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新聞網10月13日訊(通訊員 晏浩翔)很多人在生活工作中都有過脖子疼痛的困擾,久坐少動的生活方式、電腦手機的長時間使用則成了口口相傳的“罪魁禍首”,最後頸椎病也成了衆人口中無法治愈的疾病。然而,它真的那麼可怕嗎?
“醫生,我出院了可以做‘米’字操嗎?”“米”字操是指以頭頸部為筆,按筆畫順序對着空氣寫“米”字。
“當然可以,但是……要做‘米’字操,不如‘糞’字操。”
今年上半年,一條“人均每天接觸手機100.75分鐘”的詞條沖上了微博熱搜,央視新聞官方微博發起的“你每天看幾小時手機?”的微調查共8.7萬人參與,近二分之一的人投給了“醒着的時候,手機不離手”。在這個飛速發展的時代,除了掙不着錢的辛酸,就數網民們的脖子最酸了。
相信各位網上沖浪的選手,也一定看過這條新聞——“上吊式”頸椎鍛煉法。很多老年人把頭通過一種牽引裝置懸挂在大樹上,甚至雙腳離地,來回擺蕩。
請勿模仿
人體的頸椎是前凸後凹的“C”形結構,當處于正常體位時,頸椎與周圍的神經、血管、韌帶、肌肉等組織能夠“和平相處”。
但長時間低頭看手機,頸椎的“C”位就不保了。
頸椎會彎曲變形,出現向前反向彎曲的情況。此時,頸椎的壓力會集中到椎間盤的前方,頸椎後方的肌肉或韌帶會被動拉伸,發生變形。
而且,低頭的角度越大,頸部肌群承受的壓力越大。為了使頭部有更大的活動範圍,頸椎肌群需要輸出的拉力會是頭部重力的數倍。
當頸部前屈90度時,頸椎承受的壓力是将近直立平視時的6倍。頸椎周圍的軟組織是具有一定彈性的,長時間低頭,會導緻這些組織的彈性逐漸下降,甚至松弛、硬化,緻使生理弧度難以自行恢複。久而久之,便會造成肌肉勞損,出現肌群疼痛、僵硬、痙攣等症狀。
因此,正确的坐姿、站姿是至關重要的。
工作時,盡量保持上半身直立,将電腦屏幕與視線平行或稍高,可以在電腦下墊書籍等物品。剛開始可能有不習慣,但是久而久之頸項背部肌群将逐漸适應。
閑暇時,一次低頭看手機的時間不要超過40分鐘,每半小時擡頭休息10分鐘。
此外,除了工作,大家每天平均有三分之一的時間都是在床上度過的,因此,合适的枕頭也是至關重要的。
選擇合适的枕頭高度,以8—14cm較适宜,避免過高或過低,仰卧時枕頭與本人拳頭高度相當,側卧時枕頭高度大緻和肩寬長度一緻。(一個簡單的判斷枕頭合适的方法:放松仰卧,頭部墊枕,雙肩部能放松平放至床上,頸後能有支撐,觀察自己的下巴,如為輕微上揚即可)
另外,一套省直中醫院針灸疼痛科壓箱底兒的頸椎操送給大家。
雙掌擦頸:左手從上向下,連續捏按頸部,每捏按3次為一遍,連續捏按8遍,雙手交替重複上述動作,動作輕柔和緩。
左顧右盼:頭部向左轉至極限位,持續3秒,再向右轉至極限位,持續3秒,連續8遍,旋轉時勻速和緩。
前後點頭:頭部向前屈至極限位,持續3秒,再向後仰至極限位,持續3秒,連續8遍,動作輕柔和緩。
青龍擺尾:頭部向左側屈至極限位,持續3秒,再向右側屈至極限位,持續3秒,連續8遍,動作輕柔和緩。
旋肩舒頸:雙手置于肩前,掌心向下,兩臂由後向前旋轉,再由前向後旋轉,連續8遍,動作輕柔和緩。
頭手相抗:兩手十指交叉,置于頸後,手向前用力,頭向後用力,持續3秒,連續8遍,動作輕柔和緩。
頸項力争:左手置于背後,右手置于胸前,右手向前平行推出,頭向右旋轉至極限位,持續3秒,雙手交替重複上述動作,動作輕柔和緩。
仰頭望掌:雙手十指交叉,上舉過頭,掌心朝上,頭向後仰,持續3秒,連續8遍,配合腹式深呼吸,動作輕柔和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