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行者老張的旅行和曆史研究所。
嘉興南湖,在中國近代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學曆史的時候這是重點内容,必考的。南湖古代稱陸渭池,又稱馬場湖、滮湖,位于浙江省嘉興市東南部。現在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第一批全國廉政教育基地,浙江最值得去的五十個景區之一。
南湖景區占地面積近六平方公裡,京杭大運河嘉興段主流經過北麗橋、城北橋至西麗橋分二水,一水向東入西南湖,一水向西仍為運河,秀水在繞城經過濠河,流入南湖。上承長水塘和海鹽塘,下洩于平湖塘和長纖塘,南湖四周地勢低平,河港縱橫,南北長,東西窄,水域面積約六百畝,水深二至四米。
南湖在漢代就已經形成,三國時期稱陸渭池,唐代改名南湖,唐以後又有滮湖、鴛鴦湖、馬場湖和東南湖等名稱。後晉天福年間(公元936-945年),吳越國王錢镠第四子廣陵王錢元鐐任中吳節度使時,在湖畔築賓舍。
北宋以後,南湖周圍陸續興建園林,潘師旦園、高氏圃、南湖草堂、列岫亭、水心亭、樂郊亭、勺園、顔家園、瓣香閣、秋水閣等。 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嘉興知府趙瀛疏浚市河,将挖出的河泥填入湖中,建成一座“厚五丈,廣二十丈”的小島,稱湖心島,次年在島上建造煙雨樓。
湖心島全島面積十七畝,清以後又相繼建建成清晖堂、孤雲簃、小蓬萊、來許亭、鑒亭、寶梅亭、東和西禦碑亭、訪蹤亭等建築,形成了以煙雨樓為主體的古園林建築群,亭台樓閣、假山回廊、古樹碑刻,錯落有緻,是典型的江南園林。
煙雨樓正樓兩層,高約二十米,建築面積六百餘平方米,樓前檐懸挂董必武所書“煙雨樓”匾額。煙雨樓的名字源于唐朝詩人杜牧“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詩句。清朝順治七年(1650年),以吳偉業為首的江南士人在南湖舉行了十郡大社,湖上名人雲集,連舟百艘。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時曾多次登臨南湖煙雨樓,一再賦詩,并親畫煙雨樓圖。
1921年8月初,中國共産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南湖這艘遊船上閉幕,宣告偉大的中國共産黨成立。那艘船被稱為南湖紅船,現保存在南湖湖面,是一條單夾弄絲網船,長約16米,寬3米。内有前艙、中艙、房艙和後艙,是南湖最重要的曆史景觀。
攬秀園,位于南湖西側,攬秀園之名出于《浙江通志》:“秀水東會滬渎,西控語溪,襟帶具區,獨攬其秀”之語,是南湖風景名勝區内的一處文物碑刻主題公園。攬秀園以“文星橋”、“仿古街”為中心,分南、北兩園,北園西側以中軸線對稱,四進庭院式風格,東側為自由開放式園林布局,全園建有碑廊270米,鑲嵌曆代大小碑刻95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