不容易的,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習慣需要很長時間來培養。”小區物業公司劉列介紹,2014年剛開展垃圾分類時,社區、物業的工作人員會在每天早晚兩個時段,在小區裡指導投放。寒暑假也會号召青少年參加垃圾分類相關活動,來引導年輕人養成習慣。

5年來,社區、慈濟環保、物業一起做了各種工作,包括分發給居民分類垃圾桶、張貼醒目的分類标識、分發宣傳單頁……小區有1600戶業主,經過幾年的努力,如今入戶宣傳率達到了百分之九十,垃圾分類的認知率也比較高。

垃圾分類中也有居民格外感興趣的項目——将廚餘垃圾中的果殼、水果皮之類的物品和黃糖混合在一起做成酵素。“酵素可以用來沖洗菜、洗碗、澆花,效果很不錯。”石英的小姐妹就很喜歡做酵素,沒事的時候常常一起做着玩。

居民小區垃圾分類為什麼這麼難(先行小區的小煩惱和見解)2

“先行者”遇到一點小煩惱

但最近長江國際雅園的居民也遇到了一點小問題,以前的分類标準和現在的有點不一樣。“以前是分為有害、廚餘、可回收及不可回收四類,現在按照新的标準雖然也是四類,但具體的類别有了一些不同。9月1日起,小區内的垃圾桶也都按照新标準更換了标識。”劉列表示,分類标準不同後,雖然宣傳過程中也有溝通,但是對于業主來說還是需要一定的時間适應。比如雖然大部分人知道将廚餘垃圾扔進易腐垃圾的容器中,但在個别辨識度不高的垃圾上就容易犯迷糊。劉列坦言:“這幾年下來,困難也還是有的,也不可能說百分之百的業主都支持,有些業主還是覺得垃圾分類的必要性不是很高,這隻能通過慢慢地宣傳和引導來改變。”

幾天前剛剛參加過垃圾分類培訓的石英也是即将上崗的垃圾分類督導員。她表示,因為小區2014年就啟動垃圾分類了,并且還給居民分發過有分類标識的垃圾桶,每個季度也會發放顔色不同的垃圾袋。所以居民分類意識都比較高,分類率也很高,隻是因為之前分類的标準和現在規定的标準稍有差異,所以還需要再宣傳引導一下。

同時,石英認為,雖然适應需要一個過程,但周圍的小姐妹們都很願意去學習新的分類方法。“可以減少資源浪費嘛。現在很多幼兒園也都會教孩子們垃圾分類,回到家裡之後,爺爺奶奶沒有分類習慣,扔錯了垃圾,孩子就會主動糾正大人,這也會有帶動作用。”她笑着說。

采訪過程中,記者還遇到了來雅園拜訪朋友的小陳,小陳表示自家住在老小區,目前還沒有開展垃圾分類。作為90後的小年輕,小陳表示,之前一直覺得垃圾分類挺煩的,不過因為經常到朋友家來玩,看到垃圾分類的紙箱,還有環保的做法,現在心裡已蠻期待的。

提升群衆參與度可從需求入手

作為玉祁最早開始垃圾分類的小區,溪秀苑的分類已經進行了整整一年,一年來,藍盾物業管理有限公司駐溪秀苑負責人沈健見證着垃圾分類給這個小區帶來的變化。“垃圾分類減少了小區的安全隐患,原來小區居民都喜歡把很多垃圾堆在樓道裡,有了專門的投放地和定時的收集人,物業的工作好做多了”,沈健表示,以前去樓道排查免不了要弄得不愉快,如今有了分類桶,樓道已基本能夠保持幹淨整潔。

溪秀苑有一套智能分類投放設備,居民投放可回收垃圾後可換取相應積分,并直接在旁邊的機器上用積分兌換物品。兌換機裡擺着香皂、夾子、挂鈎、棉簽、牙簽等生活用品,其中已有部分被居民換走。在物業處,還有金沙田公司設置的兌換點,居民可憑積分兌換洗潔精、洗衣液等價值更高的物品。“生活用品隻能吸引一部分居民的興趣,是否可以考慮讓兌換物品更多樣化一些呢?”通過近一年的觀察,沈健認為多維度的物品置換或許能夠吸引不同群體的參與和關注,比如添加電影票、小朋友的玩具、小零食、油卡等作為置換物品。

“無錫對于垃圾分類沒有一刀切,循序漸進的節奏很好,希望政府繼續加大宣傳力度,提高老百姓對這項工作的認可度”,在工作中沈健發現,從“垃圾分類對下一代的好處”出發進行宣教往往能夠取得不錯的效果,“這是需要全民主動參與的一項活動,要讓居民知道垃圾分類對自己切身利益的影響,隻要堅持一定會越來越好的。”

(記者 張穎 陳钰潔 /文、攝)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