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健康
/
為什麼白帶發黃是婦科病
為什麼白帶發黃是婦科病
更新时间:2024-04-27 23:22:23

導語:女性如果出現白帶異常的情況,那麼很有可能表示婦科健康受到了影響,可能意味着婦科病來襲。它是女性身體的分泌物,雖然看似很普通,但對于女性來說,有着比較重要的意義。如果白帶出現了異常的表現,我們就應當加以重視,别再忽視了。

有不少女性,可能平時比較關注婦科疾病。這種疾病一旦發生,不僅會影響女性的身體健康,還會造成較為明顯的不适症狀。有不少女性,在患有婦科疾病之後,都會出現白帶異常的情況。因此,白帶異常可能表示婦科疾病來襲,所以希望各位女性,能夠重視白帶的異常表現。

為什麼白帶發黃是婦科病(婦科病來襲白帶先知)1

什麼是白帶?

白帶是女性的分泌物,主要是宮頸腺體、子宮内膜腺體的分泌物。白帶既能夠反映女性的身體健康狀況,對于婦科健康還有着一定的益處。主要益處有以下2點:

①起到潤滑作用,減少局部皮膚的摩擦,避免皮膚受到損傷;

②其中含有乳酸杆菌,能将局部的糖原轉化為乳酸,繼而使女性體内處于酸性環境。而酸性環境,并不适合緻病菌的生存,維持女性婦科健康。

正常的白帶是什麼樣的?

當女性在進入青春期後,月經會第一次來潮。這個時候,身體内的激素水平,會發生周期性的變化,在周期内,女性會排卵、子宮内膜逐漸脫落。同時排出女性身體的,還有一定量的白帶。并且随着月經周期的變化,白帶的顔色、量、性狀,也會随之發生改變

月經期的時候:

女性身體會排出較多的經血,而經血的顔色通常是紅色的。此時白帶可能會與經血混合,因此很難區分開白帶和經血。

為什麼白帶發黃是婦科病(婦科病來襲白帶先知)2

月經期之後:

此時女性排出的白帶量較少,随着體内卵子逐漸發育成熟,白帶可能會變得渾濁并粘稠,顔色可能會變成白色,或者淡黃色。

排卵期前後:

在快要排卵的時候,白帶可能會變得稀薄,而且還較為潤滑,感覺就像雞蛋清一樣。在排完卵後,此時白帶會繼續變得渾濁,顔色同樣會變為白色或淡黃色。

快到月經期:

此時女性的白帶量逐漸減少,呈白色稀糊。随後進入月經期,依次循環。

需要提醒大家,正常的白帶并不會出現明顯的異味,如果有明顯異味,那麼就應警惕婦科疾病的産生了。

為什麼白帶發黃是婦科病(婦科病來襲白帶先知)3

什麼樣的白帶,算是白帶出現異常呢?

1)乳酪樣、豆腐渣樣

一般情況下,患有黴菌性陰道炎的患者,會出現這種異常性狀的白帶。部分患者還會出現明顯的瘙癢不适的症狀,這種疾病一旦發生,病情很容易反複,所以應當及時就診治療,以免不斷受到折磨。

2)米湯、洗肉水樣

此種類型的白帶,通常伴有明顯的惡臭味,通常子宮癌、輸卵管癌患者,會有這樣的表現。不過多半是由于子宮肌瘤、宮頸息肉導緻。

3)白帶中帶有血絲

通常情況下,如果女性目前不處于經期,并不會出現混有血絲的白帶。所以在出現這樣的情況時,我們一定要加以重視,有可能是婦科方面的腫瘤,出現了破潰的現象導緻。不過也有可能是女性,在子宮内安置了節育器導緻的後果。

為什麼白帶發黃是婦科病(婦科病來襲白帶先知)4

4)灰色魚腥味白帶

有不少女性,有時會發現自己的白帶,帶有很明顯的魚腥味,而且白帶的顔色可能會發灰。此時我們就要警惕細菌性陰道炎的發生,如果拖延不治的話,可能會導緻器官病變的情況,嚴重時甚至可能影響女性的生育。

在患有婦科疾病後,科學治療很有必要

雖然現在醫療技術發達,但不少女性對于婦科方面的疾病,總是會不願意接受治療。就算出現了異常的情況,白帶異常就是其中之一,也并不會引起太多的重視,但其實這種做法是錯誤的。

白帶異常,是很多婦科疾病發生後的常見表現,如若消極治療,可能會使病情由急性轉為慢性。此時可能會導緻病程延長、病情反複、難以根治的情況出現。不過出現婦科疾病不可怕,可怕的是不願意治療,如果可以遵醫囑用藥治療,相信很快就能得到治愈。

為什麼白帶發黃是婦科病(婦科病來襲白帶先知)5

結語:婦科疾病,讓很多女性都比較頭痛,可能總是會反反複複,原因可能是發現異常時,沒有得到及時的治療。本文給大家介紹了,正常的白帶是什麼樣的,大家不妨在生活中對照一下。如果發現以上幾種異常白帶,很有可能表示婦科疾病來襲,最好前往醫院檢查一下。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