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舞蹈《千手觀音》在春晚上爆紅,一夜之間,大家都認識了29歲的領舞邰麗華。
她樣貌清麗,舞姿優美,神态端莊,俨然就是“觀音”現世。
當大家了解到她是位聾人舞蹈家後,都大為震驚,不禁為之感動與歎服。
但是從那之後不久,一夜成名的邰麗華卻在公衆的視野裡突然消失了。
這些年過去了,現在的她怎麼樣了?
遭遇不幸
邰麗華,1976年出生在湖北宜昌的一個普通家庭裡。
她出生時,哭聲嘹亮,是個健全健康的可愛嬰兒,一家人滿心歡喜。
她說話很早,整天“爸爸、媽媽”地喊個不停。
不到兩歲,邰麗華被送去了托兒所,老師們都喜歡上了這個活潑可愛的小丫頭。
每次見到接送小朋友的家長,她都會化身“小喇叭”,熱情地播報:“xx的爸爸來了!”“xx的媽媽來了!”
可惜天有不測風雲。
兩歲多時,邰麗華得了麻疹,高燒一直不退,焦急的父母帶她去醫院注射了鍊黴素針。
病情很快好轉了,但每天晚上,她都要哭鬧半天,喊着耳朵痛。
父母沒作多想,直到一天,托兒所的老師突然對他們說:“邰麗華好像聽不見了!”
原來,做遊戲時,老師在邰麗華背後喊她,她卻總是沒有反應。
父親搖着頭不肯相信,“女兒能說愛笑,反應靈敏,怎麼會聽不到呢?”
到了晚上,他關上燈,在黑暗中連聲呼喚女兒名字。
邰麗華沒有一丁點反應。
她的父母心如刀絞,一夜輾轉無眠後,決心如論如何,都要治好女兒。
他們帶着年幼的邰麗華輾轉全國各大城市,武漢、南京、上海、天津、北京,能走的地方都走了,能問的醫生都問了,回答就一個:治不好了!
絕望的父母隻好認命,雖然女兒聽不到,但她還有家人,還有愛。
邰麗華随着長大,也漸漸察覺到了和别人的不同。
5歲時,她和小朋友們一起玩遊戲,聽音辨人。
眼睛被蒙住後,她的世界瞬間陷入了沉靜,被周圍的小朋友推搡着,她惶恐不安,雖然知道那是在喊自己的名字,可是自己卻辨别不出是誰。
“原來,我和他們是不一樣的!”邰麗華的心裡突然空落落的。
她很困惑,回家後問父母,他們隻告訴她說:“你從小就聽不見了。”
不一樣也沒什麼,反正她早就習慣了安靜,但是她無法忍受冷漠和歧視。
有一次,媽媽給邰麗華買了一雙漂亮的紅色小鞋子,小女孩們見到後,都向她投來了豔羨的目光。
她感覺自己成了童話裡的小公主,特别開心。
可是午覺醒來,鞋子卻沒了,她找了半天,發現在廁所裡。
鞋子竟然被嫉妒的小女孩偷偷扔進了廁所。
邰麗華很傷心,為什麼别人要欺負自己,難道就因為自己不一樣嗎?
這一次,她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獨。
轉眼邰麗華到了上學的年紀,因為無法适應普通學校,她被父母送去聾啞學校。
在這裡,大家都一樣,比劃手語時,每個人都在微笑,那一刻,邰麗華終于不再感到孤單。
她的父母沒有因為女兒在聾啞學校就放松要求。
邰麗華聽力喪失後,說話成了一件難事。
媽媽教她從1數到4,花了幾個月,急了,就用木棍打她的手。
她是邊哭邊學會的,那時候,她恨死了說話。
因為父母的堅持,她不得不一次次摸着他們的喉結,練習說話。
不光學說話,還要識字。
邰麗華有一堆識字的小卡片,摞起來有一尺多高。
吃飯時,她把“米飯”、“筷子”的字卡擺在餐桌旁;睡覺時,她把“燈光”、“枕頭”的字卡放在床邊;下雨天放學回家時,坐在爸爸自行車上,她披着雨披,一遍遍在自己手心上練習“雨”字的寫法。
遇見舞蹈
邰麗華以為自己會一直成為父母的拖累,直到她在7歲那年遇見改變一生的一節課。
學校裡有一門律動課,老師一邊彈鋼琴,一邊敲擊木地闆上的象腳鼓,通過震動讓聾啞孩子們感受音樂和節奏。
當老師咚咚咚地重錘響鼓,一種有節奏的震動刹那間傳遍全身,那一刻,邰麗華被深深地震撼了,“原來世界上還有這麼美秒的‘音樂’!”
