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論點: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裡馬,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先從正面提出論點,說明伯樂對千裡馬命運的決定性作用,從千裡馬和伯樂的依賴關系出發,說明千裡馬被埋沒是不可避免的。表達了作者對統治者不能識别人才、摧殘人才、埋沒人才的強烈憤慨的發洩。
馬說主題全文用了借物喻人的方式,把伯樂比喻為知人善任的賢君,把千裡馬比喻為未被發現的真正人才,闡述了封建社會中人才被埋沒的原因,對統治者不識人才和摧殘人才的社會現象進行了抨擊。作者希望統治者能識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們能充分發揮才能。
思想感情(中心主旨)表達了作者懷才不遇,壯志難酬之情和對統治者埋沒、摧殘人才的憤懑和控訴。
馬說節選原文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裡馬。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間,不以千裡稱也。
翻譯
世上(先)有伯樂,然後有千裡馬。千裡馬經常有,但是伯樂不常有。所以即使有名貴的馬,隻是辱沒在仆役的手中,(跟普通的馬)一同死在槽枥之間,不以千裡馬著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