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生活
/
斯坦福 蔣裡
斯坦福 蔣裡
更新时间:2024-04-28 03:40:39

斯坦福 蔣裡(斯坦福博士蔣裡)1

看點 最近沖上熱搜的AI繪畫,再次敲響警鐘:人工智能對現有工作崗位的沖擊,已經迫在眉睫。面向未來,培養AI所不具備的創新能力,已日益成為教育界的共識。但是,創新能力究竟該如何培養?這樣一種能力如何讓普通孩子具備?外灘君請教了斯坦福大學人工智能、機器人與未來教育中心主任蔣裡博士。下文中,他分享了如何從态度、行動以及教育理念上,突破限制,培養創新思維這一跳出“内卷”的核心能力。

支持外灘君,請進入公衆号主頁面“星标”我們,從此“不失聯”。

文丨Luna 編丨Jennifer

最近沖上熱搜的AI繪畫引發了一波焦慮。

不少微博貼出的AI作品讓人根本無從分辨是人畫的,還是AI生成的。連平日裡處變不驚的頭部商業畫師們也焦慮起來——

如果未來甲方更願意用低價快速的AI繪畫,而不是等畫師慢工細活怎麼辦?

如果以後商業性的音樂創作、文學寫作等既要創意又要速度的行業,也被AI全盤接手了,該怎麼辦?

再進一步,今天還在各個領域學習的人,以後的工作會被AI替代掉嗎?

斯坦福 蔣裡(斯坦福博士蔣裡)2

圖為AI繪畫作品

就在幾年前,AI還被很多人認為無法勝任繪畫、音樂、文學等極富創造性的工作,而如今的AI雖然技術不夠完美,但已經不可同日而語。

這也将給教育帶來巨大的沖擊,因為當下的教育模式着重培養的是孩子的基本認知,知識點、基本技能占了教育内容的很大一部分。而要論培養創新能力,恐怕很難跟上AI的發展。

這就帶來了一個問題,那就是,看起來很需要天賦的創新能力,可以通過教育讓大多數人也具備嗎?

以創新為特色的斯坦福大學就找到了一個不錯的答案。1959年,為了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斯坦福工程學院的約翰·阿諾德(John Arnold)博士第一次提出了“Design Thinking(設計思維)”這個概念,并且指出很多時候,創新的關鍵是Think Differently,即需要用不同的思維模式。

斯坦福的設計思維發展至今,已經有了一套成熟的體系。斯坦福大學人工智能、機器人與未來教育中心主任蔣裡博士在他為第一作者的《創新思維》這本書中,就詳細介紹了源于斯坦福大學的這一套培養創造力,創新力的方法論。

斯坦福 蔣裡(斯坦福博士蔣裡)3

在獲得斯坦福大學創新設計碩士學位和機器人/人工智能博士學位後,蔣裡便一直緻力于人工智能、創新設計和教育的研究。他曾獲得美國林肯設計大賽最高獎,如今還是斯坦福全球創新設計聯盟聯席主席。

斯坦福 蔣裡(斯坦福博士蔣裡)4

蔣裡博士

斯坦福大學人工智能、機器人與未來教育中心主任

“ ‘Think Differently’就是要跳出大部分人思考問題的維度和角度,看到别人一般看不到、察覺不到的問題和創新點。” 在和外灘君的交談中,蔣裡這樣解釋創意的誕生,“随着成長和學習,人腦中的條條框框越來越多,這是不可避免的。但斯坦福的設計思維(Design Thinking)提供了一套強操作性的方法論,讓普通人也能通過一定的方法,突破思維上的限制,産生創意。

在培養創新思維這件事上,蔣裡也與外灘君分享了幾個要點:在态度上,要帶着同理心去感受别人的想法;在行動上,要大膽運用不同的方案嘗試解決問題;在教育理念上,父母要學會挖掘孩子的潛力。

斯坦福 蔣裡(斯坦福博士蔣裡)5

具備強大的同理心,

成為一個優秀的問題發現者

“好創意來自好問題。”

談到創意誕生的過程,蔣裡很多次提到要會提出一個好問題。這是設計思維核心流程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就拿斯坦福的設計思維課程來說,在項目制學習的模式下,學生們要研究的項目往往源自生活中沒有被滿足的需求,發現這些需求其實就是提出問題。

那好問題又從哪裡來呢?