她将整個身體匍匐在地闆上,讓自己完全沉浸在幸福的律動中。
那一節課,邰麗華體會到了節奏的美妙,不久,她又被舞蹈的魅力折服。
她在電視上看到楊麗萍在跳孔雀舞,舞姿輕盈靈動,美不勝收。
她一下子被吸引住了,不知不覺,眼淚流了下來。
邰麗華幡然醒悟,雖然耳朵聽不到,但身體依然可以翩然起舞,把美和感動帶給觀衆。
那之後她沒事就模仿電視裡的舞蹈,一有空就偷偷練習。
邰麗華知道家裡不富裕,全家4口人,隻靠爸爸每個月50多元的工資生活,所以她隻字不提自己喜歡舞蹈。
但是小丫頭對舞蹈的熱愛,細心的父母看在眼裡,放在心上。
7歲時,一次父親出差回來,一進門就從包裡掏出一個用報紙包裹着的禮物,把它遞給了邰麗華。
邰麗華打開一看,竟然是一雙白色舞蹈鞋!
她迫不及待地穿上鞋子,在床上又蹦又跳,生怕在地上弄髒了鞋子。
就是這雙舞蹈鞋改變了她的一生。
1991年,15歲的邰麗華離開家,到武漢市聾啞中學學習。
在學校裡,她積極參加各種文藝彙演,表演喜愛的舞蹈。
在一次表演中,她被中國殘疾人藝術團選中,成為藝術團首位獨舞演員。
入團後,她的第一個表演任務就是《雀之靈》。
邰麗華沒有經過專業訓練,基本功很差。但她不相信自己比别人差,她要做得比别人更好。
為了跳好這支舞,邰麗華常常趴在大音箱上,把音量開到最大,用身體去感受節奏的變化。
《雀之靈》一共三千個節拍,她要全部背下來,方法隻有一個字,“練!”
不停地練,逼迫自己練,練到後面,耳朵和身體都厭倦了,但她還是忍耐着,繼續練。
慢慢地,把厭倦變成喜歡,再融入到自己的血液裡,最後形成肌肉記憶。
從頭到尾,邰麗華沒有掉一滴眼淚。
為了舞出孔雀戲水,邰麗華長時間跪在地上,膝蓋發紫也渾然不覺。
憑着這份自信、樂觀和堅持,在這支舞裡,她的動作和音樂融為一體,真正跳出了“不蒼白、有靈魂”的舞蹈。
僅僅一年後,她就登上了很多舞蹈演員一生夢寐以求的舞台。
1992年8月,意大利斯卡拉大劇院,邰麗華表演的舞蹈“敦煌彩塑”,赢得了觀衆的經久不息的掌聲。
前來參加此次盛會的都是世界著名的舞蹈家,而邰麗華是其中唯一的殘障舞蹈演員。
一鳴驚人後,她仍舊不懈努力,一次次突破自己,創造奇迹。
2000年9月18日晚,紐約卡内基音樂廳,邰麗華表演的《雀之靈》,征服了在場的所有人,包括聯大主席和衆多聯和國高官,以及43個國家駐聯和國使團的官員。
演出後,她的表演劇照被懸挂在音樂廳裡,成為當年惟一的一張中國劇照。
千手觀音
在專業領域,邰麗華取得了耀眼的成績,但此時,很多普通觀衆并不認識她。
後來,在一次舞蹈練習中,她被舞蹈編導張繼剛一眼看中,得以參演《千手觀音》。
2004年,在雅典殘疾奧運會閉幕式上,邰麗華帶領中國殘疾人藝術團表演了《千手觀音》。演出豔驚四座,讓全世界觀衆領略到了中華藝術之美。
随後春晚導演向他們抛出橄榄枝,編導演員們聽說後,無不歡呼雀躍。
為了給全國觀衆呈現一次更完美的舞台表演,舞蹈特意進行了全新的編排,這意味着邰麗華要帶領所有演員開始一場魔鬼訓練。
21名演員中有9名男演員。他們既要模仿女性的動作,剛柔并濟,又要緊急減肥,讓體型消瘦,以便列縱隊時完全隐藏在邰麗華身後。
為了隊列整齊,所有人緊緊相依,後一個的腳趾挨着前一個的腳後跟,鼻尖頂着前一個的後腦勺,每個人雙手的位置都經過準确的刻度度量。
演員們還自創了一個方法:做好自己動作後,向前一個人的後頸吹一口氣,示意他可以開始動作。
其實,聾啞人表演舞蹈,跳整齊不是最難的,更難的是一下找到自己的手臂位置,讓身體對節奏形成記憶。
為了訓練肌肉記憶,每個人按牆壁上畫好的位置,不斷練習,通過DV記錄,反複查看自己存在的問題。
此外,演員還面臨更大的挑戰,要跟随呼吸,韻律,做好每個動作的延展。
特别是邰麗華,作為領舞,她的動作優美至關重要。
雖然聽不到音樂,但她跟随編導的指揮,配合呼吸反複練習,最後完成的動作跟随音樂的節奏起伏延展,十分完美。
對其中最難的一組動作,編導張繼剛說,“她跳這段舞,世界上任何編導都挑不出來毛病!”
