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網上看到了一個帖子,是關于數碼器材二手交易的内容。内容大概講述了一名攝影師在網上某平台購買了一台戰鬥成色的全畫幅相機,不過商家隐瞞信息太多,收到貨後看到“與描述事實不相符”,最終走向了維權之路。
對此,我用真實案例來給大家講述二手器材有哪些“坑”,也給大家分享我挑選二手器材的經驗和心得。
案例一名攝影師在某軟件看到一款全畫幅相機,售價約2XXX元左右,賣家對該款二手相機的描述為“自定義戰鬥成色,功能完好,CMOS無老化現象,無拆無修,你要和那些翻新的機器比,我也沒有辦法,附帶充電器等配件”。
這樣的描述信息看着很正常,而且對成色的描述也比較準确,給我們提示了這款相機是“出大力”的功臣,而且也間接的說明對方并沒有對機器翻新,純屬個人使用留下的痕迹,幾句話和幾張圖,再經過簡單的溝通後(信息有所隐瞞),就讓這名攝影師放心購買了。
在收到相機後,該攝影師對相機外表和配件進行了核對,一切正常,但随後他為了保險起見,将相機送到專業檢測部門,通過專業技術人員對相機的檢測,發現很多緻命的缺陷,其内部“暗病”最為嚴重。(暗病:通常是指一些偶爾出現的故障,不在相機的表面,存在于相機内部,不易被發現。)
最後,該名攝影師與商家進行溝通協商,但遭拒,推诿扯皮不予解決。二手數碼風險多,謹慎小心多考慮,學會方法降風險,能不購買就不買,下面我就說幾個小常識,讓你多留意二手相機的問題。
二手相機攻略1、溝通
購買二手相機,除了要仔細查看賣家提供的圖片和文字信息以外,也要多了解、多溝通,一定不能私自下單購買,問個詳細,提前與賣家協商好,交流有哪些配件、購買時間、有無灰塵、進水、磕碰、維修、票據、電子憑證、黴變等。
2、檢查外觀
相機的外觀是定義成色的一個标準,一般情況下,新相機隻要拆封就可定義為二手,99新或95新,而有明顯使用痕迹的一般為9-8成新,8以下的成色,其實都可稱為“戰鬥成色”。二手相機不建議大家挑選成色太差的相機,這類相機通常情況下容易損壞,不建議入手。
3、檢查膠皮
大多數相機外殼都有一層蒙皮或膠皮,能起到保護相機的作用。有不少二手商販會冒充個人在網上或線下交易前,會對相機外殼上的蒙皮進行“翻新”,全部替換或局部替換。特别是局部替換,新舊蒙皮暴露在空氣中的時間不一樣,氧化程度不一樣,就有一部分看起來新,一部分看起來特别舊,就要小心了。
4、檢查螺絲
無論是出售相機還是收購相機,我們都要求無拆修,其中無拆代表的意思是說相機沒有拆開過内部,沒有拆過螺絲的意思。相機螺絲表面一般都沾有一層漆,當螺絲刀接觸螺絲并擰開時,螺絲會“露白”,不過時間較長的相機,螺絲也會“露白”,要仔細觀察是人為露白還是自然露白,可以與其它螺絲進行比較。
5、檢查熱靴
數碼相機的熱靴可以安裝引閃器、閃光燈、LED常亮燈等外接附件,通常攝影師會安裝引閃器,而攝像師會安裝LED燈。如果你比較介意該相機曾經是用于攝像的機器,那麼就應該多檢查這個部位,如果有明顯的劃痕或使用痕迹,就一定要小心了,可以根據網上對該機器的評價以及分析,參考這台機器是否會用于攝像行業。
6、檢查底部
相機底部有一個螺絲孔,可以安裝“快裝闆”,攝影師多用于三腳架上,而攝像師會多用于獨腳架與穩定器。如果底部有明顯的摩擦與旋轉痕迹,則說明相機經常被放置在這幾種輔助器材之上。不過,一般攝影師所用機器,底部大多數僅為桌面摩擦,是毫無規則的痕迹,而攝像師摩擦的痕迹多呈現圓形痕迹,這裡就要多觀察。
7、相機快門
收到相機後,需要對快門的回彈力進行測試,進行單拍、連拍速度測試,看相機快門組件是回彈是否正常,如果按下去的手感偏硬或回彈不正常,說明相機快門次數較多和相機有暗病,最好有相同的相機可以進行參考,對于快門參數可以借助軟件來進行測試。
8、機身内部
取下相機卡口保護蓋後,可以看到反光鏡,這裡也必須要檢查。我曾經就見過很多新手總是用手去觸摸,甚至有将反光鏡損壞的情況,所以,檢查反光鏡非常有必要,重點去觀察有無劃痕、灰塵、是否位移等,一定要在無塵環境下檢查,不要在馬路邊檢查,防止落灰。
9、對焦組件
