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圖文
/
野釣鲫魚鯉魚子線鈎距多少合适
野釣鲫魚鯉魚子線鈎距多少合适
更新时间:2025-01-15 09:52:33

鲫魚和鯉魚是最常見的淡水魚類,外出釣魚,大多數時候都能遇到鲫魚和鯉魚。鲫魚和鯉魚同屬鯉科魚類,同齡的鲫魚要比鯉魚小很多,但是兩種魚的食性很接近,都是雜食性魚類,釣鲫魚時偶爾也能釣到鯉魚,釣鯉魚時偶爾也能碰到鲫魚。那麼, 鲫魚和鯉魚咬鈎時的魚漂動作是一樣的嗎?有哪些不同?下面,我們就來講下釣鲫魚和鯉魚時的看漂抓口技巧。

野釣鲫魚鯉魚子線鈎距多少合适(鲫魚和鯉魚咬鈎的漂相有什麼不同)1

釣鲫魚和鯉魚時的看漂抓口技巧

一、鲫魚和鯉魚吃餌動作的相同點。鲫魚和鯉魚發現食物以後,都會遊動到食物附近,然後用嘴将食物吸入口中,同時吸食。如果是較為聰明的大鲫魚和大鯉魚,則會先将食物吸到嘴邊,用魚唇感受一下味道,如果味道可口,才會吸入口中,魚越大越狡猾。

野釣鲫魚鯉魚子線鈎距多少合适(鲫魚和鯉魚咬鈎的漂相有什麼不同)2

釣鲫魚和鯉魚時的看漂抓口技巧

二、鲫魚和鯉魚吃餌動作的不同點。鲫魚把食物吸入口中以後,往往會擡頭向斜上方遊去,而鯉魚把食物吸入嘴裡以後,往往是向側方扭頭或者向後方扭頭遊去。也就是說,兩種吃到食物以後,後續動作是不一樣的。

野釣鲫魚鯉魚子線鈎距多少合适(鲫魚和鯉魚咬鈎的漂相有什麼不同)3

釣鲫魚和鯉魚時的看漂抓口技巧

三、鲫魚和鯉魚咬鈎時漂相的相同點。鲫魚和鯉魚剛開始咬鈎時,魚漂都是頓口,由于魚的個體大小和魚的狀态的不同,頓口的力度和幅度會有一些差别,但呈現出來的都是頓口,有小頓口、大頓口、小頓口加點動、小頓口接大頓口等頓口類漂相。

野釣鲫魚鯉魚子線鈎距多少合适(鲫魚和鯉魚咬鈎的漂相有什麼不同)4

釣鲫魚和鯉魚時的看漂抓口技巧

四、鲫魚和鯉魚咬鈎時漂相的不同點。鲫魚咬鈎吃死口以後,往往會擡頭向上遊,就會出現送漂的動作,大部分送漂就代表着吃死口了;鯉魚咬鈎吃死口以後,就會扭頭,導緻魚漂出現連續下頓或者黑漂,提竿中魚率非常高。所以,釣鲫魚和鯉魚時,如果釣點裡魚較多,應該盡量抓死口,可以有效避免脫鈎跑魚,防止錨魚後驚窩、炸窩和死窩。下圖是主攻鲫魚和鯉魚的高級釣魚配方,出自魚類實驗室,供各位釣友們學習和借鑒。

野釣鲫魚鯉魚子線鈎距多少合适(鲫魚和鯉魚咬鈎的漂相有什麼不同)5

強效釣魚配方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推荐阅读
一頭中華白海豚的生死七小時
一頭中華白海豚的生死七小時
一頭中華白海豚的生死七小時?光明日報記者周夢爽王忠耀近日,光明日報采訪制作的視頻《泥灘中緊緊依偎7小時,一頭中華白海豚成功脫困》上了熱搜,被經濟日報、中國日報、中國之聲、環球網等上百家媒體和政務号轉發,閱讀量迅速破千萬,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
2025-01-15
如何查看自己的發明專利申請
如何查看自己的發明專利申請
發明專利申請流程是怎樣的呢?如何申請發明專利?中國專利共有三種類型: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外觀設計專利。依據專利法,發明專利申請的審批程序分為受理、初審、公布、實質審查和授權五個階段:1、受理階段專利局收到專利申請後進行審查,如果符合受理...
2025-01-15
寶駿e100缺點和優點
寶駿e100缺點和優點
四個輪子加個蓋,兩個座位一輛"玩具車",就這麼堂而皇之地連續半年登頂新能源單車型銷量榜冠軍。每個月都有5000—8000的人搶着買。我以前看到這輛車的時候還嗤之以鼻:"沒錢的傻子才會買。"現在開了一個月以後,...
2025-01-15
美國上市半導體25指數的财報數據
美國上市半導體25指數的财報數據
近日,SEA發布了截至2019年9月30日第三季度未經審計的财務報告,顯示數字娛樂業務調整後收入為4.51億美元,比2018年同期增長212%。SEA董事長兼集團CEOForrestLi在季度财報電話會議中提到,“Garena在全球爆款《F...
2025-01-15
韓國女藝人黃真伊
韓國女藝人黃真伊
大約和大長今差不多的時間,韓國史上又出了一個流傳至今的名女人,那就是一代名妓黃真伊。據曆史記載,黃真伊美貌無雙、詩歌出色、書畫琴棋了得,是當時松都三絕之一。她不到四十歲即病逝,一生流傳了很多故事下來,這樣,就給韓劇的影視劇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2025-01-15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