2005年,《千手觀音》一登上春晚的舞台,瞬間震撼全場。這場視覺盛宴,帶給了觀衆一次精神洗禮,成為晚會上最耀眼的明珠。
舞台上,演員們身着華美衣冠,伴着廣樂鈞天的音樂,翩跹起舞,優雅曼妙,手臂姿态千變萬化,時而“孔雀開屏”,時而“千手律動”,讓人迷醉。
邰麗華雙眉低垂,舉手投足高貴端莊,宛如觀音現世,普渡衆生,成了人盡皆知的“觀音姐姐”。
邰麗華和夥伴們雖然身為弱勢群體,但卻不渴求别人的憐憫和同情,惟願用真正的藝術打動人,帶領大家走進心靈的深處,去尋找人性之美。
幫助更多的人
《千手觀音》裡,邰麗華驚豔世人,但之後的16年,她幾乎從我們的視野裡“消失”了。
她本可以成為耀眼的明星,卻選擇做個安靜的舞者。
2004年,年僅28歲的邰麗華當上了藝術團團長。
在藝術團,100多名殘疾人團員都很年輕,很多還是孩子。
作為“大家長”,邰麗華對藝術團實行半軍事化管理,手機隻能在特定時段使用,連宿舍裡抽屜櫃子的數量,都有明确規定。
私底下,她是大家的知心姐姐,暖心地陪孩子們逛街,吃燒烤。但是隻要上了舞台,邰麗華就變身成嚴厲的“邰老師”,不會因殘疾而降低藝術标準。
一次基層慰問演出,觀衆不多,演出環境也不好。因為沒有專門的化妝間,演員們紛紛抱怨:假發幹脆别戴了,隻穿演出服多省事!
邰麗華看到後,神情嚴肅地手語說:“你們對舞台太不負責!我們演過無數次,觀衆卻是第一場。既然來了,就要認認真真對待!”
在她的嚴格要求和悉心培養下,很多小演員來到藝術團後,不僅實現了跳舞的夢想,還登上了春晚的舞台,幫助家人改善了生活。
因為邰麗華,中國殘疾人藝術團成了一個改變孩子們命運的地方。
而邰麗華要改變的還遠不止這些。
為了讓殘疾兒童更好地接受康複和教育,她推動建設了一所培養特殊藝術人才的學校——中國殘疾人藝術團附屬學校。
在這裡,除了專業課程,凡是普通學校設置的文化課程,殘疾兒童一樣能學到。
總有一天,這些殘疾孩子要離開藝術團,離開學校,真正地融入社會。
邰麗華想教給他們的,不光是對藝術的追求,更有人生價值的實現。
她經常各地穿梭,帶領藝術團開展公益慈善活動和義演,出訪過五大洲60多個國家,還省吃儉用,用一部分演出收入注資設立“我的夢”和諧基金。
2016年,在一場演講節目中,邰麗華和觀衆分享了自己的成長經曆。她說到自己目前還是在藝術團做管理和教育工作,引導着更多的殘疾人像她一樣,乘風破浪,追逐夢想。
在那些殘疾孩子身上,邰麗華仿佛看到了曾經的自己。
“僅有一個邰麗華是不夠的,他們是在延續着我的夢。”
她希望盡自己所能,讓更多的殘疾孩子懂得:
雖然有殘缺,但依然要樂觀、積極、堅強地面對人生。
要勇敢地走出命運的谷底,不斷攀登人生的高峰。
遇見愛情
在邰麗華生命裡,舞蹈是她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那另一部分可能并不為人知。
春晚成名後,追求邰麗華的人絡繹不絕,但她不為所動,因為在她心裡早就住進了一個人。
1994年,邰麗華一邊準備演出,一邊準備高考,後來,她順利考入湖北藝術學院美術系,學習裝潢設計。
大二時,因為一次邂逅,她嘗到了戀愛的滋味。
1995年11月11号,她一個人拖着笨重的行李箱,爬到一棟公寓的5樓找人,可是敲了半天都沒人開門,隻好無奈地把行李拖下了樓。
茫然無助的邰麗華在樓下等了半個小時,也沒等到人。
這時,從樓上走下來一個身材高大,滿臉痘痘的男孩子,和她年齡相仿。