相機的對焦組件其中就包括對焦馬達測試與對焦屏顯示,尼康用戶要多留意這一點,有些相機有對焦馬達而有些相機卻沒有。同時安裝鏡頭觀察對焦屏上的對焦點數量、位置是否發生偏移。有很多佳能二手單反相機出現過多點對焦時,隻有部分紅點會閃爍,但不影響使用,慎重選擇。
10、CMOS檢查
CMOS檢查工作是一定需要的,因為有不少新手在初期比較好奇,會用相機做任何事,例如對着太陽進行慢門攝影等,這會損傷相機的CMOS,所以,用相機對準純色背景進行長曝光,檢查照片上有無明顯點、斑、線條等,這都會影響最終成像,如果有這種問題,就不建議入手。
11、箱說全
購買二手相機,一般都需要賣家提供說明書、包裝盒等一系列配件,這能說明相機的購買渠道以及出廠信息等,其也是作為重要的一項依據,三碼合一的相機能放心購買,不過,也是三碼合一也是可以僞造,需要多留意,仔細觀察字體印刷、防僞等。
12、檢查快門簾幕
在檢查快門簾幕時,先把底片室打開,先觀察未過片時候的快門簾幕有沒有壞,接下來拉一下過片桿,再觀察另一組的快門簾幕是否有損壞,如看到穿洞或葉片不整齊等等,這會導緻照片上出現漏光的問題。
13、檢查取景器
相機的取景器分電子取景器與光學取景器,透過取景器去觀看影像時,查看有無明顯灰塵、油污、劃痕、壞點、偏色等問題,隻要問題不嚴重,可清理,這都在接受的範圍之内,反之,自己根據經濟預算慎重選擇。
14、測光系統
相機的測光系統與曝光三要素互相影響,用相同的參數對不同的區域進行測光,如最亮的地方與最暗的地方,觀察測光性能是否正常。還有一種方法是利用自動檔随意變換測光位置,觀察參數有無變化,然後拍多張照片,進行判斷,看相機有無暗病。
15、漏光現象
相機屏幕漏光多是屏幕故障,如電視機、顯示器等漏光,檢查相機屏幕四周有無漏光,不過這個問題一般很少出現;另外一種漏光是機身海綿老化,隻有拍攝後,才能看到漏光問題,相機時間越久,漏光問題越嚴重,不建議購買太老的相機。
16、相機檔位
不同的相機檔位也要旋轉測試,看有無明顯卡頓,旋轉到每一個檔位進行拍攝、測光,這個地方一般很少有人去動,檔位較固定,但也是容易忽視的位置,也是容易被磕碰的位置,仔細檢查是沒有錯的。
17、相機肩帶扣
相機肩帶扣就是相機左右兩邊的那個孔,用來固定相機背帶的位置。如果相機這個地方有變形,則說明相機可能有跌落的痕迹,很多情況都是相機背帶使用了錯誤的打結方法,不夠牢固,最終相機無意間跌落,這是一個小細節,别忽視,仔細看相機四周有無凹陷。
18、不貪便宜
無論是在線上購買還是線下購買,不想被“坑”,就不要貪便宜,很多賣家以極低的價格來引誘某些買家,正是利用了這種貪便宜的心理,最終讓對方得逞,天下沒有掉餡餅的事情,所以,要根據當前二手均價,做出判斷,打消這種撿到寶的心理,才能更安全。
19、保留證據
在交流過程中,要保留證據、截圖等,不要随意删除、卸載軟件、甚至賣家承諾處理售後,但要求你先按下“交易成功”按鈕,不要嘗試這樣做。如發生矛盾後,“吃瓜群衆”與“審核員”都要根據這些信息作出評判,不能冤枉一個好人,也不能放過一個“奸商”。
20、開箱與封包
開箱是指拆開包裹,封包是打包物品。這兩個注意事項讓很多購買與賣器材的朋友“翻車”,其中“掉包”的情況非常多見,對方會以各種理由來為自己謀取利益,所以,我建議你無論是在打包還是拆包前,就準備好一台手機或相機進行攝像,全程錄像能保證真實性與安全性,不要一時偷懶,避免造成經濟損失。
綜上所述:其實挑選二手單反相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是建立在有經驗的前提下,如果你沒有經驗,也沒有認識的數碼高手,就不要貿然嘗試,吃虧的人很多,撿到便宜的人很少。不過對于懂相機的人來說,确實是一個能擴充數碼器材的好方法。
以上就是我帶給大家的經驗,如果你有更好的觀點,可以在下方補充,帶給更多的朋友,喜歡我的朋友動動手加個關注吧。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來關注在家學攝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