方法說難不難,說簡單也不簡單,那就是要具備同理心,能夠站在别人、使用者、用戶的角度去看問題。

蔣裡在斯坦福帶研究生上設計思維課時,在項目前期,常常讓學生用“camera test”的方法去發現生活中被漏掉的細節。也就是用相機拍下沒有經過安排的生活場景,從中發現問題,進而誕生創意。

斯坦福 蔣裡(斯坦福博士蔣裡)6

有一次,蔣裡拍攝了一張汽車駕駛艙的照片給學生看。照片裡車門把手處塞着一塊“布”,好幾個學生沒看出來這是什麼,有人問他,這是抹布嗎?

“其實那是一對冰袖。”蔣裡給學生解釋,車主是一個亞裔女孩,加州地區陽光很強,她為了防曬才戴冰袖。“所以,這張照片其實暗含着汽車設計中沒有被滿足的一個需求——防曬。”

而學生中有不少是白人,沒有戴冰袖防曬的習慣,因而沒能注意到防曬的需求。但如果他們能夠站在亞洲女性車主的角度考慮,就會發現,防曬真的是開車過程中的一個大問題和真實需求。

“有時候,就連産品的使用者都發現不了哪兒有問題,因為大家都一樣,已經習慣了去适應産品,而不是讓産品适應人的需求。”

斯坦福 蔣裡(斯坦福博士蔣裡)7

比如“experience test”就是一種讓開發者代入産品使用者的生活體驗來發現問題的一種方法。在以殘障人士為目标人群的項目中,“experience test”就要求設計者們模拟殘障人士的狀态生活一天,從穿衣、吃飯、上廁所、出門等等日常活動中挖掘他們生活中的需求。

而同理心并不是隻在培養創意時才需要,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具備同理心能夠給很多事情的看法帶來新的思路。

就拿申請大學來說講,“很多亞洲留學生履曆很漂亮,但面試官們也總覺得他們優秀得沒有特點,甚至有些學生說起話來像戴着面具一樣,不夠真誠。”蔣裡說,“如果能夠将心比心地感受面試官的想法,那麼就更了解面試官想看到怎樣的學生。”

斯坦福 蔣裡(斯坦福博士蔣裡)8

在斯坦福執教的過程中,有個來自烏拉圭的留學生給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這個學生坦白,在斯坦福學習壓力很大,因為同學們能力都非常優秀,而自己還是個什麼都要學的菜鳥。甚至當初申請時,她都不敢相信斯坦福會錄取“不夠優秀”的自己。

但是當被問到為什麼申請斯坦福時,她說,自己的家鄉公辦學校因為免學費而人滿為患,上課時往往要先等兩個小時,等前一撥學生上完課,後一撥學生才能上課。為了能獲得更好的教育,她和家人決定轉入私立學校,并且以留學美國作為目标。

雖然她并不是斯坦福最優秀的學生,但她在學習上的刻苦和追求已經足夠打動人。

斯坦福 蔣裡(斯坦福博士蔣裡)9

所以,在面向青少年的設計思維課上,蔣裡也會讓學生嘗試“模拟面試官”來鍛煉他們的同理心意識。當孩子們自己做面試官的時候,就會認真考慮——“每個人看起來都很優秀,到底要如何才能讓面試官耳目一新,從而脫穎而出呢?”

