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民俗
/
回族和漢族的淵源
回族和漢族的淵源
更新时间:2025-09-14 07:21:08

回族形成和發展的曆程是在漢儒文化占絕對優勢的華夏大地上發生的,從唐宋元明清至今,各地回族都能夠順利地生活和延續下來,并與當地民族和諧共生,是因為這個民族不斷汲取吸收融入他們所處的時代和環境的各種文化因素,因此回族成長中極具包容吸納的特點。

回族和漢族的淵源(回族的風俗習慣變遷)1

一、從回族的婚姻習俗看

畢竟回族的祖先是阿拉伯民族, 因此他們的婚姻禮儀與與其信奉的伊斯蘭教婚姻規範還是有各種各樣的聯系。 但是回族形成和發展的曆程是在漢儒文化占絕對優勢的華夏大地上發生的,故回族的婚姻禮儀風俗又帶有漢民族的婚姻痕迹。

回族和漢族的淵源(回族的風俗習慣變遷)2

大多數人還是恪守着“天下回回是一家,親不親、穆斯林”的觀念,還是願意回回通婚。 然而随着社會大背景的開放,年輕的回族青年男女婚姻觀念也在發生變化。

他們熱衷于自由戀愛,過去穆斯林的婚姻程序現今幾乎都沒有了,隻有阿訇的“依紮布”(結婚證明)的習慣。 也有回漢通婚的例子,老人們不像過去那樣傾力幹涉。 也有結婚儀式,也到酒店宴請親朋好友,大家舉杯同慶,除了沒有以豬做原料的飲食外,跟漢族的婚宴相同

回族和漢族的淵源(回族的風俗習慣變遷)3

二、從回族葬禮變遷看

回族的葬禮是嚴肅莊重的。 大緻的儀式是嚴格按照伊斯蘭教葬禮進行的。

人去世後要在清真寺停放3天,由阿訇和宗教人士念經祈禱,親朋好友同事要來瞻仰遺容,之後到沈陽固定的回族墓地實行土葬。

回族和漢族的淵源(回族的風俗習慣變遷)4

雖說沈陽回族的葬禮習俗和各地回族一樣變化不大,但還是發生了與時代、周邊環境相适應的新的習俗的變化。如現在一些農村封建迷信活動擡頭,為亡人做葬禮是講究排場、講究風水、墓前樹碑,這本來是漢族的葬禮風俗,卻在沈陽某些回族也出現了。

回族和漢族的淵源(回族的風俗習慣變遷)5

近幾年,人們非常重視對去世的亡人的紀念活動,也有大操大辦的現象,這在伊斯蘭教是決不允許出現的現象, 這也是受到周圍漢族的鋪張浪費習慣的影響。

三、節日等習俗的變遷

按照回族的傳統,穆斯林的節日有開齋節、宰牲節和聖記節, 但在沈陽回族社區, 家裡有老人的還有過傳統節日的習慣,隻是象征的、節日氛圍很淡。

在年輕人中,傳統節日幾乎都忘卻或不了解或模糊,反而越來越重視漢族的節日:比如春節、正月十五、端午節、八月十五等節日,過節習俗跟漢族相同。 孩子出生也跟漢族一樣, 都想起個響亮的引人注目的名字,過百天、周歲抓周,親朋好友到飯店喝酒慶祝,大家要随禮,等等,跟漢族慶祝的禮儀相同。

回族和漢族的淵源(回族的風俗習慣變遷)6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推荐阅读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啥意思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啥意思
女紅,舊時指女子所做的紡織、縫紉、刺繡等工作和這些工作的成品。在中國,女紅曆史悠久,源遠流長。女紅屬于中國民間藝術的一環。中國女紅藝術的特點是講究天時、地利、材美與巧手的一項藝術,而這項女紅技巧從過去到現在都是由母女、婆媳世代傳襲而來,因此...
2025-09-14
天安門的來曆
天安門的來曆
天安門坐落在中國北京市中心,故宮的南端,與天安門廣場隔長安街相望,是明清兩代北京皇城的正門。天安門作為北京和中國的象征,為全國和世界人民所矚目和向往,它的莊嚴肅穆的圖形是我國國徽的主要組成部分。天安門曆史悠久,關于天安門的由來可追溯到明朝。...
2025-09-14
農村紅白事怎麼做
農村紅白事怎麼做
中國是一個曆史悠久又講究風水風俗的國家,從日常生活裡就能看出這一點。當然,對于迎親嫁娶等也是非常講究的。現在這個年紀身邊越來越多的人會面臨着這個問題,當在路上遇到婚喪嫁娶的怎麼辦?這些風俗規矩不能不遵守,因為咱中國人比較講究這個。在路上我們...
2025-09-14
提前批國家專項包括哪些院校
提前批國家專項包括哪些院校
高考是中國國内各民族都可以參與的考試,有的學生屬于少數民族,民族類院校有幾所呢?民族類提前批院校有幾所民族類提前批院校,是隸屬于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的。民族類提前批院校,有以上6所,分别是:中央民族大學、大連民族大學、中南民族大學、西南民族大...
2025-09-14
各種地方中秋的習俗
各種地方中秋的習俗
每當中秋節即将到來的時候,就會想到蘇轼的詞“明月幾時有?”,詞的最後寫道:“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婵娟”。詩人借着中秋節夜晚的圓月,表達了對遠方親人的思念之情,同時也寄托了共享一輪明月的情懷。今年中秋節的時間是10月1日,和國慶節是同一天,想必...
2025-09-14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