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民俗
/
蝙蝠的由來及傳說故事
蝙蝠的由來及傳說故事
更新时间:2025-05-20 04:34:09

一場在全球蔓延的新冠疫情,曾讓人們把目光投向了疑似傳播源頭的蝙蝠身上來。蝙蝠這種動物其貌不揚,可它受到人們關注,時間卻不短。近日,讀錢锺書先生的《管錐編》,其中“說蝙蝠”的内容,令筆者感到饒有趣味。

蝙蝠的由來及傳說故事(在我國的風俗裡)1

蝙蝠 高劍父 1936年作

蝙蝠的由來及傳說故事(在我國的風俗裡)2

蝙蝠團花剪紙

遠在三國時期,大名鼎鼎的文學家曹植,就專為它寫過一篇《蝙蝠賦》。可是,描述卻不怎麼樣:“籲何奸氣,生此蝙蝠!形殊性詭,每變常式。行不由足,飛不假翼。……不容毛群,斥逐羽族。”由此看來,當時人們就不怎麼待見它。此物長相特别,運動起來不似走獸(“行不由足”),飛翔起來又不類飛禽(“飛不假翼”)。終于,蝙蝠不被走獸接納,受到飛禽斥逐。這雖然是曹植的主觀想象,可其中包含的認知,應該是當時人的基本看法。

三國之後,也有記述文字。唐時撰集的《法苑珠林》中引了《佛藏經》的文字,也涉及蝙蝠:“譬如蝙蝠,欲捕鳥時,則入穴為鼠,欲捕鼠時,則飛空為鳥。”西方很早也寫到蝙蝠,在《管錐編》中,錢锺書接着《佛藏經》舉例:“古羅馬一寓言類此,十七世紀法國名家抒寫之,托為蝙蝠語:‘身即鳥也,請視吾翅’,‘身亦鼠爾,願吾類萬壽!’”

對蝙蝠評價不高的不僅我國,西方也有“惡蝠為‘奸氣’之怪物。”所以在繪畫中,天神的“神翼”,都是正常按照鳥的翅膀畫的,而魔鬼的翅膀,卻是按照蝙蝠繪制。但丁《神曲》描寫地獄中的魔鬼首領:“兩脅生大翼類鳥,然翼無羽毛若蝙蝠翅。”

錢锺書繼續舉例:“意大利文藝複興時名篇述術士與英雄戰,不勝,乃變形為怪物,有巨蝙蝠翼,手指如利鈎,足如鵝掌而股如單眼蟲,長尾如猿。”“怪物”,便是“蝙蝠翼”。甚至,我國的繪畫也影響到西方。我國大畫家吳道子、李公麟的繪畫傳到西方,西土的一些畫家“采其飛龍翼狀以畫魔翼”。

當時似乎受到飛禽走獸排斥(當然這是人的想象),可後來人們卻把一些左右逢源、“依違兩可”的“圓滑”之人稱作“蝙蝠派”。錢锺書由《三國志·魏書·劉晔傳》看去,認為“為曹操謀臣而與曹植同朝之劉晔,即此等人。”這倒是認識的别樣演變。

蝙蝠享諧聲之“福”

文化是遷變發展的。到了後來,我國風俗裡,蝙蝠竟成了“吉祥之象”。何時出現這樣變化的,錢锺書也說:“不知起自何時。”可後來的情況他就很熟悉了。譬如他引述清代文學家蔣士铨《忠雅堂詩集》中的一首《費生天彭畫〈耄耋圖〉贈百泉》詩:“世人愛吉祥,畫師工頌禱;諧聲而取譬,隐語戛戛造。蝠鹿與蜂猴,戟磬及花鳥……到眼見貓蝶,享意期壽考。”驟然看去,一些東西不易明白,将其中文字還原,方知其中諧音之含蘊:“蝠鹿”,福祿也;“蜂猴”,封侯,為官也;“戟磬”看着邪乎,其實不過是好詞“吉慶”。“貓蝶”,高壽之稱“耄耋”便是。如此看來,這幅《耄耋圖》上的雜多動物花卉(蝙蝠之“蝠”,由于與“福”字同音,居然跻身國人祈福的重要形象),就容易理解多了。

