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民俗
/
郭村鎮結婚習俗
郭村鎮結婚習俗
更新时间:2024-06-03 13:12:44

民俗婚禮,雖然起頭很老,卻能經久諧趣時光。它,伏在上個世紀的電影鏡頭裡,附在時代起落的厚實背景上,排場熱鬧好看,氛圍親和、親民、接地氣,整個婚慶過程,透着一股子“獨樂樂不如衆樂樂”的歡騰,讓當下時光,趣味性霎間溢彩流金,兼具眼花缭亂。

郭村鎮結婚習俗(汪二鎮柏樹源的民俗婚慶)1

郭村鎮結婚習俗(汪二鎮柏樹源的民俗婚慶)2

迎親隊伍,不見西洋打擊樂器,全是吾國古樸,簡單而音效震天的鑼鼓、锵锵和唢呐,齊咕隆咚嗆地,熱熱鬧鬧接新娘,也多虧了這樣的一些樂器,才能壓得住這盛大儀式的陣腳,或助興,或蓋住,群衆的一波波嘈雜聲浪。

郭村鎮結婚習俗(汪二鎮柏樹源的民俗婚慶)3

郭村鎮結婚習俗(汪二鎮柏樹源的民俗婚慶)4

郭村鎮結婚習俗(汪二鎮柏樹源的民俗婚慶)5

大紅、朱紅、明黃,這些曆史的主色調,讓民俗婚慶,立體了,讓慶典中的人物附着上了,飽和度。大紅與朱紅,讓衷腸,百結,讓一輩子中最耀眼的時刻,站在了一世光陰的涓流中。明黃,讓百年好合,托舉起一面面,或立于盛世,或立于繁華之期待境地的旗幟下。

郭村鎮結婚習俗(汪二鎮柏樹源的民俗婚慶)6

郭村鎮結婚習俗(汪二鎮柏樹源的民俗婚慶)7

郭村鎮結婚習俗(汪二鎮柏樹源的民俗婚慶)8

從前,婚姻上的各個環節,均少不了媒人的張羅。姑娘家,年過二八,就有媒婆,踏破門檻,上門提親。若是遇見三寸舌,不爛舌,吹得捧得,百伶百俐,知頭道尾的媒婆,姻緣很快就會風生水起。據說嘴角痣是能說會道的象征,媒婆痣,是不是就代表了業界撮合能手的高段位身份呢?不過,美人痣好像也是長在這部位的,辛迪·克勞馥和瑪麗蓮·夢露,如果生在舊中國,會不會都是媒婆命呢?

郭村鎮結婚習俗(汪二鎮柏樹源的民俗婚慶)9

郭村鎮結婚習俗(汪二鎮柏樹源的民俗婚慶)10

郭村鎮結婚習俗(汪二鎮柏樹源的民俗婚慶)11

在婚姻制度中,媒婆曾經一度是舊中國的一種職業。孟子把“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放在了同等重要的地位,“男女以行媒始知其名,無媒則不交”,“為婚之法,必有行媒”,也就是說,從前隻有行過媒的婚嫁,才是法定的婚姻。

郭村鎮結婚習俗(汪二鎮柏樹源的民俗婚慶)12

郭村鎮結婚習俗(汪二鎮柏樹源的民俗婚慶)13

婚禮現場,搶紅包的速度,玩得非常主流。轎夫和媒婆的紅包得派發,否則新娘就要吃苦頭了,轎子有得颠。村民們的紅包,則要靠手疾眼快的能耐,去搶奪。客人們大都按胡攪蠻纏的路子,橫着耍,越起勁,越鬧騰,主人反而覺得越有面子。紅包,在整個過程中,充當的是“既來之,則燒之” 的角色,它很現實地把過往與當今,給力地膠合在了一起,簡單又直白地勾兌出新民俗的新特征。

郭村鎮結婚習俗(汪二鎮柏樹源的民俗婚慶)14

郭村鎮結婚習俗(汪二鎮柏樹源的民俗婚慶)15

郭村鎮結婚習俗(汪二鎮柏樹源的民俗婚慶)16

朝門,是房屋的構成部分,橫不過一丈,縱不過五尺,位于建築物前或圍牆前的門廳入口處。在柏樹源,許氏朝門見證着許氏族人800年的遷居繁衍史。柏樹源人娶媳婦,必須先過朝門,進入許氏祠堂祭拜先祖,方可進男方家門;柏樹源人女兒出嫁,也必須先進宗祠拜别祖宗,然後過朝門,方可去婆家。違背這一習俗者,後果很嚴重,會不被族人接納為柏樹源人。

郭村鎮結婚習俗(汪二鎮柏樹源的民俗婚慶)17

郭村鎮結婚習俗(汪二鎮柏樹源的民俗婚慶)18

鉛山縣汪二鎮,這個有着五百年西瓜種植史,千畝西瓜種植基地的小鎮。人們,在生活富裕後,立意于逆溯古意,好奇着農耕社會時,應時習俗和日常生活之間的生動關系,打造着,享受着,屬于普通人的,實實在在的幸福感,快樂感和喜感。對咱這種有表現欲墊底的人而言,甚有融入其間的感染力。

郭村鎮結婚習俗(汪二鎮柏樹源的民俗婚慶)19

郭村鎮結婚習俗(汪二鎮柏樹源的民俗婚慶)20

郭村鎮結婚習俗(汪二鎮柏樹源的民俗婚慶)21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