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民俗
/
大寒養生 八款大寒美味養生粥
大寒養生 八款大寒美味養生粥
更新时间:2025-11-26 19:55:19

  大寒節氣,是二十四節氣中最後一個節氣,過了大寒,我們又将迎來新一年的節氣輪回。眼下,正是一年"運"、"氣"循環變化的開始,吃得正确,對于大寒節氣的養生保健非常重要。

  巧用食材防風寒

  同小寒一樣,大寒也是表征天氣寒冷程度的節氣。"小寒大寒,冷成一團"的諺話,說明大寒節氣也是一年中的寒冷時期。

  專家表示,大寒節氣進補應适當增添一些具有升散性質的食物,為适應春天升發特性做準備。同時,還要考慮大寒期間是感冒等呼吸道傳染性疾病高發期,應适當多吃一些溫散風寒的食物以防禦風寒邪氣的侵擾。日常飲食中常用的具有辛溫解表、發散風寒的食物有紫蘇葉、生姜、大蔥、辣椒、花椒、桂皮等。例如,當有人因外感風寒而緻輕度感冒時,常常會用生姜加紅糖水來治療,有較好的療效。

  大寒喝粥養身體

  在這個寒冷的節氣裡,喝上一碗熱熱乎乎、香美可口的粥,暖胃又暖心。下面給大家推薦幾款大寒養生粥,大寒節氣為你心愛的人親手煮粥吧。

  銀耳大米粥

  銀耳,滋陰、潤肺、生津。取銀耳5克,浸泡後和大米50-100克,共煮成粥,熟後加入蜂蜜25克,每日服用2次。

  蓮藕大米粥

  熟藕味甘,具有補血生津、健脾開胃、除燥潤肺的作用。取藕100克(洗淨切碎)與大米50克,共煮成粥,熟爛後,加蜂蜜适量,混勻服用,每日服用2次。

  胡蘿蔔大米粥

  中醫認為,胡蘿蔔具有下氣、補中、安五髒的作用。适合用于治療便秘、胃腸不适、飽悶氣脹、消化不良等病症。取胡蘿蔔150克切碎,同大米100克共煮成粥,每日服用2次。

  土豆大米粥

  土豆具有健脾和中、益氣調中之效。适合用于治療胃燥、胃痛、便秘等病症。取土豆100克(切塊),大米50-100克,共煮成粥,每日服用2次,不宜使用日曬或出芽的土豆。

  二乳粥

  配料:鮮牛奶250克,鮮羊奶120克,粳米90克,白糖适量,水煮成粥。

  二乳粥具有補虛損、潤五髒的作用。适合用于體質衰弱、氣血虧病後虛便秘等病症。

  雞汁粥

  配料:母雞1隻,粳米100克,精鹽少許,水煮成粥。雞汁粥具有滋補氣安養五髒的作用,适合用于經血虧、腎氣不足、産婦營養不足等病症。

  胡桃粥

  配料:胡桃仁30克,大米适量,水煮成粥。胡桃粥具有補益身體的作用。适合老人、小孩和體弱者食之。

  栗子粥

  配料:粳米250克,栗子50克,水煮成粥。栗子粥具有養胃補腎壯腰膝、強筋骨的作用。适用于腎虛腰酸、腿足無力,以及中老年多尿者服食。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推荐阅读
少數民族的真實祖先
少數民族的真實祖先
距今5000年以前,出現了一群充滿智慧的人類,我們将他們稱之為良渚人,但是4000多年前,良渚人卻忽然神秘消失。這個存在了千年的文明就這樣消失在了我們的視線之中,沒有人知道他們發生了什麼,而他們的故事也早已埋葬在了曆史的長河之中。但是其實良...
2025-11-26
二十四節氣的傳統含義是什麼
二十四節氣的傳統含義是什麼
二十四節氣的傳統含義是什麼?二十四節氣的傳統含義是:立春,春季開始的意思;雨水,降雨開始;驚蟄,開始響雷,冬眠動物複蘇;春分,春季的中間,晝夜平分;清明,氣候溫暖,天氣清和明朗;谷雨,降雨量增多,對谷類生長有利立夏,夏季開始的意思小滿,麥類...
2025-11-26
元宵節失傳的習俗
元宵節失傳的習俗
樂山,古稱嘉定、嘉州,地處西南。北方過正月十五,稱元宵節,吃元宵。樂山本地稱“過大年”,一般早上吃湯圓和煮雞蛋。湯圓和元宵,名字不同,細節上也不同。樂山人在家吃的湯圓主要是兩種,第一種稱為“甜湯圓”,餡以芝麻花生紅糖為主,甜而不膩,滑爽綿軟...
2025-11-26
唐三魂環的每一個來曆
唐三魂環的每一個來曆
唐三魂環的每一個來曆?唐三天生就是雙生武魂,第一個武魂是繼承了他媽媽的藍銀草武魂,後期進化成藍銀皇武魂,第二個武魂是繼承了他父親唐昊的昊天錘,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唐三魂環的每一個來曆?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唐三魂環的每一個來曆唐三天...
2025-11-26
四川名字的由來
四川名字的由來
四川名字的由來?北宋鹹平四年(1001年),将地處今四川盆地一帶的川峽路分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和夔州路,合稱為“川峽四路”或“四川路”其間設四川安撫制置使、四川宣撫使等官職,後來簡稱“四川”,四川由此得名,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四川名字...
2025-11-26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