從這方面來說,同理心不僅是創意誕生的源頭,也是改變一個人思維模式的開端。

斯坦福 蔣裡(斯坦福博士蔣裡)10

嘗試“看似”不可能的方法

成為一個思維解放者

在讨論創新思維的過程中,蔣裡常說,創新思維不能光靠看書學習,需要動手做。因為創新并不止于想法,隻有切切實實地去嘗試各種方案,才能讓創新真正成真。

說到這個,就不得不說說斯坦福大學的紙質自行車挑戰賽。它要求參賽者必須制造一輛至少能承載一人的自行車,隻能用到紙張、紙闆和最多500克的各種材料,比如膠水或者金屬。做出來的自行車不能隻夠放着看,還要實打實地經受住各種遊戲和考驗,其中甚至包括潮濕的小水池。

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不僅僅是提出自行車的構想,或是畫個草圖,而是要真實地把車做出來。很多團隊還把自己的開發過程寫成了論文,有的團隊還寫了過程中遇到的種種問題,比如零部件之間有摩擦導緻前進卡頓,水池裡車把手變得很滑很難控制,還有膠帶遇水變軟變形等。

斯坦福 蔣裡(斯坦福博士蔣裡)11

加利福尼亞州帕洛阿爾托斯坦福大學紙質自行車挑戰——紙質自行車測試(2014年)

不實際嘗試,就不會知道最初的想法上有哪裡需要改進。在這個過程中,蔣裡也提到了很多種方法,可以打開尋找解決辦法的思路。

比如“黑馬原型”就是他非常重視的一個方法,要求在“看似不可能”的方向找解決方法。“在創新設計思維幾十年的教學裡,我們也發現一件事,最後成功的創新有30%來自于看起來完全不可能的方向。”

蔣裡還分享了一個黑馬原型的好例子。一家斯坦福創新設計聯盟的聯盟公司是一家知名的汽車企業。他們覺得敞篷車開動時風太大,所以他們想改善敞篷車的駕駛體驗。

斯坦福的研究生團隊在創新的過程中,一開始就是按照大家的常規思路去進行創新的,但是效果不好,沒有找到好的創新突破口。于是斯坦福的老師們要求團隊嘗試通常認為完全不靠譜的方向,也就是做黑馬原型。結果學生們跳出了原來的思維,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在前擋風玻璃上開孔,看看是否能改善吹向座位後方的風。

結果出乎大家所料,黑馬原型竟然是所有方案中效果最好的。雖然出于其他考慮,這個黑馬原型最終沒有被用在汽車公司的新車上,但再次說明了“嘗試不可能”對創新來說非常重要的,畢竟“看起來不可能”這個想法往往是過往的經曆帶來的一種思維限制。

斯坦福 蔣裡(斯坦福博士蔣裡)12

一個設備的黑馬原型,可以将文件自動掃描、讀取和歸檔(2012年)

而解放思維去思考問題的習慣,和同理心一樣,不僅僅隻在一個創意項目中有用。如果孩子們在生活中也被鼓勵去嘗試各種大膽的想法,那麼可能就會收獲遠超預期的驚喜,也讓他們的成長變得更加多維。

職業建築師穆威就分享過這樣的故事。他十年來已經帶着孩子們建了80多個各種各樣的房子。孩子們建房子時沒有限制于城市的樓房,而是從自己的需求和想象出發——他們希望房子是生長的,可以飛起來,而且大人們進不來。

每個孩子也先用模型做出了自己心中的房子,有的房子是用竹竿挑高的,有的房子像秋千一樣蕩在空中,有的安在半空中的網罩中,有的是用雞蛋殼做的,有的是用氣球做的……僅僅是這些模型,就已經是一場藝術的盛宴,還專門辦了一次兒童模型展。

斯坦福 蔣裡(斯坦福博士蔣裡)13

斯坦福 蔣裡(斯坦福博士蔣裡)14

真正落地搭建的房子綜合了孩子們的設計:房子下面移栽了活竹子在做支撐,竹子的間距在二十五到三十厘米,房子的高度在一米六到一米七,剛好是大人進不去的程度。有個爸爸後來還問穆威“你給房子澆水了嗎?”在這之前,沒有人用這種方式來形容房子。