男孩很熱情地走到她身邊,詢問是否需要幫助,邰麗華用手指了指耳朵,示意他自己聽不到。
可是男孩并不驚訝,隻是把語速放慢,讓她看清自己的口型。
她當時心裡隐隐地感覺“這個男孩很可靠”。
這個男孩叫李春,是華中科技大學土木工程系的一名高材生,家住3樓,恰好看到了邰麗華拖着大箱子上下樓的情景。
後來,她跟随男孩回到家裡,從中午12點到晚上6點,兩個人用筆在信紙交流,分别前,還互留了地址。
幾天後,邰麗華就收到了李春的來信。不久,她帶着朋友來到李春的學校,一來而去,兩個人成了十分要好的朋友。
有一次,因為邰麗華去外地演出,兩個人連續兩周沒見,再見面時,李春迫不及待地把日記拿了出來。
那是14篇日記,每天一篇,寫滿了他對邰麗華的思念和愛,以及一顆赤誠的真心。
翻看後,早就對李春心動的邰麗華,決定抛開一切顧慮,勇敢接受李春。
在一起後,兩個人和普通小情侶一樣,有甜蜜,也有分歧。
邰麗華在外演出時,兩個人一天無數條短信溝通,醒來互說早安,睡前互道晚安,因為頻繁發短信,兩個人的打字速度都出奇地快。
生氣時,邰麗華會扭過頭不看李春,而每一次,李春都會輕輕拍拍她,求她看向自己,沒多久,兩人就和好如初了。
一次去看朋友的路上,他們在車裡發生了争執,恰好李春又迷路了。
邰麗華突然崩潰大哭,李春則困惑不已。
原來她當時心情不好,又把李春說的“迷路”錯看成了“命苦”,一時委屈難耐,放聲大哭。
真相大白後,邰麗華很快就喜笑顔開了。
沒想到這段天作之合,還遇到了一個不小的考驗。
李春是獨生子,當父母得知才貌雙全的兒子找了一個聾人女友,第一反應就是反對。
但兩個人情比金堅,幸福甜蜜,相互扶持,共同進步。在一起四年後,李春的父母終于被他們感動了,從心底接受了美麗善良的邰麗華。
其實邰麗華曾經有機會嫁入豪門,但她卻放棄了。
認識李春之前,一次在馬來西亞演出,演出結束後,一個當地富翁的兒子因為迷上了邰麗華,特地跑到後台跟她表白,當時邰麗華年齡雖小,卻不貪戀虛榮,堅定地拒絕了。
那之後,這個富家公子又執着地追求了她8年,期間多次專程來看她的演出,最後邰麗華還是選擇了一見鐘情的初戀。
2002年,在7年戀愛長跑後,邰麗華和李春舉行了婚禮,随後在北京安家。
如今,她已為人母,不光生下一個健全的兒子,還收獲了令人羨慕的愛情、婚姻和事業。
今年3月4日,在全國兩會上,兩位女代表演唱的手語版國歌刷屏了。
她們的手勢跟随節奏铿锵有力,網友不禁感歎“無聲版的國歌同樣令人振奮!”
細心的網友驚訝地發現,其中一人正是“觀音姐姐”邰麗華。
已過不惑之年的邰麗華雖然已經褪去了聚光燈下的耀眼,卻另有一番從容和笃定。
邰麗華2歲失聰,她的人生注定比很多人艱難。
即使跌落谷底,她也沒有放棄。
她以排除萬難的勇氣,用身體演繹出世上最動聽的語言,帶給人關于美的享受、震撼和感動。
即使跌落谷底,她仍不卑不亢。
她用積極自信的笑容,感染和打動了身邊所有人,告訴我們,感恩生命,感恩所有。
當她終于走出絕望,迎來重生時,卻不慕名利,追求純粹。
邰麗華滿心歡喜地回饋,傾盡所能地奉獻。
從她身上,我們懂得了:不是世界選擇了你,而是你選擇了這個世界。
你若怨恨,事事皆可怨恨;
你若感恩,處處皆可感恩;
你若絕望,生活處處是絕望;
你若希望,人生永遠有希望。
作者:斯汀
責編:柳葉叨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