當年也有人注意到蝙蝠這一命運轉折。清代文人孟超然在其《亦園亭全集·瓜棚避暑錄》中就議論:“蟲之屬最可厭莫如蝙蝠,而今之織繡圖畫皆用之,以與‘福’同音也;木之屬最有利莫如桑,而今人家忌栽之,以與‘喪’同音也。”原本令人厭惡的蝙蝠,成了紡織刺繡畫圖廣泛的形象;對于産生織繡最重要的桑蠶,隻因與“喪”同音而不受人待見,連種植都受到影響。

錢锺書也說到自己童年的印象:“餘兒時居鄉,尚見人家每于新春在門上粘紅紙剪蝠形者五,取‘五福臨門’之意;後寓滬見收藏家有清人《百福圖》畫諸蝠或翔或集,正如《雙喜圖》畫喜鵲、《萬利圖》畫荔枝,皆所謂‘諧聲’‘同音’為‘頌禱’耳。”其實,錢先生兒時見到的這種情形,多年來民間一直流傳着,不過這些年少了許多。

“名音”崇拜 中外一緻

錢锺書還進一步舉了更多因同聲而分貴賤的例子:“《全三國文》卷一八陳王植《貪惡鳥論》:‘放鳥雀者加其祿也,得蟢者莫不馴而放之,為其利人也’。”“觀劉晝《劉子·鄙名》篇雲:‘今野人晝見蟢子者,以為有喜樂之瑞,夜夢見雀者,以為爵位之象’則植所謂‘利人’即其下文雲:‘鳥獸昆蟲猶以名聲見異’,不過以其名号與‘喜’、‘爵’字同聲音耳。”“陳王植”即曹植,其生前曾封“陳王”。“蟢子”不過是古書記載的一種蜘蛛,因為“蟢”“喜”同音,長期為人喜愛。唐人小詩也有:“昨夜裙帶解,今朝蟢子飛”的句子,以“蟢子”言有喜兆頭。可“雀”音,在普通話中,并不與“爵”同音,應該是南方方言諧音吧。

《能改齋漫錄》卷一記王原叔言:“醫藥治病,或以意類取,如‘百合’合治百病,似取其名。”這是中國。西方也一樣:“古羅馬人以‘美’(lepos)與‘兔’(lepus)兩字形聲均肖,遂謂食兔肉使人貌美;以名之相如為藥之對症,亦‘名聲見異’之一端也。”“名音”崇拜,居然中外一緻。

錢锺書又從古人日記中找到一個例子。明代葉盛的《水東日記》卷九,有這樣的記述:“元儒三山梁益題黃筌《三雀圖》謂院畫皆有名義,是圖蓋取《詩》、《禮》、《春秋傳》‘三爵’之義。今之‘三公’、‘五雀’、‘白頭’、‘雙喜’、‘雀鹿’、‘蜂猴’、‘鷹熊’之類,豈亦皆是之謂欤?”今天我們在畫圖之外的古代窗棂、床架、書櫃、牆面裝飾、屋頂等飾物上,常常可見以上物象,讀了錢锺書先生的征引,對其中含蘊的理解,大有助益。

到後來,帝王也玩此花樣。清詩人王世祯的《居易錄》裡,記載着這麼則皇帝的故事:“上在暢春苑,出畫扇示内直諸臣。……畫作二白鹭,一青蓮華,題曰:‘路路清廉’雲。”兩隻“白鹭”取音“路路”,“青蓮”自然“清廉”,這不是給大臣們上廉政課麼?

諧音雙關 早有源頭

一些事,發展到最後,總會達到極緻。錢锺書在閱讀中,見到過用意最為曲折的:“無如王端履《重論文齋筆錄》卷四一則。”王端履是清朝著名藏書家,“陳章侯《科甲蟬聯、廷揚第一圖》,南陔師題幀首曰:‘此圖首畫蜻蜓,款款然挾飛鳴高舉之勢,且無雙也,其所謂廷揚第一者乎?’”蜻蜓,取“廷”音。“飛鳴高舉”,取“飛揚”音義。“無雙”即一隻,便是第一之意。不僅取諧音,還得從圖形揣測,這還隻是畫作題目的一半。另一半:“……蓮葉正面有躍躍欲騰而上者、詹諸[蟾蜍]也,是其取義于科[蝌]乎?葉邊空洞,狀若蜂窩,窩亦科也。蟹……非甲乎?夫蟹者解也。……綴蟬于蓮,證以諧聲,纏聯之意顯然矣。”一幅畫,居然是如此莫名地猜謎。錢锺書引文,基本不注解。他視讀其書者理當懂得,可這一節中,他也特别在“詹諸”後面,以方括号注解為[蟾蜍];“科”後以“[蝌]”指示。為了“科甲蟬聯”,弄出的不僅有“蟬”“蓮花”,還出了“蟾蜍”,(取義似乎“蝌”?作文者也在猜。)“蟹”取其“甲”義。好一通亂。