在項目進行的三個月内,孩子們不再去補課,對學習卻更加上心了,更不用說表達能力和動手能力也獲得了極大的提升。

斯坦福 蔣裡(斯坦福博士蔣裡)15

而這個項目在法國發展以後,法國的孩子們還在不斷地尋找為社區帶來改變的機會。有的孩子為社區建造了可觀賞可遊玩的景觀裝置,有的孩子為奶奶制作了一個可以收縮的移動攤位。

“讓孩子去建造房子”,最開始恐怕很多家長都會認為是異想天開,但是當孩子們真正去嘗試,甚至不斷從失敗中總結經驗,繼續嘗試的時候,創意就會真正帶來更多可能。

斯坦福 蔣裡(斯坦福博士蔣裡)16

創新不是一個人的努力

需要父母共同進步

在培養創意思維這件事上,除了孩子的能力一步步提升,還有一個重要影響因素就是父母。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正确的教育觀念。

一方面,父母要清楚孩子的特質,包括能力和性格,不要一味地要求孩子“完美”。

最近幾年,蔣裡博士在國内創辦了裡蘭教育,把斯坦福的創新設計思維課程帶到了中國,每一年他都會選者一些中小學生,并直接帶領他們學習斯坦福的創新設計思維。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們需要組隊來完成項目,這和現實生活中的成年人的創意項目是一樣的——創意的産生是團隊合作的産物。這也意味着,良好的團隊合作能力是創新思維培養過程中重要的技能。

“我孩子是文科生,能聽懂設計思維是什麼嗎?”

“我的孩子性格内向能學好嗎?”

“我的孩子不愛說話,能和小組成員頭腦風暴嗎?”

這些問題家長都曾問過蔣裡,在他看來,父母們對孩子的要求有些太“高”了。個人天賦對創新能力确實有影響,但是在團隊中,更看重的是會不會和他人合作。

“外向的孩子很會表達,這很好,但是一個團隊裡如果每個都是性格強勢的孩子,未必就是一個好團隊。如果每個人都希望掌握團隊的主導權,不會考慮别人的感受的話,反而不是一件好事。不同的能力,不同性格的孩子在團隊中都有自己的位子,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與其他人合作的方式。”

所以,父母與其擔心孩子性格帶來的影響,不如更關注孩子團隊合作的能力,以及他們能不能在團隊中發揮自己擅長的能力。

“5個人的團隊有一個leader,50個人、500個人也隻有一個最高的leader。一個團隊不可能每個人都做leader,有的人擅長溝通,有的人擅長人事安排和後勤,有的人擅長執行,每個人發揮擅長的能力才能讓團隊的能力整體提高。”

另一方面,父母和孩子的共同進步非常重要

自從開始親自傳授斯坦福創新設計思維給中小學生以後,蔣裡發現了一個現象。他發現不能隻教孩子,不教家長。

如果學生每周跟他學習了以後,思維上發生了一些變化,但是家長不明白,那麼往往一個星期以後,學生變化了的思維方式,又被家長給掰回去了。斯坦福創新設計思維是一套跟大家平時的思維不一樣的思維模式,家長學習了也可以促進家長在自己的工作中的創新。

因此,家長和孩子最好是一起學習創新思維,一起提升創造力和創新能力。

德國哲學家叔本華曾說:“一個人才能擊中别人無法擊中的目标,而一個天才可以擊中别人看不見的目标。”

蔣裡覺得,這句話可以改成這樣:“一個人才能擊中别人無法擊中的目标,而一個創新者可以擊中别人看不見的目标。”

這句話也同樣适用于解決當下的教育焦慮。回到開頭說的AI繪畫話題,也有不少職業畫師評論說,在未來想要靠畫畫吃飯,僅僅想在基本功上和AI“卷“是不行的,能夠用人類的審美創意來彌補AI的不足,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這和蔣裡的觀點不謀而合,說到底,教育“内卷”卷的還是每個人都具備的能力,而要跳出這個困境,突破口在于能不能找到有别于其他人的成長路線。

從這個意義上說,創新思維将是跳出“内卷”困境的核心能力。

關注外灘教育

發現優質教育

斯坦福 蔣裡(斯坦福博士蔣裡)17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