接下來,錢锺書對此有些追溯的興趣:“諧聲寓意之畫,五代已有,入明而盛耳。嘗見故宮藏無款《安和圖》,畫鹌鹑及稻禾,傳出宋人手。”錢锺書親見的這幅相傳宋人所繪圖,畫中“鹌鹑”取前字諧音“安”,“稻禾”則取後字諧音“和”。這也太過湊題了。可事情一旦形成傳統,就這麼大的力量。看看今天的一些花樹鳥獸繪圖,均不過古人之餘緒也。最後,他歸納認為“此類畫正猶詩‘風人體’之‘雙關兩意’也。”也就是說,這些畫的創作思路,來源于一種詩歌手法。我國詩歌很早就用諧音雙關來豐富創作,“風人體”是後人對此的總結。先前人們追溯其由來,隻舉例到“六朝”:“六朝樂府‘子夜’‘讀曲’等歌,語多雙關借意,唐人謂之風人體,以本風俗之言也。”(清·翟灏《通俗編》)錢锺書卻在《管錐編》中,上追到《詩經》,可見此手法之源遠流長。

筆者記得唐人韓愈有詩:“山石荦确行徑微,黃昏到寺蝙蝠飛。”是記實,蝙蝠是中性描寫。南宋辛棄疾有詞:“繞床饑鼠,蝙蝠翻燈舞。”把蝙蝠與老鼠擱一塊兒,并無“福”相。看來蝙蝠有“福”的吉祥,時代不會太遠,最早,大約出現在畫幅中。但使得蝙蝠鹹魚翻身成“福”的諧音手法,卻頗早甚至流傳至今。我們啃下錢锺書這節文字,對文化演進情形,有所領受;對尋常黃昏見到的蝙蝠、畫卷中有福的傳統吉祥之“蝠”象,産生一些繁複的感覺或認知,也可以說是獲益良多了。

原标題:錢锺書說蝙蝠之“福”

文/楊建民

來源/北京晚報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推荐阅读
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端午節
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端午節
來源:【津濱海客戶端】津濱海訊(記者王绮妍攝影報道)6月1日上午,杭州道街道貴陽裡社區開展“我們的節日·端午”包粽子活動,社區居民圍坐在一起,大家各展所長,相互交流包粽子的訣竅。捋粽葉、做漏鬥、填糯米、壓緊實、封口、紮捆,不一會兒時間,一隻...
2025-05-20
深圳城标
深圳城标
深圳,一個用40年從一個小漁村發展成為世界一流城市,創造城市發展的奇迹!當年,無數的創業者湧向了這裡,通過城市裡北環大道、深南大道、濱河大道,通往各個角落,用汗水和青春澆灌着這片熱土,通過奮力拼搏,努力實現了人生夢想。中國繁華看深圳,深圳繁...
2025-05-20
立冬節氣的含義是什麼二十四節氣
立冬節氣的含義是什麼二十四節氣
立冬節氣的含義是什麼二十四節氣?對“立冬”的理解,不能僅僅停留在冬天開始的意思上追根溯源,古人對“立”的理解與現代人一樣,是建立、開始的意思但“冬”字就不那麼簡單了,在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冬”的解釋是:“冬,終也,萬物收藏也”意思...
2025-05-20
萬裡長城有什麼精神
萬裡長城有什麼精神
長城是自西周時期防禦北方少數民族侵犯修建的,戰國時期的秦、趙、燕三國在北方沿北燕山山脈,太行山山脈建設城牆關隘烽火台作為軍事防禦設施。秦始皇統一六國調集數百萬人員修築連接北方的城牆垛口形成萬裡長城,之後的曆朝曆代修整擴建,成為抵禦外族的防禦...
2025-05-20
56個民族服飾名稱
56個民族服飾名稱
一隻杯裝下民族的品味一場秋雨一場寒,在涼風習習的初秋,知己送我一隻精美時尚的保溫杯。紅色的杯子,象征激情與浪漫的色調,象征着蒸蒸日上,紅紅火火的精彩人生!一打開盒子首先映入我眼簾的是:口袋上富于哲理性的一句話觸動心弦“一隻杯裝下民族的品味”...
2025-05-20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